全文字数:2143字,精读时间:4分钟
中国智能仪器仪表行业新增项目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
中国智能仪器仪表行业新增项目需求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当前,全球正面临着新冠肺炎“大流行”给全球制造业、服务业、国际金融市场造成的巨大冲击,疫情的发展和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将决定是否会演变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中国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已基本结束,但除中国以外的地区新冠肺炎疫情正处于上升期,而全球疫情持续的时间越长,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越大。
传统仪器仪表已实现了向智能仪器仪表的转变
仪器仪表是用来检出、测量、观察、计算各种物理量、物质成分、物性参数等的器具或设备。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传统仪器仪表实现了向智能仪器仪表的转变。
智能仪器仪表是对生产过程进行自动检测与控制的基础手段和设备,是国家重大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仪器仪表用途广泛,种类繁多。冶金、石油、化工、火电、核电、水泥等是仪器仪表的传统用户,此外,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仪器仪表在新兴产业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仪器仪表大类可分为9个中类、20个小类。按应用范围分类,仪器仪表大致可分为通用仪器仪表、专用仪器仪表和其他仪器仪表。
智能仪器仪表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
中国智能仪器仪表行业产业链分为三个环节,产业链上游参与者为金属材料、电子元器件供应商;产业链中游参与者为智能仪器仪表制造商;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为冶金、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新能源、轨道交通、环保与节能减排等。
中国智能仪器仪表行业产业链的上游参与主体为金属材料、电子元器件供应商。中国智能仪器仪表行业所需的原材料除特殊应用材料、芯片需要进口外,其余原材料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在无特殊重大事件影响下,上游行业的原材料价格变动不会对中游智能仪器仪表制造商构成重大影响。
中国智能仪器仪表行业产业链中游参与者为智能仪器仪表制造商,主要划分为综合型企业和专项型企业,其中综合型企业包括跨国企业与本土综合型企业。综合型企业在提供智能仪器仪表的同时也具备提供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的能力。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主要为用户企业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控制、优化控制和信息化系统集成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设备及技术服务。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和单项产品之间为互补、相辅相成的关系。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有利于提高单项产品的竞争力,从而由产品竞争模式转向综合服务竞争模式。单项产品通过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可大大提高产品的使用附加值,满足客户更高的技术要求。
中国智能仪器仪表行业产业链下游主要由冶金、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新能源、轨道交通、环保与节能减排等应用领域构成。下游行业的需求主要包括新增项目和项目技术改造两个方面的需求。
下游行业智能化转型释放新增需求
根据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数据,在国家大力支持智能制造背景下,智能制造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得到重点发展,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应用得到广泛推广,中国工业自动化领域智能仪器仪表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态势,营业收入由2015年的2,519.4亿元快速提升至2019年的3,62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5%。智能仪器仪表技术是集合多种专业学科为一体的技术,未来五年,在人工智能、通信技术、仿生技术、测量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共同发展下,智能仪器仪表的科技含量与创新水平将获得大幅提升,加上下游新应用、新业态、新场景的开发,预计中国工业自动化领域智能仪器仪表市场规模增速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仪器仪表更加智能化
智能建设的智能化离不开仪器仪表的辅助,仪器仪表可充当人的感官(眼、耳、鼻、手)进行检测,进而发现故障。在中国经济与工业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人工智能技术已初步应用于仪器仪表,如仿真系统充当人的眼睛感知阀门开关闭合情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仪器仪表的智能化程度可得到进一步提高,进而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仪器仪表可从四个层面进行智能深化。
深度见解:高端智能仪器仪表国产化期待更大突破
钢铁、电力、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行业的中长期规划均要求对其生产设备实施技术改造,以提升行业竞争力。以智能仪器仪表在数字化油田的应用为例,针对油气田开采过程中数据采集分散,实时性不高的问题,利用自动化仪表、传感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控制终端,对生产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进行实时采集、实时传输,实现数字化管控,并依据采集数据进行生产调节,有利于保障油井安全运行,提高油井开采效率。
从产值来看,进口仪器仪表与国产仪器仪表的产值相当。从供应数量来看,进口仪器仪表数量只占20%,国产仪器仪表数量占80%,导致这一差距的原因在于进口仪器仪表长期在高端市场占据上风,产品附加值远高于国产仪器仪表,本土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长期来看,芯片与高端元器件的国产化进程需要至少五到十年的时间,零件加工完成后还需通过客户的测试检验,才能批量生产。一旦海外疫情控制不佳,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对经济影响持续扩大,对外出口长期无法恢复正常,或将打乱全球智能仪器仪表产业链的正常运作。中国智能仪器仪表制造商的库存通常可以维持未来六个月的需求,若六个月后,全球新冠疫情得不到缓和,亦或进出口流转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中国智能仪器仪表行业将面临零部件短缺问题,企业经营风险也将随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