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行情正夯,钢结构扬帆起航

    2020-05-12 15:38
    头豹研报

    装配式钢结构行业研究报告

    2022-03-02

    全文字数:2693字,精读时间:5分钟

     

    本文援引于报告《2020中国装配式钢结构行业研究报告》,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疫情加速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全国推广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并迅速传播蔓延。为阻击疫情,为感染病人提供更好的集中治疗,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短短十天内建成,在迅速提升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能力的同时,也展现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基础建设实施效率上的强大优势。“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均采用了行业最前沿的装配式建筑技术,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最大限度地采用成熟的拼装式结构产品,大幅减少现场作业工作量,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实现了医院建造效率的最大化。2020年2月8日,国家卫健委、住建部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救治设施设计导则(试行)》,鼓励应急救治设施优先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新建工程项目宜采用整体式、模块化结构,特殊功能区域和连接部位可采用成品轻质板材,现场组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以及有利市场环境的助推下,装配式建筑产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钢结构建筑优势显著,装配式住宅推广三方共赢

    装配式建筑是将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构件预制工厂生产完成,然后通过相应的运输方式运到施工现场,采用可靠的安装方式和安装机械将构件组装而成的具备使用功能的建筑物。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综合体现,其根据材料形态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Precast Concrete,简称PC)、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和装配式木结构建筑

     

    中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最多,集中应用于水利工程、桥梁等建筑,而钢结构应用于公共/工业建筑,具备工业化程度高、抗震性能出色、结构灵活、工期短、防虫性能优异等优点,但目前造价较贵。EPC模式下,建筑企业有更强的动力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降低钢结构建筑造价成本。

     

    钢框架占用面积小,钢结构住宅得房率高,提高了住宅的有效使用率,增加经济效益。相较于土地出让金等支出,建安造价占销售均价比重较低。若建安能影响销售单价,则对地产商有较大吸引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墙面充分发挥钢材的综合优势,更少凸柱,更少墙体数量,提高建筑面积使用率和得房率,增加经济效益。对地产商而言,提高得房率可提升单位建筑面积价格,项目促销亮点;部分地区对钢结构住宅有容积率对的奖励。

     

     

    钢结构产能稳步向上,未来市场需求有望引来新台阶

    中国钢结构建筑仅占比5%,多集中于办公楼、学校等公共建筑,钢结构住宅占比更低。对比美国(40%)、日本(71%)等发达国家的钢结构应用比例,中国存巨大市场空间。按照《“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等支持政策“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15%以上”的要求,并假定钢结构占装配式建筑的50%,即钢结构建筑占比7%测算,2020年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面积有望达3.8亿平方米,以每平米2,216元测算,市场规模将超8,000亿元。据政策要求,未来十年“装配式建筑将占新建建筑面积30%、装配式钢结构占15%”的比例,预计新增住宅面积每年提高3%,以10年为周期,以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平均价格计算,2025年装配式钢结构的市场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2019年中国钢结构产量达0.71亿吨,不足钢产量的10%,而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的比值均在20%-30%,中国钢结构产量提升空间充足。中国钢产量已连续23年保持世界首位,根据钢产量与钢结构产量比例的不同组合,按乐观(11亿吨/20%)、中性(10亿吨/15%)和悲观(9亿吨/10%)进行测算,预计2025年钢结构产量分别达2.2/1.5/0.9亿吨,提升幅度分别达109.9%/111.3%/26.8%


    钢材为钢结构加工核心原材料,中国市场供给充足

    钢结构产业链上游涉及钢材/设备供应商等;中游涉及钢结构生产/安装工程;下游应用领域涵盖公共建筑、厂房、住宅、桥梁等,下游客户收款总体为预收部分+交货付清尾款模式。钢结构加工厂的核心原材料为钢材,可向钢厂或其一级、二级钢贸商进行钢材采购,钢材经加工(裁切、变形、焊接、喷涂等环节)形成钢结构构件;钢结构构件作为产品交付至下游客户,包括项目业主及工程承包商等。下游客户收款总体为预收部分+交货付清尾款模式。


    钢材为钢结构加工核心原材料,随着供给侧改革深入中国钢产能足以满足钢结构行业用钢需求,目前钢结构主要钢材需求以板材为主,型材应用潜力大。板材在钢结构所用材料中占比61%(主要为中厚板),型材占比23%(主要为热轧型钢和冷弯型钢),管材占比16%。而在钢结构应用较成熟的国家,钢结构用钢总量中型材占比50%左右,中国型材应用潜力大。若按目前所用材料占比估计,假设乐观、中性、悲观三种情形测算,预计2021年钢结构用钢量中板材需求分别为0.9、0.6、0.5亿吨,型材需求分别为0.4、0.3、0.2亿吨,管材需求分别为0.3、0.2、0.1亿吨。

    2019年3月,住建部提出要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推动试点项目落地,在试点地区保障性住房、装配式住宅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中,明确一定比例的工程项目采用钢结构装配式建造方式,推动建立成熟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体系。2019年7月,国家住建部批复浙江、山东、四川、湖南、江西、河南等六个省份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目前中国房屋新开工面积中住宅占比超70%,而中国钢结构住宅占比(5%)远低于美(40%)、日(71%)等发达国家,钢结构住宅需求空间广阔。

     


    深度见解:应用端需求提速,钢结构扬帆起航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逐步推进,各级政府在交通、市政等基础配套设施,以及办公、商业、医疗、教育、体育等公共建筑的投资,都将为钢结构行业释放积极信号。中国办公楼施工面积由2013年的2.4亿平方米增至2019年的3.7亿平方米,年复合增长率超7%。中国已开购物中心体量由2013年的1.2亿平方米增至2018年的3.5亿平方米,年复合增长率超7%。此外,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示范背景下,装配式钢结构为全国医院的改扩建提供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式,这将为技术实力且有医院建设经验的大型钢结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医院数量由2013年的2.4万家增至2018年的3.3万家,年复合增长率达6%。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