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磁铁氧体:无线充电的关键原材料

    2020-09-17 14:44
    头豹研报

    2020年中国铁氧体软磁材料行业概览

    2022-03-02

    全文字数:2961字,精读时间:6分钟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国标委发布四项车用无线充电标准,推动车用无线充电标准化,有序化发展

    2020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告发布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标准GB/T 38775系列标准,包括通用要求、车载充电机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特殊要求和电磁环境限值与测试方法共4项基础通用标准。

    汽车无线充电是在充电位置中内嵌一个初级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场,在连接到被充电设备电池的次级线圈中感应产生电流。当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彼此处于最佳距离时,即可获得最佳充电效果。从类型看,又分为电磁感应充电(需精准对位)和磁场共振充电(无需完全对准,适用于高功率)。

    无论是电磁感应充电或磁场共振充电均需要软磁片作为原材料,随着全球车用无线充电渗透率的稳步提升,头豹分析师预测2019年,全球车辆接收端与发射端车用无线充电软磁片需求量合计达到6万片,且需求量将在未来快速增长。作为发射端软磁片的重要组成部分,铁氧体软磁材料的需求势必随之上升。

    铁氧体软磁是磁性材料中的软磁材料,同时是产量最大的软磁材料

    磁性材料是指具备磁性的物质,根据其矫顽力大小可分为软磁材料与硬磁材料,根据功能性可分为其他功能磁材,如磁记录材料、磁电阻材料等。软磁材料在磁场作用下容易磁化,同时磁场消失后又容易退磁化,具有较高的磁导率、高饱和磁感应强度、较小的矫顽力,同时磁滞损耗小。中国软磁材料的生产以金属软磁与铁氧体软磁为主,非晶软磁与纳米晶软磁的产量小。 2011年以来中国铁氧体软磁材料产量总体稳定, 2018年生产接近21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77.77%,是世界最大的铁氧体软磁材料生产国。

     

    铁氧体软磁材料可分为锰锌铁氧体镍锌铁氧体其它铁氧体,包括镁锌铁氧体、锂锌铁氧体等。

    中国铁氧体软磁材料产业链

    中国铁氧体软磁材料产业上游主体为原材料提供商,中游主体为铁氧体软磁材料生产商,中下游与下游主体为电子元器件生产商与各应用领域企业

     

    铁氧体软磁材料行业成本主要包括人工工资、设备折旧、能源与原材料,原材料主要包括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锰、氧化锌与氧化镍等,其中三氧化二铁与四氧化三锰分别占总生产成本的16%与15%,其行业龙头企业分别为上海宝钢集团与中钢天源。

    2010年来,铁氧体软磁材料原材料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跌,短期内提升了行业毛利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占比,到2018年,中国铁氧体软磁材料行业原材料成本占比约为39%但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导致中国铁氧体软磁材料行业整体利润率仅为10%左右。

    头豹分析师认为,从上游分析,铁氧体软磁材料行业属于高能耗、劳动密集型行业,行业参与者或需加快工业自动化进程,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

     

    截止2018年,中国铁氧体软磁材料行业约有250家企业,已形成规模化的企业约有110家,行业总体呈现企业小分布散但产能集中竞争大等特点。

    企业小:中国铁氧体软磁材料企业中超过56%仍未实现规模化生产,年产能不足1,000吨。原因在于低端市场企业准入门槛低(200-500万元产线投资),导致多数铁氧体软磁材料企业体量较小。

    分布散:中国铁氧体软磁材料企业分布广且散,但产能相对集中,长三角地区产能占总数比重超过53%,除长三角地区外未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

    竞争大:上市公司横店东磁、天通股份等在产能上拥有绝对领先优势,议价能力较高。同时中国铁氧体软磁材料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导致市场对价格敏感度高,使整体行业议价能力偏低,竞争激烈。

    铁氧体软磁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同时其新兴应用领域正推动其需求上升

    中国铁氧体软磁材料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通信领域、家电领域、光伏与风力发电领域、汽车领域、照明领域与OA领域等,其中通信、家电、光伏、风力发电与汽车领域增长较快。2019年软磁下游主要传统应用市场面临增长放缓甚至需求下滑,但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无线充电等新兴市场领域需求成为软磁材料需求增长的重要引擎。

    以无线充电为例,铁氧体软磁材料在无线充电中起导磁降阻、隔磁屏蔽作用。铁氧体软磁的优势在于成本,特别是在大功率的发射端选材时,纳米晶软磁成本可能是铁氧体软磁的2倍以上,这时铁氧体软磁材料的 性价比优势就凸显出来。仅从消费电子领域软磁片出发,头豹分析师预测,2019年中国消费电子用无线充电软磁片需求量约为814.0百万片,合计软磁材料需求量约为5,476.1吨,其中多数份额为铁氧体软磁材料。

    受新兴应用领域需求推动,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上升

    2015至2019年间,中国铁氧体软磁材料产量增长迅速,到2019年,产量已达29.1万吨,但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售价在2万至3万元左右,利润空间低。按产量计,2019年中国铁氧体软磁材料达82.0亿元。头豹分析师预测,随着中国市场竞争形式逐渐明朗,国产厂商的竞争力逐步增加,其产量与议价能力将随之提高,预计到2024年,中国铁氧体软磁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145.4亿元。

    深度见解:激烈的行业竞争将推动行业升级与产业整合

    中国铁氧体软磁材料行业竞争激烈,产量与市场份额相对分散,竞争分层严重。前五大市场参与者总计仅占有不足40%的市场份额。该市场格局也体现了行业参与者“小、散、杂”的特点,原因在于行业准入门槛不高,且技术已相对成熟。头豹分析师认为,行业竞争者应向细分应用领域开发定制化产品,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并购重组加速,产业纵向整合加快。2010年来业内有数起并购事件,包括东睦收购科达磁电,江粉磁材收购帝晶光电,伊戈尔收购沐磁,铭普光磁收购铭庆电子,华磁合并风华高科微硕电子,领益智造收购江粉磁业、维奇磁业、伟联磁业,横店东磁合并金川电子,中科三环并购上海爱普生等,产业上下游厂商在纵向布局的速度明显加快。

     

    同时,随着行业环保法规的监管趋严,使行业合规成本上升,上游原材料价格上升,使低端产品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低端铁氧体软磁材料的生产可能向其他国家外移,加速行业洗牌并促进中国产业升级。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