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3,288字,精读时间:4分钟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中国智慧医疗应用范围广,行业发展机会多,现阶段竞争激烈
中国智慧医疗行业属于国家扶持的基础民生行业,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的推进和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各级政府对智慧医疗行业信息化的投入越来越大,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庞大的医疗市场容量下,智慧医疗行业竞争更为激烈。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累积有逾600家创业公司,193个融资项目和230多家投资机构争相入场。
中国智慧医疗定义及分类
智慧医疗(简称:WIT120)的建设是基于现有医疗信息平台,利用先进物联网技术,整合现有卫生信息资源和各级卫生系统,形成信息高度集成的医疗卫生指挥、应急、管理、监督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医疗产业信息化。
智慧医疗涉及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等多个学科,其建设不仅可实现医疗系统的信息化,更重要的是能够改变和优化中国传统的医院管理流程。优化后的医院管理流程可从单纯的医疗为主,逐步过渡到预防、保健为主,实现医院管理的服务人性化、医疗智能化、管理精细化。高效、高质量的智慧医疗不但可有效提高医疗质量,更可有效阻止医疗费用的攀升。在不同医疗机构间建起智慧医疗系统,可将医院之间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实现医疗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和交换,从而大幅提升医疗资源的合理化分配。此外,智慧医疗可实现医病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
随着智慧医疗的大规模运用,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提升卫生行政部门服务质量、事务效率,强化绩效考核,加强监管力度,实现与社保、药监、计生、公安、民政的快速协作和智慧决策。
中国智慧医疗产业链
中国智慧医疗行业上游主要由电子设备供应商组成,中游参与者是智慧医疗提供商,智慧医疗行业下游主要由居民个人以及医疗服务机构组成。
中国智慧医疗产业链上游主体为电子设备供应商,其中以数据库系统占据较高成本,智慧医疗上游市场产品更新速度较快,竞争激烈。
智慧医疗上游行业主要由电子设备供应商组成。电子设备主要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络、控制、视频监控和多媒体等,其成本占智慧医疗提供商总成本的比例较高。智慧医疗行业的上游行业的技术更新换代较快,产品性价比不断提高,软硬件设备市场竞争激烈。因此,软硬件产品价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上游和智慧医疗提供商的采购成本也呈现正相关关系。从行业整体格局来看,电子设备行业整体上供过于求,且市场竞争充分,上游企业处于较被动的地位。智慧医疗提供商由于采购量较大,具有一定的议价优势。
智慧医疗上游软硬件供应商提供的设备主要包涵以下模块组成:数据库系统(成本占比45%)、软件架构(成本占比25%)、工具软件(成本占比15%)、信息安全硬件设施(成本占比15%)。
中国智慧医疗下游为个人及各类医疗服务机构,覆盖范围较广,涵盖大型医院、中小型医院及各区域卫生中心。
智慧医疗行业下游主要由居民个人以及医疗服务机构构成。医疗服务机构构成主要由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部、疗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科研机构、各级医疗卫生行政管理机构构成。因此,智慧医疗行业的发展与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进程密切相关。
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机构:如大、中小型医院、区域卫生服务中心等。上述机构主要关注的是如何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以及如何有利于针对性的服务的开展、健康管理的系统化等。
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如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救中心、妇幼医疗保健中心、血液中心等要关注的是如何加强疾病管理、卫生管理、应急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卫生行政部门:如卫生部、卫生厅、卫生局,上述机构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强化绩效考核、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化解疾病风险等方面。
相关部门:如保险、食品药品监督、计生、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主要关注的是风险管理、业务协同等方面。
居民个人:主要关注的是如何能获得可及的、优质的卫生服务主要关注于获取连续的健康信息、全程的健康管理等方面。
中国智慧医疗行业市场规模
2014年中国智慧医疗总体市场规模为437亿元,预计2018年将达到1,049亿元,2014年到2018年智慧医疗市场将保持平稳高速的增长,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4%。在智慧医疗行业拥有超过十年项目管理经验的专家表示,2014-2018年,行业规模增长迅速原因包括:(1)中国老龄化问题严重,国家政策层面扶持,医疗改革以及前沿科技逐渐趋于成熟,上述因素都为智慧医疗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2)根据卫健委要求,中国二级医院在2023年要达到70%以上智慧医疗部署,三级医院在2023年要达到90%以上智慧医疗部署;(3)医疗卫生行业越来越多的业务需要智慧医疗系统支持,信息化需求呈现加速发展的特征。中国三级城市以下的医院也已进入信息化的快速成长期,大型医院的智慧医疗体系逐渐进入整合时期,软件和硬件的升级需求增加;(4)智慧医疗提供商营业收入及相对占比均快速提升,显示下游医院端不断加大信息化投入。此外,从不同年度医院智慧医疗投入的金额上来看,2018-2019年度落在500万以上智慧医疗投入区间的医院占比快速提升,说明单体医院的智慧医疗投入加强。随着智慧医疗的深化以及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智慧医疗行业的市场容量将进一步扩展。
在下游终端采购量不断增加因素驱动下,预计中国智慧医疗行业未来五年市场规模(以营业收入计)将保持18.9%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3年智慧医疗行业市场规模(以营业收入计)将达到2,503亿元人民币。
中国智慧医疗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智慧医疗未来将依靠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人工智能在智慧医疗目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AI医学辅助诊断;(2)AI医疗机器人;(3)AI模拟医学系统;(4)AI多学科会诊;(5)AI医学影像。
目前,全球社会正在进入大健康科技革命,根据行业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医院部署人工智能应用并成熟使用的占比仅为33.6%,仍有42%的医院并未尝试接入任何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内应用的潜力巨大。随着AI技术发展和在医疗领域成功落地项目的增多,医疗行业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逐年快速增长。2017年市场规模已达135亿元,2018年高达200亿元,环比增长40%。
深度见解
现阶段,中国智慧已全面布局医疗机构、个人健康、卫生防疫、卫生监督等领域。中国智慧医疗建设的重点开始从以费用管理为主的医院信息化初级阶段逐步过渡到以医院临床信息为主的高级阶段。智慧医疗的开发和应用正在向深度发展,开始从早先的侧重于经济运行管理,逐步向临床应用、管理决策应用延伸,逐步实现“以收费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信息化医院转变。目前,三级医院100%开展了智慧医疗建设,二级及以下级别的医院中80%已经开展了智慧医疗建设,大多数以HIS系统为主。HIS系统的应用基本成熟并逐步扩展应用。CIS、PACS、RIS等系统应用逐渐成熟并得到推广,但是整合难度较大,目前发展较慢。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将成为智慧医疗行业强大动力,中国医院部署人工智能应用并成熟使用的占比仅为33.6%,仍有42%的医院并未尝试接入任何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内应用的潜力巨大。随着AI技术发展和在医疗领域成功落地项目的增多,医疗行业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逐年快速增长,2017年市场规模已达135亿元,2018年高达200亿元,环比增长40%,中国智慧医疗数据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