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2947字,精读时间:5分钟
本文援引于报告《2019年眼科用药行业概览》,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医保新政支持,原研药相继到期,眼科用药市场蓄势待发
为提高药物可及性,降低患者支付比例,中国政府通过不断完善医保目录,扩大眼科用药受众群体、增加医保报销眼科用药数量、提高医保报销比例。2019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剩余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2019版医保目录)谈判工作陆续到位,并于2020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与2017版医保目录相比,2019版医保目录新增多个重磅眼科用药。此外,最近五年,伴随国际眼科用专利药相继到期,本土制药企业加入眼科用仿制药研发行业,与专利药相比,仿制药疗效与原研药一致且价格便宜,可进一步提高患者可及性。医保新政支持,原研药相继到期,眼科用药市场蓄势待发。
何为眼科用药?
眼科用药即眼部疾病用药。眼部疾病是与眼部器官相关的疾病,其种类繁多。根据眼部结构不同,眼部疾病包括眼睑疾病、角膜疾病、虹膜睫状体疾病、眼底疾病等数十种,其中常见的疾病包括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白内障、青光眼、干眼症、眼部炎症(结膜炎、角膜炎等)、眼底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6种。由于屈光不正治疗手段不涉及药物,因此本研究眼科用药针对的眼科疾病主要以白内障、青光眼、干眼症、眼底病、眼部炎症等5大常见疾病为主。
滴眼液和眼膏是最常用的眼科用药剂型
根据给药部位不同,眼科用药可分为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
局部用药包括滴眼液、眼膏、洗眼剂、眼用药膜、清水软接触镜等,其中滴眼液和眼膏是最常用的眼部局部给药方式。滴眼液使用方便、药效快,不会发生视物模糊的情况,但其在结膜囊内保留时间短,需多次用药,代表药物有玻璃酸钠滴眼剂、盐酸四氢唑啉滴眼液等。眼膏药效比滴眼液作用持久,可减少使用次数,但其粘性强,容易发生视物模糊的情况,代表药物有盐酸金霉素眼膏、氧氟沙星眼膏等。
全身用药包括口服用药、静脉注射等,代表药物如口服抗菌药等。眼部疾病通常采用联合用药方式,给药方案涉及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以结膜炎为例,结膜炎治疗方案通常选用氯霉素滴眼液(局部用药)+知柏地黄丸或黄连上清片(全身用药)等。
眼科用药品种增加,眼科疾病患病人数增加,推动眼科用药行业市场规模扩大
过去五年,在眼科用药品种增加,眼科疾病患病人数增加,利好政策支持等因素推动下,中国眼科用药市场规模(按销售额计)由2014年的100.1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56.4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达到11.8%。未来,未来五年,中国眼科用药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从市场需求角度上看,老龄化程度加深,各类眼科疾病患病人数增加,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加。从产品布局上看,产品更新换代进程助推行业发展。从政策上看,利好政策推动产品可及性提高,给行业发展带来机会。
市场需求增加是推动眼科用药行业市场扩容最主要的原因
受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率持续下降的影响,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逐年增加,到2018年已达到166.6百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值达到11.9%。国务院2016年底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显示,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不断加重,预计2021年以前全国老年人口将实现平稳增长,从2021开始,老年人口增速将明显加快。
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各类疾病发病人数也将随之增加。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眼科疾病患病率较高,相应眼科用药需求较高。以白内障为例,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中国60至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90 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达到 90%以上,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以此推算,2018年中国白内障理论风险患者不少于1.3亿人。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中国白内障发病人数将增加,对眼科用药需求也将随之增加,助推行业发展。
此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为居民医疗消费支出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经济基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20,167.1元增长至2018年的28,228.0元,五年复合增长率为8.8%。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国人均消费支出也呈现上升趋势,从2014年的14,491.4元增长至2018年的19,853.0元,其中医疗消费支出占比从2014年的7.2%增长至2018年的8.5%,表明居民医疗健康支出意愿的加深。
单剂量滴眼液优势明显,未来将成为主流
单剂量滴眼液是单次即可使用完的一类滴眼液,市场占比不超过30%。单剂量滴眼液可弥补多剂量滴眼液存在的不足,自身优势明显,无感染、便于携带、经济效益高。此外,中国政府颁布相关用药指导,鼓励使用单剂量滴眼液,中国第一部国家级权威性处方集《中国国家处方集》明确指出门诊部以使用单剂量滴眼液为主。单剂量滴眼液生产设备造价高昂、工艺先进,尚未在中国普及。得益于优势明显,政府支持,单剂量滴眼液虽然目前市场占比较小,但潜力巨大,有望成为眼科用药主流剂型。
中国眼科用药行业整合、战略合作进程加快
通过产业链向上延伸,企业将外购原料转为自行生产,可以控制原材料外购成本,提高产品盈利空间,获得的利润可用于产品研发,同时可以避免关键原料垄断,促进行业良性发展。通过产业链向下延伸,企业可将成品制剂直接通过医疗机构或药店渠道出售,降低中间销售费用,有利于扩大行业知名度,不断扩大品牌效应,从而在产业链上形成集团效应,扩大市场规模。
此外,中国眼科用药行业末端聚集了大量中小企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横向的兼并收购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另一大趋势。此外庞大的眼科用药市场也推动企业之间战略合作,加快新产品研发进程
未来,眼科用药生产企业在产业链上的扩张延伸将持续进行,行业竞争格局有望变得更加清晰。
深度见解
眼科用药涉及青光眼、白内障、干眼症等多个细分领域,且产品剂型众多,包括滴眼剂、眼膏、胶囊剂、片剂等数十种剂型,相对应市场参与者众多,且在不同细分领域呈现出差异化竞争格局。现阶段,中国眼科用药行业尚未出现市场绝对垄断企业,但在中国整个眼科用药市场中,专业眼科用药外资企业占据较高比例。从2018年医疗机构眼科用药市场占比上看,进口药物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瑞士诺华占比达到24.7%,日本参天占比14.3%,德国Ursapharm占据6.4%的市场份额。干眼症和青光眼市场中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白内障用药市场中本土企业莎普爱思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眼底病用药最大市场视网膜疾病用药被康弘药业、诺华制药、拜耳瓜分,眼部炎症用药已基本实现国产化。整体上看,中国本土眼科用药生产企业在创新药数量和研发能力上与国际专业眼科用药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本土企业生产药品价格优势明显,在带量采购政策日趋严格的趋势下,价格便宜质量好的药品更受政策青睐。此外,相对发达国家眼科用药行业相对垄断的局面,中国眼科用药市场活力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