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或文章可用于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网站等一般性转载,或用于企业的公开市场宣传,或用于企业投融资咨询、上市咨询等用途。这些引用可能是免费的,也可能产生额外的授权费用,头豹将根据您的引用需求向报告或文章发布者取得相应授权,并派专人与您进一步联系。
请务必如实填写引用需求并按授权范围使用本报告或文章,如头豹发现您最终的引用目的超出所引用需求相应的授权范围,头豹有权要求您停止引用并就头豹因此遭受的损失追究您相应的法律责任。
全文字数:2,442字,精读时间:5分钟
本文援引于报告《中国碳中和主题产业宏观分析报告》,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中国承诺努力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对全球碳排放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宣布了中国的碳中和目标。作为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年碳排放量约占世界总量27%,碳污染较为严重,因此中国此次宣布将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难度较大但意义非凡,对中国乃至全球绿色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从概念定义上来看,碳排放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其中二氧化碳比重接近80%。因此,传统意义上控制碳排放主要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为主。在实现降低碳排放的过程中“碳中和”是关键步骤,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的目标。随着各国陆续接受碳中和概念并着力实现相关目标,碳中和概念下相关绿色产业将迎来发展机遇。
发展清洁能源有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法之一
清洁能源是指能够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新能源技术,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中国一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相关行业,其消耗量占比逐年提升。中国能源消费量自2005年的361,369万吨标准煤增长至2019年的487,000万吨标准煤。其中水电、核电、风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消耗量占比从7%提升至15%,而传统原煤能源消耗量则从2015年72%下降至2019年的58%。短期内该趋势将继续延续,清洁能源消耗量占比有望持续提升,并进一步取代传统能源的使用占比,进而缓解传统能源行业重污染、高排放的局面。从工业发电的细分角度来看,2019年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3.5%。其中核电、光伏发电增幅较大,分别增长18.3%和13.3%,相比于火力发电1.9%的同比增幅具有较高的成长空间。头豹认为,上述清洁能源预计将继续扩大增长优势,逐步赶超传统能源规模,推动能源行业结构性调整,并同步减少碳排放污染。
“节能提效”成为碳中和发展重点,“十四五”期间有望加紧落实
“节能提效”逐渐成为中国能源产业重要发展目标,主要包括“提能效”和“降能耗”两大要求。预计随着“十四五”战略的提出,上述目标将得以落实。从节能减排角度入手,逐步实现中国提出的“碳中和”目标。其中煤炭清净高效利用、节能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将成为重要切入点。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中国节能减排相关产业起步较晚,早期在注重经济发展的时期该产业未获得足够重视。随着中国发展过程中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以节能服务为代表相关产业企业数量显著增加,产业结构日益完善,但总体存在多而小的局面。未来在碳中和目标驱动下,节能减排相关产业将有望得到政策高度重视,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碳中和顶层战略推动相关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碳中和目标眼光长远,涉及领域广泛,是中国提出的重要战略发展方向。其中,发展新能源是碳中和顶层设计中较为关键的环节,直接催生出了众多新兴产业。例如光伏发电、水力发电、氢能发电等。
然而由于新能源相关产业发展迅速,政策存在滞后性,导致部分产业出现供给结构性过剩、恶性竞争加剧等局面,不利于新能源板块发展。预计随着相关政策的完善,新能源板块将重回正轨,在中国碳中和目标的整体框架和顶层设计下迎来蓬勃发展阶段。
碳中和相关受益产业众多,具有良好投资前景
(1) 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是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的细分领域之一,经过了早期的无序扩张后,现已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和经营模式。随着光伏产业劣质产能逐步淘汰,市场供需关系恢复良性发展局面。随着用电端进入平价上网阶段,光伏将逐步成为主要能源之一,预计有望迎来高速增长期。头豹建议重点关注光伏产业中游头部企业及技术变革推动企业。
(2) 风力发电
中国风电产业发展较为领先,总装机量和市场增幅位居世界第一。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新增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分别占到世界总占比44%和39%,由此来看,中国风电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预计随着补贴政策的收紧,风电产业市场规模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以海上风电为主的全新增长点在实现平价大规模使用后有望推动风电产业二次增长。
(3) 氢能源
截至2020年,中国燃料电池行业仍处于理论实践阶段,业内主要以燃料电池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主。随着上游核心零部件相关研究的深入、加氢站大规模建设以及政策支持力度的加码,燃料电池行业将逐步进入商业化阶段。2020-2025年间燃料电池行业新进企业数量将显著增加,燃料电池产量(装机量)快速提升,下游应用市场迎来规模化应用的发展起步阶段。
(4) 新能源汽车
在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双轮驱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迅速并涌现出了诸多优质整车生产企业。从技术路线来看,电动汽车已经由政策补贴阶段正式进入市场提速放量阶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头豹建议重点关注细分赛道如动力电池、共享出行、充电桩等领域。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仍处于准商业化阶段,因此全产业链都存在较大增长空间,头豹建议重点关注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生产和加氢站建设。
深度见解:碳中和目标下能源转型大势所趋,新能源有望推动新一轮能源革命
从历史来看,能源转型是重塑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事件之一,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能源行业的变革。原油、煤炭曾作为新能源推动了交通行业大规模机械化及化工行业的蓬勃发展。如今在绿色经济的倡导下,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有望再次改变现有能源结构,推动相关新兴行业如水力发电、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等快速发展。在此趋势下,能源转型持续进行,且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间接加快了新能源的替代使用。在此期间,清洁能源发电和消费比重显著提高,风电、光伏发电消费比重同比上升0.8%和0.2%。预计在疫情结束后,新能源利用成本将有所降低、利用率继续攀升,进而对传统能源行业带来冲击。
短期来看,传统能源行业在2020年疫情的影响下消费量有所下滑,但随着中国经济在下半年迎来复苏增长以及进口衰减带来的产量提升,预计2021年煤炭产量将同比增长1.3%。长期来看,煤炭产量在相关减排政策的影响下将会呈现先升后降局面,逐步由新能源取代。而以光伏、风电、水电、氢能源为代表的的清洁能源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在中国碳中和顶层战略的指导下迎来黄金发展阶段,推动传统能源行业的新一轮变革。
网站二维码
小程序二维码
相关推荐
2021年中国远光软件企业研报
国网电商愿在6个月内不设价格区间地增持远光软件2,500+万股,为何? 远光软件成立于1998年,集团总部在中国珠海市的远光软件是中国主流的企业管理、能源互联和社会服务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远光软件于2006年8月正式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002063。截止至2021年2月19日,远光软件的市值为87.65亿元,总股本为11.02亿,流通股本为10.14亿,净资产收益率为5.44%。远光软件的主营业务为集团管理业务、智慧能源业务、智能硬件及系统业务和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列,2019年这四部分业务分别占总营业收入的70.6%、9.0%、7.7%和4.5%。远光软件于2019年11月正式变更实控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为国企混改的代表企业之一,其于2020年明确重点布局集团管理、智慧能源、智能物联和数字社会四大业务领域的战略方向,并于2020年12月正式对外公告实控人因基于对远光软件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其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愿在6个月内不设价格区间地增持远光软件2,500+万股。
2021年中国电力主设备管理研究报告
电力主设备管理是为涵盖发电、输电、变电等环节的电力设备提供检测、运维的产品或者服务,其目的是使电力设备达到安全与稳定的运行环境。电力设备在运行与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磨损、腐蚀以及可靠性降低等问题,并导致出现技术性劣化与事故等情况,因而需对电力设备的电气、机械等状态进行检测与监测,从而能获取其运行状况、安全情况与运行直流等信息,以便工作人员在设备劣化过程中及时止损,且在可能出现设备运行故障前进行维护与检修,来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021年二级市场研报—派能科技
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系中国较早开始锂电池储能系统商用的厂家之一,专注锂电池储能应用超过10年。现阶段企业主要布局海外市场,业务覆盖欧洲、非洲、美洲等诸多国家和地区。业务方面:派能科技主营业务包括锂电池相关组件的生产以及储能系统的集成,业务覆盖电化学储能中上游核心环节。股权结构方面:中兴新通讯作为实控人持有派能科技37.21%股份,自成立以来为派能科技在客户资源、销售渠道、技术研发等方面提供了较大支持。2020年12月,派能科技于上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成为了中国储能行业率先登陆资本市场的本土企业,成功吸引了资本市场对于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的目光。 报告编号:20RI0018
2021年中国光伏发电行业概览
全球变暖引发世界各地加大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碳”耗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球变暖的最主要原因。为抑制全球进一步变暖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世界各地开始提倡“碳中和”理念,目的是在于减少碳排放量,实现绿色化发展。化石燃料发电产生的碳排放量大,截止2019年底,全球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CO2排放量高达368亿吨,各国为减少碳排放量,开始利用新能源发电,如光伏发电、风电和水电等。由于中国的光照资源充足,因此中国政府大力倡导发展光伏发电行业。中国累计和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占比34.96%,遥遥领先其他国家。然而2019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机同比下降31.6%,主要原因行业已渡过快速发展期,初步步入成熟期,市场规模增长但增速放缓。现阶段,中国新增光伏装机主要在华北地区(28.5%)、西北地区(21.6%)、华东地区(17.5%)、华南地区(15.7%)、华中地区(11.6%)、以及东北地区(5.1%)。根据头豹分析师测算,中国光伏发电行业将有望于2025年达到805.2GW的规模
2021年碳中和目标下,氢燃料电池行业能否迎来发展新机遇?——直播短报告
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宣布了中国的碳中和目标。作为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年碳排放量约占世界总量27%,碳污染较为严重,因此中国此次宣布将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难度较大但意义非凡,对中国乃至全球绿色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其中氢燃料电池作为氢能源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在政策的扶持下成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有望在碳中和目标驱动下正式迈入提速发展阶段。从定义来看,氢燃料电池是通过注入氢气使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产生电流的“发电装置”,因其发电过程需要反复注入燃料,工作原理上与传统电池有较大差异。本次报告将重点分析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组成部分、产业链前景以及典型企业分析
头豹的程序员小GG强烈建议您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以获得最佳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