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系统公告

搜索历史

    头豹小程序头豹小程序
    联系我们头豹客服
    头豹公众号头豹公众号
    panel标题
    提示主题内容
    词条 / 详情
    物联网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作 者: 陈志煌
    行 业:头豹分类/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港股分类法/信息科技
    摘要:2021年9月27日,工信部、科技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社会现代化治理、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民生消费升级的基础更加稳固。突破一批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培育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物联网建设主体和运营主体,催生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运营服务模式,导出一批赋能作用显著、综合效益优良的行业应用,构建一套健全完善的物联网标准和安全保障体系。 本报告作为中国物联网系列报告之一将从技术、产业链及应用市场等维度对该行业进行分析,力争为读者提供更多物联网行业的深度洞察,帮助投资者更清晰的了解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物联网市场研究行业定义
    物联网是移动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是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更加全面地为人类活动和生产服务的信息化大升级。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正在从人与人向人与物以及物与物通信的方向发展,万物互联成为移动通信的必然趋势。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是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更加全面地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服务的信息化大升级,开发应用前景广阔,产业带动性强。
    物联网市场研究行业分类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可拆解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与应用层;其中感知层产生、采集数据,经由传输层传输至平台层,平台层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工、计算等,输送至应用层。
    物联网分类
    应用层
    应用层可以对感知层采集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给不同行业提供智能服务从而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
    平台层
    平台层在物联网架构中是链接设备到应用场景的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主要负责提供数据处理及分析服务,便于数据快速应用落地,推进各大下游应用场景的实现
    传输网络层
    传输网络层将感知层捕获信息传输至指定目的地,包含以NB-IoT、5G为主的广域蜂窝网络和以Wi-Fi 为主的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通信模组是物联网终端网络接入以及数据传输的必备组件
    感知层
    感知层主要负责采集物理世界的数据,一是用 RFID、条形码等方式接受外部指令被动保存信息,二是用智能控制器、传感器、定位模组等方式主动采集生成信息
    物联网市场研究行业特征
    中国经济正处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阶段,该阶段的B端和C端市场对于物联网的需求强劲,将倒逼产业的技术水平迅速更新迭代,产业生态持续完善。
    产品落地处于验证期;然壁垒较高,高端技术需要沉淀
    在中低端领域,中国物联网相关设备与即使基本可实现国产替代,如传感器等;但在芯片等高端领域,技术仍需沉淀,进而突破
    高端技术仍待沉淀
    行业快速发展,产品更新迭代较快
    过去几年,中国物联网基础设施与核心技术基本已完成沉淀,现已进入产品落地验证阶段,该阶段的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快。中国物联网行业的价值创造仍以网络层与平台层这类低门槛的模式创新为主,前端的芯片领域技术水平不足,终端的应用领域渗透率不高。
    行业更迭快
    中国物联网静待爆发,技术和生态具有较大成长空间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转型与消费升级阶段,下游B端和C端市场均对物联网拥有强烈的需求;同时物联网作为中国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的一大突破口,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不断出台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规划与行动目标,引导产业规范、蓬勃发展。
    成大空间较大
    物联网市场研究发展历程
    中国经济正处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阶段,该阶段的B端和C端市场对于物联网的需求强劲,将倒逼产业的技术水平迅速更新迭代,产业生态持续完善。自“十三五”规划起,中央与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与行动目标,驱动产业蓬勃发展。
    萌芽期 1982-1999
    1982年,最早的物联网设备被发明出来,全球第一台隐含物联网概念的设备为位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可乐贩卖机,它连接到互联网,可以在网络上检查库存,以确认还可供应的饮料数量。1995年,美国政府GPS卫星计划第一个版本完成,物联网设备可提供定位功能。1999年,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中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同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传感网的研发,组建了2,000多人的团队,投入数亿元。
    早期物联网并没有具体概念的提出,然而这个阶段是物联网雏形的萌芽。而1999年诉宝洁公司的前瞻技术开发者凯文·阿什顿“Internet of things”为标题的演讲,被认为是最早明确使用“物联网”一词的人。
    启动期 2000-2017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 2005:物联网》,其中明确提出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ubiquitous network society)概念。并指出,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2008年,第一届国际物联网大会举行,物联网设备数量首次超过地球人口数量。
    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以及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的概念,物联网行业进入了启动期。期间,物联网经历了并没有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也没有成为众人瞩目的科技热点。随着传感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全球物联网应用才真正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高速发展期 2018-2025
    2020年随着5G的慢慢普及,物联网开始迎来一波爆发,国家企业都纷纷在5G和物联网的风口中寻找到突破点,开启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2021年,中国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更是推进了物联网的发展。
    随着5G商用、自动驾驶、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融入到物联网,万物互联时代到来,标志着物联网行业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期。中国计划至2023年底,在国内的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物联网连接数突破20亿,物联网产业加速向规模化、集约化、高价值发展。
    物联网市场研究产业链分析
    物联网市场较为复杂,产业链上下游主要由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部分构成。其中物联网行业上游端为感知层,主要包括芯片、传感器、RFID等;主要包括士兰微电子、瑞声科技等传感器厂商,远望谷、新大陆等RFID厂商以及和而泰、和易科技等智能控制器厂商。产业链中游为传输层和平台层,主要为蜂窝通信、非蜂窝通信、通信网关、运营商等通信端以及互联网厂商云台、科技企业平台等平台端;下游为物联网应用层,主要为物联网的应用及相关服务,主要包括车联网、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三大领域。
    物联网产业链的感知层、传输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在产业链的价值分布依次为21%、10%、34%和35%。其中,对于上游感知层来说,传感器作为最基础的设施,是区别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关键部件。中国MEMS传感器自2019-2024年,市场规模从609亿元上升至987亿元,CAGR为10.1%;代表着物联网产业中技术难度较高,将长期处于多技术融合探索的发展阶段的地位。而智能控制器市场也不容小觑,CAGR达到了12.6%,随着物联网逐渐普及,智能控制器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车联网、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是中国物联网最主要的下游应用场景,随着中国物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物联网下游应用场景的渗透率持续提升,未来有望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产业链上游
    上游厂商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瑞声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新大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贝仕达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惠州市和易科技有限公司
    产业链中游
    中游厂商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日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有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ISCO
    ublox
    sierra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游厂商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百度云计算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京东云计算有限公司
    亚马逊通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googlecloud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海尔集团公司
    产业链下游
    渠道端
    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图森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海尔集团公司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富联(杭州)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simens
    产业链上游说明
    传感器是物联网最底层的基础性设施,也是区别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关键部件。因此从上游需求来看,MEMS传感器由于体积小、集成性强等优势成为目前最主流的新型传感器。2021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2,582亿元,其中MEMS传感器规模约为775亿元左右,占据了29.7%的市场份额。从MEMS传感器的应用场景来看,中国MEMS传感器在汽车电子、工业制造、网络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中的应用占比分别达到24%、21%、21%和15%,尤其是歌尔微、赛威电子凭借高毛利、高营收的优势在MEMS传感器中占据第一梯队,主要客户也为工业制造和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
    产业链中游说明
    从中游传输层来看,全球蜂窝模组行业呈现东升西落的发展态势,中国厂商凭借规模效应优势,领跑通信模组市场;2021年,中国蜂窝物联网模组出货量占全球市场的55%,达到2.65亿片同比增长62%;市场规模约为143亿元,占比超全球收入的40%。对于中国厂商来说,国产的替代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因此推动中国企业在蜂窝模组领域的市场份额持续增长。从代表性企业分析来看2022年Q1,移远通信、广和通和日海智能位居全球通信模组厂商出货量前三位,分别占比38.2%、8.6%和5.7%,合计占比超过全球市场50%的市场份额。而Telit、Thales、Sierra等海外企业由于下游应用市场消费以及成本问题,占有率水平持续下降。
    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格局来看,全球物联网平台数量从2015年的260家增长至2019年的620家,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3%。然而受新冠疫情影响,2021年全球物联网平台数量降至613家,关闭的物联网平台数量高于新增数量。对于中国来说,受到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国物联网平台厂商占比由2019年的16%逆势增长至2021年的22%。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为代表的物联网平台的连接数位于全球领先的地位。并且,对于物联网连接设备来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物联网市场上连接设备数占比最大的国家,2021中国物联网连接设备数量达到约88亿个,占据全球72%的市场份额。
    产业链下游说明
    从下游应用场景来看,车联网、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作为主要的应用场景。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中国网联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推动中国的车联网市场规模不断攀升,2021年全球和中国的车联网市场规模分别达到1,400亿美元和450亿美元,随着5G商用步伐的进一步扩大,车联网的规模将成为推动物联网的一个重要增长的。对于,智能家居市场来说,2021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2.3亿台,市场规模约5,800亿元人民币,受疫情影响,近两年全球与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出货量增速有所下滑。然而,工业互联网产业交出了超出预期的答卷,产业增加值规模保持中高速增长,预计2023年突破12,000亿元
    物联网市场研究行业规模
    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下,物联网行业逐渐规范,下游工业互联、智能家居、车联网等细分赛道,应用层价值占比稳步上升。并且,中国物联网处于市场验证期,大量物联网产品将进入市场落地验证,中国物联网价值分布逐步从感知层和传输网络层向平台层和应用层转移,平台层和应用层的价值比重逐步上升。因此,基于以上分析和假设,认为2021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26,251亿元。然而,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缺乏动力,消费市场增长乏力;预计2026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40,391亿元,CAGR达9%。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转型与消费升级阶段,下游B端和C端市场均对物联网拥有强烈的需求。当前中国物联网产业链价值主要集中在传输层,占比约为35%,但在感知层的核心技术,如芯片领域与西方国家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在下游应用领域,当前行业正处于产品密集落地阶段,产品更新迭代速度较快,产业生态将得到逐步完善。
    从下游车联网、智能家居还是工业互联网来看,2021年中国的车联网市场规模达到450亿美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5,800亿元人民币、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甚至10,120亿元。未来随着海量物联网接入实体,各类针对不同垂直行业需求的数据应用将得到蓬勃发展,未来中国物联网价值链将逐步从感知层、传输层向平台层和应用层转移。
    物联网行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