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系统公告

搜索历史

    头豹小程序头豹小程序
    联系我们头豹客服
    头豹公众号头豹公众号
    panel标题
    提示主题内容
    词条 / 详情
    硅光模块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作 者: 张诗悦
    行 业:头豹分类/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通信系统及终端设备制造港股分类法/信息科技/通讯器材
    关键词:光电子器件5G通讯光模块
    摘要:硅光子技术是一种基于硅和硅基衬底材料,利用半导体工艺进行光器件开发和集成的新一代技术,具有超高速率、超低功耗的优势,可应用于通信领域。相较于传统分立器件光模块,硅光模块集成度更高,集成方式降低了光模块的封装成本,同时提升网络的速率和容量,符合热门应用场景如AR/VR、自动驾驶、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元宇宙、脑机接口等对网络不断提升的要求,因此硅光模块的发展对整个光通信行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中国硅光技术尚不成熟,与国际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各企业在积极研发布局,加速国产化进程。
    硅光模块行业定义
    硅光模块是基于硅光子技术制成的光模块,利用激光束代替电子信号来进行数据传输。硅光子技术是在硅和硅基衬底材料上,利用现有CMOS工艺进行光子器件和电子器件的开发和集成,实现光电信号的深度融合。与普通光模块相比,硅光模块芯片高度集成,因此成本大幅降低,此外,硅光模块还具有功耗低、传输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
    硅光模块行业分类
    根据硅光模块的光信号传输速率进行分类,可划分为100G硅光模块、400G硅光模块和800G硅光模块。
    硅光模块分类
    100G硅光模块
    速率为100G的硅光模块,有四条独立的光信号收发通道,每条通道传输速率为25G,常用QSFP28封装。
    400G硅光模块
    传输速率为400G,主要用于光电转换,主要封装类型为OSFP和QSFP-DD。
    800G硅光模块
    传输速率为800G,目前主要封装类型为QSFP-DD。高速率硅光模块是实现超大数据中心内部和数据中心之间光互连的核心单元模块。
    硅光模块行业特征
    硅光模块行业具有技术壁垒高、国产化率低以及是未来高端光模块的主流发展趋势的特征。
    硅光模块技术壁垒较高
    硅光技术可将多种芯片集成在一起,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体积小的特点,其应用可带来颠覆性创新,但目前硅光技术尚不成熟,硅光模块存在硅芯片耦合难度大,良品率低、硅损耗较大、用硅光做合分波器件存在温漂问题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技术壁垒高
    中国硅光模块市场刚刚起步,国产化率低
    中国硅光模块市场刚刚起步,主要依赖进口,由于成本高和技术难度大等问题,中国硅光模块的发展速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国产化率较低,目前光有源器件中,仅20%的产品可运用硅光技术来制作,但各厂家正在积极尝试和探索。
    国产化率低
    硅光技术未来或在400G以上场景成为主流
    未来应用场景如AR/VR、自动驾驶、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元宇宙、脑机接口等,对网络的带宽、时延、可靠性等要求不断提升。同时,数据流量的爆发式增长也对光通信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外云厂商Capex支出持续提升,上游相关光器件和光模块的需求较为可观。目前,超大型数据中心对400Gb/s以上光网络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目前光模块面临速率瓶颈、成本剧增和集成度等问题。未来,硅光技术或在400G以上场景成为云厂商的主流选择。
    高端光模块的主流趋势
    硅光模块发展历程
    硅光模块发展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期、启动期和高速发展期。硅光概念首次由贝尔实验室于1969年提出,此后,各国专家学者开始了对于硅光技术应用的一系列探索。2000年,随着带宽GHz的调制器的提出,硅光模块进入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硅基电光调制器、硅基集成激光器、收发模块等一系列关键组件得以研制出来,为之后硅光模块的产生和应用打下基础。2009年后,硅光模块进入高速发展期,技术逐渐成熟,2019年后,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兴起导致对网络速率和容量的要求提升,带动硅光模块进一步发展。
    萌芽期 1969-2000
    1969年贝尔实验室提出集成光学概念;1972年,S.Somckh 提出在同一半导体衬底上集成光器件与电器件的设想;1986年,英国Soref提出SOI制作波导的概念;1987年,Polman 注入铒离子使掺杂的硅发光;1987年,开始研究调制器;90年代初,Berlin大学报道了MSM型探测器;90年代,AT&T报道了PIN型探测器。
    此阶段为硅光技术的初步探索时期,在此阶段,由于贝尔实验室集成光学概念的提出,硅光技术初步诞生,对首批研发硅光技术的学者起到启蒙作用,此后,各国专家学者开始了对于硅光技术应用的一系列探索。
    启动期 2001-2008
    2000年,安捷伦首次提出带宽GHz的调制器;2004年,Intel 利用 MOS 电容和载流子积累效应实现了第一个GHz的硅基电光调制器;2006年,Intel研制出连续硅基III- V族混合集成激光器;2008年,Intel开发出增益带宽为340GHz的硅基光电雪崩探测器;Luxtera展示第一个130nm CMOS生产线上制造的硅基单片集成CMOS光子收发模块。
    此阶段为硅光技术实现突破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应用于通信领域的硅光技术得到了重大突破,一系列调制器、收发器诞生,为之后硅光模块的产生和应用打下基础。
    高速发展期 2009-
    2010Intel建立起全球首个激光器的端到端硅基光数据连接;2012年,Luxtera报道了4x28Gb/s的收发模块;2013年,IBM报道了90nm CMOS工艺线集成了电路和光路的25Gb/s WDM系统;2014年,Acacia报道了单片集成的100Gb/s的相干光收发模块;2015年,Acacia推出了400Gb/s相干光收发模块;2016年,Intel宣布其硅光子模组(100G收发器)正式投入商用。
    此阶段为硅光模块迅速发展的时期,在此阶段,硅光技术在通信领域进一步渗透,多种收发模块与通信系统诞生并逐渐用于商用。2019年以后,5G、大数据、云计算的兴起导致对网络速率和容量的要求提升,带动硅光模块迅速发展。
    硅光模块产业链分析
    硅光模块产业链环节中上游的芯片设计和制造附加价值最高,具有比较高的技术壁垒和渠道壁垒,是整个产业链当中技术要求最高、最为核心的环节之一,从全球范围而言,这一领域主要是被国际厂商所占领,中国大部分厂商都集中于中低端光电芯片的设计和生产,很少能在高端芯片领域打破上游厂商的垄断。硅光模块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电信市场和数通市场。在电信市场中,对硅光模块有需求的主要部分之一是5G(前传、中回传),三大运营商对5G领域的重视以及5G基站规模的增长将拉动光器件、光模块市场的需求。数通市场中的需求对硅光模块市场的拉动力比电信市场更强,硅光模块能够极大地提升通信容量、传输距离和通信速度,使网络能够满足数通市场新兴业务的高要求。
    产业链上游
    上游厂商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际旭创股份有限公司
    福州高意光学有限公司
    迈威迩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住友电工(苏州)电子线制品有限公司
    Lumentum HoldCo Limited
    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天孚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昂纳科技有限公司
    安华高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产业链中游
    中游厂商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中际旭创股份有限公司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博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新易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
    深圳阿卡夏通信有限公司
    英伟达芯片科技有限公司
    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产业链下游
    渠道端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亚马逊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
    百度云计算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杭州谷歌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产业链上游说明
    硅光模块产业链上游为硅光模块零部件的制造,主要零部件包括光芯片、电芯片和光器件。其中,光芯片与光器件成本占比最高,是硅光模块最为关键的两部分。在底层光芯片、电芯片领域,中国仍然有较大差距,25G以上主要依赖于国际进口;全球光器件市场稳定扩张,预计2026年其市场规模将达270.5亿美元。在光器件领域,中国光器件国产化进程发展迅速,2021年中国供应商的市场份额超五成。
    产业链中游说明
    硅光模块产业链的中游环节是硅光模块的集成与制造,硅光技术研发方面,国外巨头布局较早,技术相对中国更为成熟,中国厂商目前陆续布局,加速硅光产品研发步伐。硅光技术可将多种芯片集成在一起,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体积小的特点,其应用可带来颠覆性创新,预计到2026年硅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超293亿元。
    产业链下游说明
    硅光模块产业链的下游为其应用市场,分为数通市场和电信市场。数通市场的云计算厂商对光通信设备的代际更迭周期通常为3-4年。未来新兴应用如AR/VR、元宇宙、自动驾驶等,是光通信在数通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电信市场通信运营商设备代际更迭时间较长,通常为5-7年,对上游光通信设备的采购呈现较强的周期性。长期来看,5G仍然是光通信在电信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随着5G用户的渗透,硅光模块等扩容需求持续上升。
    硅光模块行业规模
    随着中国“东数西算”和“国家十大数据中心集群”战略的推出,数据中心建设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对通信交换设备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拥有更高速率、更低功耗以及更加小型化的硅光芯片在此背景下得到高速发展。
    预计中国硅光模块市场规模将由2020年的44.4亿元增长至2026年的29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0.9%。2020年-2021年中国硅光模块市场规模平稳增长,在这个时期,硅光技术尚不成熟,还未完全应用到整个光电器件当中,目前仅有20%的产品可运用硅光技术,许多企业还在探索阶段,因此2020年-2021年硅光模块市场发展较为平稳。
    预计5年后硅光技术将逐渐成熟,硅光技术加速渗透,市场空间增长速度加快,预计2026年近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0.9%。
    中国硅光模块市场规模预测,2020-2026年预测。
    *注释:中国硅光模块市场规模=中国光模块市场规模*硅光技术渗透率
    专家访谈-光迅陈总、头豹研究院
    硅光模块政策梳理
    政策颁布主体生效日期影响政策内容政策解读政策性质
    “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信部2021-03-248鼓励光纤光缆、芯片器件、网络设备等企业持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巩固已有产业优势。着力提升核心芯片、网络设备、模块、器件等的研发制造水平。以5G和千兆光网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能向单个用户提供固定和移动网络千兆接入能力,具有超大带宽、超低时延、先进可靠等特征。推进5G和千兆光网协同发展,可以拉动有效投资,促进信息消费,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带动生产和消费,在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光通信和5G产业快速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但“双千兆”产业在芯片、高速模块、器件等方面还存在短板,需全面提升产业能力,《行动计划》从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加速推进终端成熟,激发信息消费潜力和加快产业短板突破,持续提升产业能力三方面实现“双千兆”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鼓励性政策
    湖北省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湖北省人民政府2021-04-127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探索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湖北路径。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围绕三维存储芯片、硅光芯片、新型显示材料、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等重点领域,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动“临门一脚”关键技术产业化,实现率先突破。《纲要》提出培育“五新”,从十五个方面深化、细化湖北省十四五发展目标和措施,其中第一新“壮大新动能”提出聚焦全省重点产业的高端领域、关键环节,集中突破一批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发展硅光芯片等技术,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鼓励性政策
    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07-308培育数字基础技术标杆企业,聚焦高端芯片、硅光芯片、传感器、操作系统、开源技术、人工智能关键算法等关键技术,培育一批自主可控、产研一体、开源开放、软硬协同的标杆企业。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全面提升技术创新、集群带动、产业链整合和标准创制能力。北京市提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方案,将通过5到10年的接续努力,打造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六个高地”,到2030年,建设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夯实数字基础、推动数字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融合,《方案》提出培育壮大数字基础技术标杆企业,聚焦硅光等关键技术,培育标杆企业,支持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技术企业发展,支持企业进行技术研究。鼓励性政策
    关于促进杭州市新电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06-016优化科技应用体系。鼓励新电商企业积极开展技术研发,运用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量子计算、硅光芯片、VR/AR/XR、人工智能、人机共生、数字孪生、高清影像、自动驾驶、无人机、机器人、NFT等创新技术,提升数字消费体验。此政策鼓励电商对包括硅光芯片在内的新兴科技技术进行研发,推动商贸主体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等方向发展,可充分发挥新电商对经济复苏的积极作用,有效推进新电商和实体经济更好结合,加速激发消费市场活力。鼓励性政策
    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11-019发展光通信光电子集成芯片,加快突破国际领先的高折射率硅光集成芯片技术。支持光通信核心光有源芯片项目,促进DFB/EML光通信激光器芯片量产商用化进程,提升国产高端光通信激光器芯片的自给率。此政策旨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以强化数字基建、数据要素、数字技术三大要素供给为基础,全面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电子信息制造业着力发展集成电路、 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光电芯片四领域,其中在光电芯片中,重点发展硅光芯片技术,打破国际领先局面。指导性政策
    硅光模块竞争格局
    整个硅光模块市场商业化程度较低,以国际厂商为主导,国外巨头布局硅光技术的研发较早,技术相对中国更为成熟,中国厂商目前陆续布局,加速硅光产品研发步伐。根据中国和国际硅光领域代表企业的营收水平(横轴)、盈利能力(纵轴)和研发投入程度(气泡大小)进行竞争力对比,由营业收入大小决定企业的营收水平,由研发费用率决定企业的研发投入程度,由毛利率决定企业的盈利能力,营收水平越高、盈利能力越高以及研发投入程度越高,企业竞争力越强。可以看出,国际三企业英特尔、英伟达和思科各项指标均高于中国企业,在硅光模块市场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中国企业中,亨通光电和华工科技的营收水平较高,但盈利能力和研发投入程度与其他企业相比较低;赛微电子盈利能力和研发投入程度比其他中国企业要高,但营收水平较低,说明企业规模不大;旭创与光迅三指标处于中等位置,各方面较平均,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根据各企业营收、毛利率和研发费用率进行评价
    上市公司速览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600487)
    总市值
    401.35亿元
    营收规模
    2,210,596.49万元
    同比增长(%)
    22.42
    毛利率(%)
    16.23
    中际旭创股份有限公司 (300308)
    总市值
    25413300000
    营收规模
    208,862.27万元
    同比增长(%)
    41.91
    毛利率(%)
    26.28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000988)
    总市值
    179.58亿元
    营收规模
    285,811.34万元
    同比增长(%)
    59.81
    毛利率(%)
    18.02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02281)
    总市值
    121.35亿元
    营收规模
    171,194.19万元
    同比增长(%)
    13.34
    毛利率(%)
    22.13
    博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00548)
    总市值
    51.07亿元
    营收规模
    30,008.06万元
    同比增长(%)
    29.64
    毛利率(%)
    19.41
    成都新易盛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00502)
    总市值
    13037200000
    营收规模
    73,851.33万元
    同比增长(%)
    18.29
    毛利率(%)
    33.12
    北京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300456)
    总市值
    113.81亿元
    营收规模
    17,323.72万元
    同比增长(%)
    -13.12
    毛利率(%)
    34.43
    ()
    总市值
    /
    营收规模
    /
    同比增长(%)
    /
    毛利率(%)
    /
    硅光模块代表企业分析
    中际旭创股份有限公司【300308】
    企业状态
    开业
    注册资本
    79966.4438万人民币
    企业总部
    烟台市
    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法人
    王伟修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706007763110099
    企业类型
    股份有限公司(台港澳与境内合资、上市)
    成立时间
    2005-06-27
    经营范围
    研发、设计及生产电机制造装备、电工装备、机床、电机、高速光电收发芯片、模块及子系统、光电信息及传感产品、相关零部件;上述系列产品的销售及其技术咨询、技术转让业务;通讯、数据中心系统集成及工程承包,并提供测试及技术咨询服务;从事上述项目的进出口贸易;以自有资金从事上述项目的对外投资;企业管理服务;自有房屋租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股票类型
    A股
    品牌名称
    中际旭创股份有限公司
    中际旭创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财务指标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Q1)2022(Q2)2022(Q3)
    销售现金流/营业收入1.030.881.131.130.961.060.97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资产负债率(%)28.468116.896514.517812.081148.708740.886633.980541.29229.95327.92529.52428.531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2.401531.17342.24328.40991690.8195118.7582-7.73148.1739.16141.91328.29728.991
    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50.5109-42.6617-31.492779.73161506.3587285.8174-17.5936
    摊薄净资产收益率(%)
    实际税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天)150.8865143.6323204.2785179.470681.591964.673874.63316882707571
    预收款/营业收入
    流动比率5.13754.05424.44944.51421.46171.45012.122.1163.1663.5122.7043.03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0.30110.04220.12480.15660.08731.38820.79850.031.0161.1251.5231.832
    毛利率(%)40.51132.46127.147730.559226.794827.274227.112
    流动负债/总负债(%)34.068367.627871.116788.176277.470886.796879.274167.09263.80361.06374.86567.966
    速动比率3.96713.03933.1982.24650.70130.67141.19211.1151.9662.1731.5621.712
    摊薄总资产收益率(%)2.21691.170.86261.5793.82627.84285.52997.185.8121.3182.9565.123
    营业总收入滚动环比增长(%)26.381976.703498.872588.737913.914-30.768918.0228
    扣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31990.1933337.56411092.45841467.588918.3545-43.9991-20.4354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2.721.541.021.877.9614.328.29
    基本每股收益(元)0.120.040.030.050.51.360.731.231.210.270.611.06
    净利率(%)15.73136.87644.60757.63876.851912.084510.792812.432311.519810.308211.572712.3951
    总资产周转率(次)0.14090.17020.18720.20670.55840.6490.51240.5850.510.1270.2540.413
    归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592.471517.99874214.332603.7558-71.2253-13.93183.3421
    每股净资产(元)
    每股公积金(元)2.65121.07561.07561.07567.50237.77467.10097.21739.74789.77169.79879.8419
    扣非净利润(元)
    存货周转天数(天)482.3797356.9304320.7698302.9793212.8666196.2281239.936215238221233220
    营业总收入(元)9052.62万1.19亿1.21亿1.32亿23.57亿51.56亿47.58亿70.50亿76.95亿20.89亿42.31亿68.65亿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0.65390.38510.39840.43030.53241.78871.81392.933.57563.84943.9754.4181
    稀释每股收益(元)0.120.040.030.050.51.330.731.221.210.270.611.06
    归属净利润(元)1424.09万816.55万559.40万1005.41万1.62亿6.23亿5.13亿8.65亿8.77亿2.17亿4.92亿8.53亿
    扣非每股收益(元)0.020.010.0010.0030.821.280.611.091.010.24530.550.9731
    毛利润(元)
    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0.30110.04220.12480.15660.08731.38820.79850.031.0161.1251.5231.832
    中际旭创股份有限公司竞争优势
    旭创具备独特的技术优势,其技术优势来源于领先的研发与创新能力,独创的光学设计封装平台,超高的光学耦合效率,高速光模块设计能力。高频电路和信号完整性专业设计,及全自动高效测试平台为产品提供保障。
    旭创聚焦于硅光模块产业发展,其生产规模和供货能力位居行业前列。规模优势提高了公司承接大额订单的能力,降低了公司的制造成本和采购成本。旭创的客户主要在北美和中国,合计达到90%。
    中际旭创官网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281】
    企业状态
    存续
    注册资本
    69940.8918万人民币
    企业总部
    武汉市
    行业
    研究和试验发展
    法人
    黄宣泽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2010072576928XD
    企业类型
    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成立时间
    2001-01-22
    经营范围
    信息科技领域光、电器件技术及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相关技术服务;信息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系统集成;信息咨询服务;计算机软、硬件研制、开发、系统集成;网络及数据通信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软件开发与技术服务;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的生产、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股票类型
    A股
    品牌名称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财务指标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Q1)2022(Q2)2022(Q3)
    销售现金流/营业收入1.141.051.031.020.961.011.04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资产负债率(%)36.767733.717937.040439.511638.600743.316537.328241.42141.66442.82443.78142.551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380214.083429.055129.790312.16628.25788.29513.2667.28213.33912.90911.651
    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2.0497-11.855968.781117.15317.2858-0.47097.5085
    摊薄净资产收益率(%)
    实际税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天)98.328478.016668.455459.7673.8613101.4113117.96710590889287
    预收款/营业收入
    流动比率2.16872.55782.45082.32382.22951.89972.35922.1842.3312.2222.1512.139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1.12110.61720.66880.86310.4470.43840.39341.3170.9630.2630.2140.758
    毛利率(%)21.818222.591325.685621.898120.834119.824321.193463.41
    流动负债/总负债(%)93.156793.955691.620389.678589.969392.638289.231889.22879.08180.9582.65883.96
    速动比率1.43891.72191.2211.41831.48771.27721.67371.5641.6271.5161.4571.423
    摊薄总资产收益率(%)6.33814.62716.23656.06566.55875.50914.92316.1746.2921.4683.1464.952
    营业总收入滚动环比增长(%)0.9583-13.206912.5159-6.093313.80553.69631.7553
    扣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75.2774-63.5339-52.2875-8.06-39.0001-33.0002-17.6212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10.537.749.579.7511.3910.38.83
    基本每股收益(元)0.890.761.161.360.530.530.550.730.850.210.460.73
    净利率(%)7.6675.92387.74726.74857.18796.28386.13987.48268.72237.9268.33728.893
    总资产周转率(次)0.82670.78110.8050.89880.91250.87670.80180.7660.7190.1760.3580.531
    归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16.9733-59.04966.572726.12243.4919-44.1013-24.3248
    每股净资产(元)
    每股公积金(元)4.07966.64967.08777.09621.73332.04473.2353.6553.69453.71843.74233.7661
    扣非净利润(元)
    存货周转天数(天)127.1411132.0229146.3355139.1735127.5917120.5707127.6098136152157158160
    营业总收入(元)21.33亿24.33亿31.40亿40.59亿45.53亿49.29亿53.38亿60.46亿64.86亿17.12亿35.42亿52.81亿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3.49663.67644.20734.97661.98452.24022.46292.87213.43733.6433.71223.9711
    稀释每股收益(元)0.890.761.161.360.530.530.540.730.850.210.470.74
    归属净利润(元)1.64亿1.44亿2.43亿2.85亿3.34亿3.33亿3.58亿4.87亿5.67亿1.43亿3.11亿4.92亿
    扣非每股收益(元)0.510.670.931.130.460.440.50.680.70.19290.440.6384
    毛利润(元)
    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1.12110.61720.66880.86310.4470.43840.39341.3170.9630.2630.2140.758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竞争优势
    武汉光迅布局全球,在美国、法国、丹麦、以及德国均设有子公司,在美国、德国、韩国设有销售办事处。同时,武汉光迅在中国共有3个研发中心包括北京研发中心、成都研发中心以及苏州研发中心。
    武汉光迅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目前光迅拥有专利2300项,研发人员1100名,研发投入较大,占收入比达到12%。武汉光迅拥有垂直集成技术能力,在光通信传输网构筑了全方位的综合解决方案及柔性制造与高质量交付能力。
    光迅官网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企业状态
    存续
    注册资本
    4044113.182万人民币
    企业总部
    深圳市
    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法人
    赵明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3001922038216
    企业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
    成立时间
    1987-09-15
    经营范围
    一般经营项目是:程控交换机、传输设备、数据通信设备、宽带多媒体设备、电源、无线通信设备、微电子产品、软件、系统集成工程、计算机及配套设备、终端设备及相关通信信息产品、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及配套产品(含供配电、空调制冷设备、智能管理监控等)的开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工程安装、维修、咨询、代理、租赁;信息系统设计、集成、运行维护;集成电路设计、研发;统一通信及协作类产品,服务器及配套软硬件产品,存储设备及相关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无线数据产品(不含限制项目)的研发、生产、销售;通信站点机房基础设施及通信配套设备(含通信站点、通信机房、通信电源、机柜、天线、通信线缆、配电、智能管理监控、锂电及储能系统等)的研发、生产、销售;能源科学技术研究及能源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大数据产品、物联网及通信相关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汽车零部件及智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建筑工程;设计、制作、发布、代理各类广告;通信设备租赁(不含限制项目);培训服务;技术认证服务;信息咨询(不含限制项目);企业管理咨询(不含限制项目);进出口业务;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业务(不含专营、专控、专卖商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房屋租赁业务(持许可经营证);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不禁止的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许可经营项目是:增值电信业务经营。
    品牌名称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融资信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竞争优势
    华为在光领域已潜心耕耘超过25年,具备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成为全球光通信芯片的龙头企业,在骨干光传输设备及光交换芯片等方面已进入无人区,其800G可调超高速光模块为业界首款
    华为是首个发布且商用Wi-Fi 6产品的厂商,目前华为AirEngine的Wi-Fi 6 AP已经部署在全球5大区域。Wi-Fi 6相比Wi-Fi 5,实现网络带宽提升4倍,并发用户数提升4倍,网络时延从平均30ms降低至20ms。
    华为官网
    [7]
    间接参考
    正在加载...
    提示信息

    头豹的程序员小GG强烈建议您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以获得最佳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