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系统公告

搜索历史

    头豹小程序头豹小程序
    联系我们头豹客服
    头豹公众号头豹公众号
    panel标题
    提示主题内容
    词条 / 详情
    纳米材料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作 者: 张孙点滴
    行 业:头豹分类/能源、采矿业头豹分类/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港股分类法/信息科技/通讯器材
    摘要: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有至少一维属于纳米尺寸范围内(1~100纳米)的材料,或以该尺寸范围内的物质为基本构成单元的材料。 中国纳米材料行业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481.3亿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79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2%。在生产技术的积累以及下游应用市场进一步推广的环境下,纳米材料未来有望在基础工业材料以及显示器零件的细分市场上有所突破,带动整体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1,633.9亿元。
    纳米材料行业定义
    根据尺寸上的绝对数值进行定义,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有至少一维属于纳米尺寸范围内(1~100纳米)的材料,或以该尺寸范围内的物质为基本构成单元的材料。由于在纳米尺寸下,物质具有与宏观状态时所不同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量子限域效应等,因而纳米材料具有异于传统尺寸材料的光、电、磁、热、力学和机械等性能。将材料纳米化的目的主要是追求与传统尺寸材料不同的物理或化学性质,故芯片工业中的晶体管虽然在尺寸上符合纳米尺寸的标准,但通常不被划入纳米材料的范畴之中。
    纳米材料行业分类
    根据材料三维尺寸中符合纳米尺寸范围的维数,可将纳米材料分为三类。
    纳米材料分类
    零维纳米材料
    三维尺寸均符合纳米尺寸标准的材料被称为零维纳米材料,常见形态为纳米颗粒,代表性材料包括铂纳米颗粒、金纳米颗粒等
    一维纳米材料
    三维尺寸中有两个维度符合纳米尺寸标准的材料被称为一维纳米材料,常见形态为纳米管、纳米线或纳米纤维,代表材料包括碳纳米管、硅纳米线、碳纳米纤维等
    二维纳米材料
    三维尺寸中有一个维度符合纳米尺寸标准的材料被称为二维纳米材料,常见形态为纳米薄膜,代表性材料包括石墨烯(一种晶格结构的二维碳纳米材料)、二硫化钼等
    纳米材料行业特征
    中国纳米行业特征为:市场集中度低、相关政策助力发展、应用场景丰富
    中国纳米材料行业的整体发展特征是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纳米材料产业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较高的增速,规模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纳米材料市场保持增长14.1%的速率,中国纳米材料领域拥有的专利数量已达到8.8万件。同时,行业内新兴应用领域不断涌现,如能源、环保、生物医药等,为行业带来了更多增长空间。总体来说,中国纳米材料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但竞争激烈,企业面临的压力较大。未来行业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但需要适应新的市场变化,拓展应用领域,提高产品附加值。
    与其他材料行业相比,纳米材料整体行业集中度较低。
    中国纳米材料的整体市场的集中度较低,企业众多,产品竞争较为激烈,应用场所较多,纳米材料本身多种多样,所需技术复杂,竞争格局相对复杂,部分细分领域产品龙头企业竞争优势明显,市场集中度较高,如碳纳米管行业,2020-2021年CR2都在55%以上,CR5均在85%以上,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市场CR5有所下降。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纳米材料行业已经涌现出数千家企业,其中大部分是小微企业。
    市场集中度低
    中国纳米材料行业持续受到政策利好,进入到规范化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政府部门相继出台红利政策,将中国纳米材料产业纳入重点发展产业,为纳米材料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纳米材料持续发展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本身的优异性能,也是对其他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发展机遇。中国纳米材料行业逐步走向科技前沿,并将其应用于多个领域,如能源、环保、军工、航空航天、生物、医疗、传感器等。  
    相关政策助力发展
    纳米材料应用场景丰富,目前主要应用于生物医学、日常用品、国防、科技、环境保护、纺织工业、机械工业。
    生物医学方面:纳米微粒的尺寸常常比生物体内的细胞、红血球还要小,这就为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使用纳米技术的新型诊断仪器只需检测少量血液,就能通过其中的蛋白质和DNA诊断出各种疾病。如各式纳米传感器,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监测和治疗;各式纳米机械系统快速地辨别病区所在,并定向地将药物注入病区而不伤害正常的组织。日常用品方面:纳米材料具有抗菌、除味、防腐、抗老化、抗紫外线等作用,可以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对鞋、垃圾、纺织品、厨房等进行抗菌除味处理;比如纳米雨衣伞,它是雨伞与雨衣的结合体,纳米雨伞收伞有三折伞和直杆伞的收伞形态(简单说,收伞时有长短两种选择)。纳米雨衣可由纳米雨伞转变而成,纳米雨衣可以保证从头到脚绝对不湿。因具有纳米材料的特性,所以这雨伞可以一甩即干,雨伞转变为雨衣后,这雨衣也只需穿戴着轻轻一跳也即可全干。纳米材料在日常用品中的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国防、科技方面:纳米电子器件、纳米探测系统、纳米微机械系统和纳米材料在隐身技术中的应用都为国防军事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影响。纳米材料级存储器芯片在计算机上的应用使得计算机缩小成为“掌上电脑”。现阶段纳米材料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纳米粉体方面,属于纳米材料的起步阶段。环境保护:光催化纳米材料对环境污染物在其表面的光催化降解机理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有突出的表现,而功能独特的纳米膜也能够探测到由化学和生物制剂造成的污染,从而消除污染。纺织工业:纳米材料的抗静电功能、远红外功能、抗菌、防臭和防紫外线等在纺织工业中应用为我们提供了高档、舒适和具有保健功能的服装,满足了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机械工业:纳米磁流体可以大幅度减少机械运行中的磨损,其良好的密封性在计算机及精密仪器转动部分得到了很好的利用,采用纳米材料技术对机械关键零部件进行金属表面纳米粉涂层处理,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耐磨性、硬度和使用寿命。利用纳米技术还可以制造超微型机械,如纳米发动机和纳米执行机构。
    应用场景丰富
    纳米材料发展历程
    纳米材料行业的发展,以中国科学院召开的会议为开端,迅速进行市场化。从以产学合作的方式发展中国纳米材料的萌芽期,到代表性的股份制公司相继成立并开展相关业务实现量产纳米材料的启动期,到如今规范市场高速发展的高速发展期。从高成本不成熟的技术到低成本量产纳米材料,纳米材料的生产数量与质量不断增强。
    萌芽期 1991-2010
    1990年,首届国际纳米科技会议(Nanometer Sca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于美国巴尔的摩举办,标志着全球纳米科技的开端。1991年,中国科学院召开了中国第一届“纳米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标志着纳米科技研究在中国的开端。1997年,中国科学技术部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973计划”),对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做出了部署,其中将纳米研究列为国家重大科研方向,对纳米材料的研究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级别层面。2004年,二维碳纳米材料石墨烯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实验室中被成功分离,不久中国科学界以及产业界也开始了针对石墨烯的研究及发展。其中,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凯纳”,前身为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有限公司)的团队在2006年与华侨大学的研究团队一同开启了对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的研发,是中国纳米材料萌芽期产学合作的典型项目。
    国家政策的重视使得纳米材料行业开始获得研发资金支持,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门及地方政府从不同层面对纳米材料研究投入资金,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相关研究项目的资助占比最高。
    启动期 2011-2019
    经历了近20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在市场上的前期推广,2010年后纳米材料在中国逐渐实现量产,一批代表性的股份制公司相继成立并开展相关业务,如2010年成立的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国瓷”)、2011年成立的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第六元素”)、2015年成立的厦门凯纳以及2017年成立的江苏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奈科技”)。以石墨烯材料为例,自2010年以来行业在资本的支持下开始起步发展,批量的制备技术也有了较大进步,代表性企业第六元素在2015年的石墨烯粉末售价最低可达到100万元/吨,为2011年市场平均售价1,000万元/吨的十分之一。
    随着生产成本与售价的降低,市场对石墨烯的接受度不断提高,进一步推进了石墨烯的产能扩大,行业中有部分企业在2015年已经完成中间阶段的试验生产,准备开始量产。
    高速发展期 2020-2023
    2020年1月,波士顿-卡博特公司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卡博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将以1.1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亿元)的价格(包括所有付款义务和或有款项)收购中国碳纳米管生产商深圳三顺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三顺纳米”)。2021年,《“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出台,纳米材料进入稳步高速发展的阶段,产业供给高端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化,步入绿色化产业发展,加速数字化转型。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型导电剂浆料市场总规模达到9.8万吨,同比2020年增长61.5%;其中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规模为7.8万吨,增长62%。2022年天奈科技公告称,拟在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彭州市依法设立子公司投资建设天奈科技西部基地项目,并与彭州市人民政府签署《项目投资协议书》,生产碳纳米管及相关复合产品,预计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约30亿元
    目前,中国纳米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2020年卡博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收购深圳三顺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标志着纳米材料行业竞争的白热化。2021年,《“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出台,表明中国政府对纳米行业鼓励,促进政府端对行业需求的提升,利好纳米材料终端应用,同时能够使行业规范化,优胜劣汰,淘汰低质纳米材料。2022年天奈科技与政府合作投资约30亿元,标志着纳米材料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发展
    纳米材料产业链分析
    中国纳米材料行业的产业链由上至下依次可分为上游纳米材料生产商、中游纳米材料应用零部件生产商以及下游终端产品提供商。
    中国纳米材料行业产业链上游的主要参与者为纳米材料生产商,包括原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化学试剂供应商和制备技术提供商。上游厂商对中游纳米材料应用零部件生产商的议价能力较高。中国纳米材料行业产业链中游的主要参与者是纳米材料应用零部件生产商。以碳纳米管导电剂市场为例,其中游厂商的参与者主要为购买上游导电剂产品进行动力电池、数码电池等锂电池产品生产的电池厂商。这部分电池产品将作为生产零部件继续输送至下游的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无人机等制造厂商。中国纳米材料行业产业链下游的主要参与者为终端应用型产品提供商。纳米材料的应用主要涉及到电子、医疗、能源、环保等多个领域。其中,电子信息行业对纳米材料的需求最为旺盛,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人民币。2019年中国纳米材料应用领域中,电子领域占比最高,达到了38.6%;医疗和能源领域分别占比12.7%和12.3%;环保和新材料领域分别占比8.3%和6.1%。中国的石墨烯生产企业已超过400家,市场规模也由2014年的1.4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7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0%。在石墨烯行业发展的带动下,中国纳米材料行业的发展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与中间纳米材料应用零部件生产商不同,终端产品提供商可通过代工生产等形式降低组装及制造业务在主营业务中的比重,并向消费者提供其他服务型业务以进行终端品牌的塑造与营销,是“微笑曲线”理论中具有高附加价值的末端环节。
    产业链上游
    上游厂商
    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德尔未来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化空气(中国)研发有限公司
    开封夸克新材料有限公司
    天津百特威尔纳米粉体科技有限公司
    产业链中游
    中游厂商
    江苏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晋大纳米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珠海聚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金百纳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卡博特高性能材料(深圳)有限公司
    青岛昊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焦作集越纳米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锡东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产业链下游
    渠道端
    小米集團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
    河北金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能讯高能半导体有限公司
    产业链上游说明
    上游纳米材料生产商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化学试剂供应商和制备技术提供商。原材料供应商是纳米材料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米材料的制备需要使用各种纳米粒子、纳米颗粒和纳米材料等原材料,如氧化铝、碳纳米管、氧化锌等。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纳米材料原材料市场规模为302.3亿元人民币,其中氧化铝、碳纳米管和氧化锌是主要的原材料。以碳纳米材料为例,碳纳米材料由于在形态及应用方向等方面较为多元化,生产商通常会生产多类型的碳纳米材料。如厦门凯纳的主营产品中既包括了石墨烯粉体和石墨烯微片粉体,也包括石墨烯浆料;天奈科技的主营产品既包括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又包括碳纳米管粉体。中国其他纳米材料生产商主要为纳米钛酸钡粉体的生产商,其中应用于生产MLCC的纳米钛酸钡的市场份额基本集中在国瓷材料,另一具备MLCC配方粉生产能力的厂家为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但其生产的配方粉全部为自产自用,并不对外销售。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钛酸钡需求量6.85万吨,同比增长5.5%;2019年全球钛酸钡需求量7.25万吨,同比增长5.9%;2020年全球钛酸钡需求量7.83万吨,同比增长8.0%;2021年全球钛酸钡需求量8.33万吨,同比增长6.4%;2022年上半年全球钛酸钡需求量4.41万吨,同比增长6.0%。上游纳米材料生产商的成本结构较为稳定,前期在设备等固定成本方面的投入在总成本中的占比近60%,原料、人工等生产相关的浮动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近30%。以钛酸钡为例,纳米级钛酸钡,单价220,000元每吨。因此,上游厂商对中游纳米材料应用零部件生产商的议价能力较高。
    产业链中游说明
    中国纳米材料行业产业链中游的主要参与者是纳米材料应用零部件生产商。首先,纳米材料的制备是中游环节的核心。在制备纳米材料的过程中,通常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以江苏省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纳米材料制备企业的重要集聚区。纳米材料的加工一般包括纳米粉体的分散、成膜、涂覆、印刷等多个环节。目前,中国纳米材料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其中江苏、上海、广东等地区的纳米材料加工企业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中国的石墨烯生产企业已超过400家,市场规模也由2014年的1.4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7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0%。在石墨烯行业发展的带动下,中国纳米材料行业的发展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纳米材料的应用是中游环节的另一个重要部分。随着纳米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目前,纳米材料的应用主要涉及到电子、医疗、能源、环保等多个领域。其中,电子信息行业对纳米材料的需求最为旺盛,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人民币。总体来说,中国纳米材料行业中游环节的构成比较多元化,涵盖了制备、加工和应用等多个环节。同时,纳米材料行业在加工和应用方面仍面临技术挑战,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加强创新能力。中国纳米材料行业中游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较多的小型企业。当前纳米材料产业链中存在着“微笑曲线”特征,即从事附加价值较低的组装及制造业务的中游环节厂商,由于技术壁垒较低,同质化程度较高等原因受到上下游厂商挤压。一旦行业出现增长减缓或收缩情况,中间产品生产环节将受到冲击,因此其议价能力在产业链中处于最低位置。
    产业链下游说明
    材料应用领域包括电子、医疗、能源、环保、新材料等多个领域,最终产品制造商主要包括半导体制造商、化工企业、新材料企业等。在这些材料应用领域中,纳米材料已经广泛应用,其中电子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最终产品制造商主要包括半导体制造商、化工企业、新材料企业等。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纳米材料应用领域中,电子领域占比最高,达到了38.6%;医疗和能源领域分别占比12.7%和12.3%;环保和新材料领域分别占比8.3%和6.1%。而在最终产品制造商中,化工企业是应用纳米材料最为广泛的行业之一,比如利用纳米氧化铝、纳米钛白粉等材料进行涂料制造,利用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硅等材料进行防晒制品制造。同时,半导体制造商也是纳米材料的主要应用方向之一,比如使用纳米银线等材料进行半导体制造。在服务方面,以知名电子产品提供商小米集团(以下简称“小米”)为例,除硬件销售外,小米公司还提供诸如广告、数字内容、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金融等互联网服务。根据小米2019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披露数据显示,小米服务类的营业收入在当季收入中的占比为近10%左右,贡献了43亿元的收入,且该类型业务的毛利率达到了67.4%,是主营业务中毛利率最高的板块;在品牌方面,与购买中间产品进行生产的制造商不同,终端消费者对品牌的敏感度处于更高的水平,终端产品提供商拥有的品牌往往能实现更高的溢价。由此可见,这一环节的议价话语权高于中游环节。
    纳米材料行业规模
    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生产技术的改良及下游需求增加的拉动,纳米材料的市场规模呈现了较快的增长趋势。中国纳米材料行业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481.3亿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79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2%。在生产技术的积累以及下游应用市场进一步推广的环境下,纳米材料未来有望在基础工业材料以及显示器零件的细分市场上有所突破,带动整体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1,633.9亿元。
    市场规模增加的原因可以归纳为需求拉动和技术突破。随着科技的进步,纳米材料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尤其是在能源、医药、电子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纳米材料生产技术也得到了改良和提升,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动了市场的发展。根据2010年到2018年所发表的论文,可以发现纳米材料的热门应用包括电子器件、催化、药物递送、光电子器件以及储能。探究电子器件应用的论文数远超过其他的热门应用,相关论文数从2010年的不到 3,1700篇增加到2017年的8,6000篇以上,增长逾170%。白皮书指出,预计到2024年,纳米技术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超过1250亿美元 。政策支持也是市场规模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同时加强了对纳米材料的监管和标准制定,促进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未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纳米材料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机遇。例如,纳米材料在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等领域中的应用将会逐步扩大。此外,随着新型病毒的不断出现,纳米材料的应用在医疗领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政府对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也将进一步促进市场的发展。因此,未来5年中国纳米材料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纳米材料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5年预测
    *注释:纳米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中国碳纳米材料行业市场*增长率
    头豹研究院、天奈科技招股说明书
    纳米材料政策梳理
    政策颁布主体生效日期影响政策内容政策解读政策性质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国国务院2006-0292006年2月,中国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该规划历时3年制定,由2,000多名专家参与,对中国在“十一五”至“十三五“时期的科学与技术发展作出了全面的规划及部署,是指导全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要超前部署一批前沿技术,在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材料技术方面,重点向材料的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制备和使用过程绿色化发展,在纳米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纳米材料与器件,开发超导材料、超级结构材料等特种材料及新材料。指导性政策
    《纳米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国科学技术部2012-058《纳米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二五”专项规划》是科技部在“十二五”期间编制的6个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之一,提出在未来的20至30年,纳米科技有望催生新的技术变革并促进传统企业的改造与升级,体现了国家对纳米科技的肯定及高度重视。《纳米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二五”专项规划》以国家需求为指引,依据已有的技术基础与发展前景,部署了重点发展纳米材料、器件与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的任务,通过顶层设计、统一协调的方式推进了纳米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指导性政策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国国务院2016-077《“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中国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及主要任务,是中国该时期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重点专项规划。《“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发展先进功能材料技术,其中将纳米材料技术作为重点之一,提出要研发新型纳米功能材料,重点突破纳米材料宏量制备的关键技术以及加强示范性应用。指导性政策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16-127《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提出要布局一批前沿新材料,把握新材料技术与纳米技术等融合发展趋势,并专门布置了提升纳米材料规模化制备水平、扩大粉体纳米材料在涂料及建材领域应用的任务。《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以解决下游应用的新材料需求为导向,而且对重点任务提出了明确的部门分工,是一门可操作性高的政策性文件。指导性政策
    《“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国科学技术部2017-046《“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要着力解决纳米材料产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优化核心纳米材料的生产工艺,建立较完备的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将中国的纳米材料产业建设成为国际领跑者之一。《“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以创新优化纳米材料的工艺为导向,对于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进行明确划分,通过顶层设计、统一协调的方式推进了纳米技术的产业优化进程。指导性政策
    《“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2021-1282021年,《“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出台,纳米材料进入稳步高速发展的阶段,产业供给高端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化,步入绿色化产业发展,加速数字化转型。体现政府对纳米行业鼓励,促进政府端对行业需求的提升,利好纳米材料终端应用,同时能够使行业规范化,优胜劣汰,淘汰低质纳米材料。鼓励性政策
    纳米材料竞争格局
    中国纳米科技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产品主要面向细分市场,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中均呈现市场集中程度高的格局。对于技术相对成熟、市场规模较大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细分市场,生产技术的突破与普及同时也导致行业门槛降低、市场竞争加剧、参与者利润下滑等现象出现。在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拥有资金及规模优势的大型企业往往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资金短缺、创新力不足的小型企业则难以立足。
    该行业竞争格局的形成主要源于技术壁垒和资本市场。纳米材料技术门槛高,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因此技术壁垒成为竞争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资本市场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投资者的青睐和资本市场的支持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从而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此外,龙头企业的兼并策略也对竞争格局形成产生了影响。一些龙头企业通过兼并等方式增强自己的规模和实力,使得竞争格局更加集中化。
    以中国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为例,现阶段的主要参与者仅在10家以内,其中前8名的纳米材料生产商共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分别是江苏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卡博特高性能(深圳)材料有限公司、青岛昊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焦作集越纳米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金百纳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无锡东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嘉兴高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瑞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克莱威纳米碳材料有限公司、深圳市纳米港有限公司。这些企业技术先进,近年来产品从材料、器件逐渐转向终端应用产品,凭借完整的产品线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对于技术及商业应用方面尚未找到突破口的冷门纳米材料,由于受到整体市场规模较小的限制,企业数量及规模普遍较小。
    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过往发生的事件对于格局形成产生了影响。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市场竞争进一步激烈化。其次,资本市场对于行业格局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龙头企业通过融资扩张、并购重组等手段,加速市场份额的扩张和行业整合。
    未来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趋势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首先,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可能会出现错位竞争。部分企业可能会因为研发能力、资金实力等方面的不足而被淘汰,市场竞争格局可能发生一定变化。其次,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市场上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细分市场。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不断拓展新的应用领域,使得市场上出现更多的竞争者。
    资本驱动是影响中国纳米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和纳米材料行业市场潜力的逐渐被认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注入资金,支持纳米材料行业的发展。这些资金的注入,对企业的发展和竞争格局的变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技术创新也是中国纳米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各企业在纳米材料的研发、生产等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从而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和竞争格局的变化。例如,石墨烯等新型材料的出现,对传统纳米材料产业产生了冲击和挑战,也为新兴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上市公司速览
    江苏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88116)
    总市值
    /
    营收规模
    48,046.00万元
    同比增长(%)
    119.77
    毛利率(%)
    32.09
    纳米材料代表企业分析
    江苏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116】
    企业状态
    存续
    注册资本
    23222.9186万人民币
    企业总部
    镇江市
    行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法人
    TAO ZHENG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11915677547009
    企业类型
    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上市)
    成立时间
    2011-01-06
    经营范围
    纳米材料(纳米碳管、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本公司自产产品;提供本公司技术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转让。(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股票类型
    科创板
    品牌名称
    江苏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财务指标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销售现金流/营业收入0.380.570.70.47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资产负债率(%)33.80631.107424.44318.479810.621522.697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30.156.376917.959722.1299179.684
    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251.7725556.663662.8889-2.5761
    摊薄净资产收益率(%)
    实际税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天)55.08868.119972.574882.932181
    预收款/营业收入
    流动比率1.9492.32372.354914.55149.0332.917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0.06-0.13-0.330.49030.27950.125
    毛利率(%)49.076642.110240.351347.79339.0795
    流动负债/总负债(%)8995.447594.931459.893772.653193.284
    速动比率1.6562.12991.415313.59788.5472.62
    摊薄总资产收益率(%)-2.84228.3238.47415.884413.235
    营业总收入滚动环比增长(%)-12.9035-23.81740.8222
    扣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62.3838-39.826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6.74-6.2211.6412.236.63
    基本每股收益(元)0.40.580.461.28
    净利率(%)7.2875-4.805820.590428.433522.58922.3324
    总资产周转率(次)0.59140.40420.2980.26050.59
    归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2.616-51.1286-30.7914
    每股净资产(元)
    每股公积金(元)2.41822.53985.25025.27655.453
    扣非净利润(元)
    存货周转天数(天)67.097888.4956109.127377.526145
    营业总收入(元)1.34亿3.08亿3.28亿3.86亿4.72亿13.20亿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0.27370.11140.51650.79321.8732
    稀释每股收益(元)0.40.580.461.27
    归属净利润(元)975.12万-14799704.616758.49万1.10亿1.07亿2.96亿
    扣非每股收益(元)0.380.510.331.13
    毛利润(元)
    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0.06-0.13-0.330.49030.27950.125
    江苏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竞争优势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碳纳米管粉体、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碳纳米管导电母粒等。在锂电池领域,碳纳米管已经凭借其优越的导电性能,作为一种新型导电剂被锂电池生产企业所广泛使用,用来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及改善循环寿命。公司客户涵盖大多数国内一流锂电池生产企业。公司销售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公司的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锂电池领域,公司客户为国内主流锂电池生产企业,其对电池原材料供应商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公司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需要对候选供应商进行较长周期的评估认证,并经过多轮的样品测试,全面考核候选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供货能力后,公司方能进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名录》中。一旦通过客户的认证,正式成为客户合格供应商后,客户将向公司定期采购相关产品。公司与长期合作的客户签订产品销售的框架协议,约定供货方式、结算方式、质量保证等条款;客户根据需求在实际采购时向公司发出订单,约定产品规格、数量、价格、交期等信息,供需双方根据框架协议及订单约定组织生产、发货、结算、回款。作为最早成功商业化将碳纳米管通过浆料形式导入锂电池的企业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打破了锂电池领域国外企业对导电剂产品的垄断,改变了原有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随着公司产能的增加,公司的行业地位也将逐步增强。公司在碳纳米管导电浆料领域的行业地位优势将使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并为公司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奠定良好基础。
    公司官网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30933】
    企业状态
    存续
    注册资本
    14076.4172万人民币
    企业总部
    杭州市
    行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法人
    彭笑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30100691735996J
    企业类型
    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资)
    成立时间
    2009-08-10
    经营范围
    生产:半导体发光材料、薄膜;服务:新能源、纳米材料、纳米晶及设备、新材料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成果转让;销售:自产产品、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照明灯具及其附件、照明器具、化学试剂及助剂(除化学危险品及易制毒化学品)、通讯终端设备、电子产品及配件;货物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经营的项目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股票类型
    新三板
    品牌名称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概况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晶科技”)成立于2009年8月,是一家以量子点半导体新材料(又称为纳米晶)为技术核心的科技型企业,拥有量子点材料和应用技术平台的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在显示、生物和照明等领域的产品及服务体系。自成立以来,纳晶科技专注于研发量子点新材料,着重开发关键共性技术。在融资方面,纳晶科技累计融资总额已超过4亿元人民币并于2014年8月成功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证券代码为830933。2015年2月,纳晶科技与浙江大学合作的溶液法制备高性能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项目入选了由中国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主办的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财务指标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
    销售现金流/营业收入1.180.920.911.110.590.981.161.4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资产负债率(%)4.17484.31982.6732.18314.341923.554315.897150.0147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2.361447.163976.861242.9667293.915522.763122.3054
    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66.339456.328342.2403-1101.521821.194917.6004-73.1983
    摊薄净资产收益率(%)
    实际税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天)49.573835.287241.019642.3898122.075379.26285.579881.8442
    预收款/营业收入
    流动比率12.62986.134621.744226.448612.70111.91342.461.0401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0.49-0.37-0.2016-0.2728-0.4669-0.6724-0.3233-0.6703
    毛利率(%)35.34568.903547.496334.429342.954911.026636.693935.7022
    流动负债/总负债(%)100100100100100100100100
    速动比率10.98552.060418.18983.02123.43050.89470.72280.4707
    摊薄总资产收益率(%)-15.7694-30.38-10.5705-2.5918-24.3617-23.035-18.7416-32.1576
    营业总收入滚动环比增长(%)150.450393.4445-42.7679
    扣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557.2039-4991.9469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15.21-31.71-15.42-2.06-24.94-25.85-19.56-44.31
    基本每股收益(元)-0.37-0.16-0.07-0.79-0.62-0.49-0.85
    净利率(%)-471.9552-698.6803-207.3374-67.7127-569.0713-113.8461-76.4144-108.2115
    总资产周转率(次)0.03340.04350.0510.03830.04280.20230.24530.2972
    归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510.5339-473.344-10593.1112
    每股净资产(元)
    每股公积金(元)1.89763.17223.17223.17223.91683.9168
    扣非净利润(元)
    存货周转天数(天)293.8296224.0757285.0808114.6241268.2763152.162290.4866336.0403
    营业总收入(元)249.79万280.67万413.05万730.52万1044.40万4114.07万5050.56万6177.10万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1.0652-0.838-1.6305-2.255-2.6293-3.4754
    稀释每股收益(元)-0.37-0.16-0.07-0.79-0.62-0.49-0.85
    归属净利润(元)-11789174.55-19610038.22-8564041.8-4946563.83-59434041.07-46837060.01-38593555.14-66843385.45
    扣非每股收益(元)-0.41-0.2-0.16-0.9-0.66-0.62-0.9
    毛利润(元)
    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0.49-0.37-0.2016-0.2728-0.4669-0.6724-0.3233-0.6703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竞争优势
    技术优势:纳晶科技由中国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彭笑刚作为核心创始人创立,彭教授是中国第二批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并于2011年入选汤姆森路透全球百名顶尖化学家榜单。由彭教授发明的量子点及纳米晶合成方法是目前纳米量子点工业的标准技术,其相关专利奠定了量子点应用的基础,是相关行业的核心技术。2011年,纳晶科技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获批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6年8月,由浙江大学牵头,联合纳晶科技、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组织申报的“量子点发光显示关键材料与器件研究”项目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截至2018年底,纳晶科技取得的专利数量已达到72项,发明专利数量达到46项,体现了纳晶科技在量子点相关领域的技术储备以及业内领先的知识产权布局。价值链条优势:纳晶科技是中国量子点显示应用市场上唯一掌握量子点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核心专利的公司,这是量子点显示产业链中技术难度及附加价值最高的一个环节。同时,纳晶科技也是中国唯一一家以量子点应用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与行业内的其他竞争对手相比,纳晶科技可实现对量子点材料制造、量子点光转换器(膜)的生产及售后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进行全链条的覆盖,通过降低平均生产及服务成本提供更具备价格优势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企业官网、头豹
    珠海聚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企业状态
    开业
    注册资本
    1135.28万人民币
    企业总部
    珠海市
    行业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法人
    陈小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400MA4UN3N28W
    企业类型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成立时间
    2016-03-31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生态环境材料制造;石墨烯材料销售;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零售;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销售;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石墨及碳素制品销售;消毒剂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家用电器制造;家用电器零配件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消毒剂生产(不含危险化学品);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品牌名称
    珠海聚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企业概况
    珠海聚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珠海聚碳”)成立于2016年3月,总部设立在中国广东横琴自由贸易试验区,旗下设有珠海聚碳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珠海聚暖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富尔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等子公司。珠海聚碳的前身为成立于2000年9月的珠海圣通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在能源节约相关技术及行业资源方面有较深的积累。珠海聚碳致力于石墨烯及新型碳复合材料的研发、应用、生产和销售等业务,在新型碳材料、电子元器件、动力能源、石墨烯制备工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地位,是业内可实现“零排放”石墨烯生产及应用研发的少数企业之一。
    珠海聚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融资信息
    珠海聚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竞争优势
    技术优势:珠海聚碳的核心研发团队拥有丰富的应用化学基础及应用研究经验,注重技术方面的交流及产学研的融合,先后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宁波分所、国家石油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机械工业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兰州研发中心等学术及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设有“哈尔滨工业大学——聚碳复材石墨烯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在技术储备方面,珠海聚碳通过自主研发及收购等方式取得了“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一种氧化石墨烯的还原方法”等国家发明专利以及“一种石墨烯活性复合电极超级电容电池”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9年5月,珠海聚碳顺利通过各项审核,获得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体现了其具有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以及技术成果转化的能力。产品优势:珠海聚碳的主要产品目前已取得了较高的商业化程度,在市场化进程上快于市场中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以石墨烯防腐涂料产品为例,2018年上半年,珠海聚碳与中国国内最大的涂料及涂装方案提供商之一嘉宝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宝莉公司”)在石墨烯防腐底漆的开发上展开了合作。2018年7月,珠海聚碳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旗下的中海油珠海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达成测试涂装合作协议,对该公司位于珠海沿海高栏港经济区内的多套大型钢结构机组进行为期10个月的测试,测试使用的正是珠海聚碳与嘉宝莉公司联合研发的石墨烯环氧富锌重防腐涂料。2019年5月,10个月的涂装实测到期,在项目单位中海油珠海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工程单位及防腐漆供应商珠海聚碳三方联合开展的检测下,项目各项性能指标符合技术标准,顺利通过验收。该涂装实测项目有力地验证了珠海聚碳防腐涂料的优良性能,将推动产品更快地走向市场。
    企业官网、头豹
    晋大纳米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企业状态
    存续
    注册资本
    1604.277332万人民币
    企业总部
    厦门市
    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法人
    吴继贤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50200791274541T
    企业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港澳台投资、非独资)
    成立时间
    2006-11-17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新材料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合成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生物基材料制造;生态环境材料制造;塑料制品制造;金属制日用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日用杂品制造;地板制造;产业用纺织制成品制造;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合成纤维制造;非电力家用器具制造;家用电器制造;金属材料销售;合成纤维销售;针纺织品及原料销售;新型金属功能材料销售;服装服饰批发;鞋帽批发;化妆品批发;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日用品批发;厨具卫具及日用杂品批发;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销售;消毒剂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化妆品零售;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个人卫生用品销售;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日用杂品销售;针纺织品销售;日用化学产品销售;日用品销售;日用口罩(非医用)生产;日用口罩(非医用)销售;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住房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检验检测服务;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生产;消毒剂生产(不含危险化学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品牌名称
    晋大纳米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企业概况
    晋大纳米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大科技”)由总部在香港的晋大集团于2006年11月在厦门高新科技园区投资设立,并在环东海域湖里工业园设有生产基地。在产能方面,晋大科技具备较雄厚的生产实力,已建成纳米银溶液、磷酸锆抗菌粉、抗菌母粒等生产线,并设有抗菌材料检测中心。晋大科技主要从事纳米抗菌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业务,旗下产品通过了多项国际认证机构的检测,广泛应用于纺织、鞋材、建材、医疗卫生用品、国防、保健、环境、农业、化妆品等领域。
    晋大纳米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融资信息
    晋大纳米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竞争优势
    技术优势:自成立以来,晋大科技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曾先后与厦门大学化工学院、厦门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纳米技术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纳米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学术及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开发合作,成立了海洋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等技术研发中心。在不断取得技术成果的基础上,晋大科技先后获得了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特色化)、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称号。晋大科技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合计超过30项,旗下的产品已通过SGS通用标准抗菌检测、国家标准ISO22196-2011号塑料及其他无孔抗菌检测。品牌优势:作为抗菌材料行业的代表性企业,晋大科技品牌在行业中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晋大科技是全国卫生产业管理协会抗菌产业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及日本抗菌制品技术协会(SlAA)会员单位,曾参与纳米银行业标准、塑料行业标准、《鞋类和鞋类部件抗菌性能技术条件》标准等多项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并曾先后获得“中国抗菌产业十大影响力品牌”、“厦门优质品牌”、“改革开放40周年影响中国的厦门商业品牌”等称号。2019年1月,晋大科技成功获得由顺为资本、蓝图创投、建发集团等机构联合投资的B轮战略投资,知名投资机构的背书将继续促进晋大科技品牌影响力的提高。
    企业官网、头豹
    [3]
    知网、中国科学网、ISO
    [16]
    公司官网
    正在加载...
    提示信息

    头豹的程序员小GG强烈建议您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以获得最佳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