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引用
文字纠错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1887年,美国在西海岸,用木栈桥打出第一口海上油井;1920年,委内瑞拉在马拉开波湖发现油田。在3.5-4.3米水深中,建造了木质结构石油钻井平台,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座固定式海洋平台。1936年美国为了开发墨西哥湾陆上油田的延续部分,钻成海上油井并建造了木制结构钻井平台。平台的甲板尺寸为100X300英尺,工作水深15英尺。1938年成功地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海洋油田。1945年8月,马格诺利亚(Magrlolia)石油公司在路易斯安那州用338根木桩和52根工字钢建造了一座固定式钻井平台,从此,钢材开始取代木材用来建造钻井平台。
海洋工程发展的初始阶段,主要采用土木工程技术建造木结构平台和人工岛,只能在近岸的海边和内湖开发石油资源,作业水深低于10米,这标志着人类利用简易的海洋装备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已经开始。这一阶段,美国的先发优势较为明显,这也为长达一个世纪的以欧美主导的海工装备制造格局奠定了基础。
海洋工业的诞生通常被认为是1947年。在这一年,Kerr-McGee公司(科麦吉石油工业公司)在墨西哥湾安装了世界上第一个钢结构的海洋平台,钻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海上商业性的油井,揭开了海底石油勘探与开采的新纪元。1954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发了第一部允许开发墨西哥海湾许可法,并提出新海洋平台理念,如简易自升式平台。第1艘自升式钻井平台于1954年4月投入使用。1958年墨西哥湾海上已经有36台钻井装置在工作。大陆(Coonoco)、联合(Unoco)、壳牌(shell Oil)、苏必利尔(supeior)四家组成的CUSS集团研制的钻井船CUSS一1号浮式钻井船,在1955年投入使用。1966年开创了第一届世界著名的海洋技术国际会议(OTC),海洋石油工业逐步走向专业化和国际化。1962年,布鲁斯·科里普Bruce Collipp(MIT/Shell)发明了半潜式平台“蓝水1号”。1965年,英国在北海开辟了海洋石油工业的第二战场。第一批进入北海作业的大体上都是自升式钻井平台。第一台是英国石油公司BP的“海上宝石”号,发现了北海第1个气田。墨西哥湾海工技术在北海并不适用,激发在北海的新技术开发。为了适应北海恶劣的海洋环境,相继建造了更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北海油田润育了海洋工程的新技术:优化的半潜式平台、水泥自重平台、单点系泊、FPSO等。半潜式平台的移动问题,导致了TLP的开发。70年代中,半潜式平台得到了大发展;80年代初,半潜式平台又有第二次发展高峰。混凝土平台、柔性立管、重型海上浮吊技术革新巩固了北海在海洋工程领域的重要地位。
海洋工程装备大规模地进行了生产,标志着人类广泛且标准化地对海洋资源展开了勘探,发掘工作。这一阶段,由于欧洲早期缺乏经验,美国的墨西哥湾海工技术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运用。但是,技术的衔接性和新环境条件下的运用,效果不是很好,新的条件下,催生了欧洲自己的技术创造和更新。20世纪40~60年代,随着焊接技术和钢铁工业的发展,相继出现了钢质固定平台、坐底式平台、自升式平台等钻井装置,使海上油气开采扩大到30米水深的海域。1950年,出现了移动式海洋钻井装置,大大提高了钻井效率,从70年代开始,半潜式平台迅速发展。但这一阶段,由于作业流程仍然处于探索期,安全事故的风险较高,资源开采人员时长有损失。安全事故和风险的叠加,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接下来二十年的行业徘徊期。
20世纪80年代,两座半潜式平台倾覆并沉没:一座是居住和供应船Alexander Keilland(1980),另一座是Ocean Ranger(1982),这两起事故导致了几百人丧失。 1983年12月,美国阿科公司租用的“爪哇海”号钻井船在南海受台风袭击翻沉,这两次事故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最严重的海上灾难发生在1988年,Piper Alpha石油和天然气平台发生火灾,225人中死亡167人。2001年3月,世界上最大的浮式生产系统——巴西石油公司的P-36在Campos盆地失事沉没,导致10人丧失。1979年11月,我国“渤海2号”钻井平台在井位迁移时倾覆。1983年12月,美国阿科公司租用的“爪哇海”号钻井船在南海受台风袭击翻沉,这两次事故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在海洋油气钻井的历史上,全球大大小小各类安全事故不计其数,事故类型包括油气泄漏、爆炸起火、倾覆沉没等。海洋工程重大事故对海洋石油工业安全法规造成冲击。1980—1999年之间,全球海洋工程事故不断,也引发了业界在传统的规范和风险管理之间平衡中寻求技术更新的浪潮。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墨西哥湾,非洲西海岸,南美洲东海岸,油气勘探都越过1000英尺水深,甚至突破1000米。全球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占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总投资的比例将从2012年的38%增加到2017年53%,深水勘探开发持续升温。近年海洋新增储量占比高,深水及超深水成为重点领域。巴西盐下、东地中海、东非等其他深水区相继取得突破,发现了一大批世界级的大油气田,成为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投资热点,而深水海洋工程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墨西哥湾、北海等地区的勘探,带动了钻井装置的迅速发展。而钻井装置的进步又帮助人们向更深的海洋进军。从区域看,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形成三湾、两海、两湖(内海)的格局。“三湾”即波斯湾、墨西哥湾和几内亚湾,“两海”即北海和南海,“两湖(内海)”即里海和马拉开波湖。波斯湾的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墨西哥湾的美国、墨西哥,里海沿岸的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伊朗,北海沿岸的英国和挪威,以及巴西、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等,都是世界重要的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国。其中,巴西近海、美国墨西哥湾、安哥拉和尼日利亚近海是备受关注的世界四大深海油区,几乎集中了世界全部深海探井和新发现的储量。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海洋工程,迅速普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也取得突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有所减小。世界海洋资源基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随之海洋装备行业也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运用,行业发展进入春天。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运用,海工装备制造行业跻身于高端制造业,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服务与产品进入该行业,催生了海工装备的新一轮竞争格局,新兴经济体如日韩,新加坡,中国及墨西哥等国家的海工装备制造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