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兴起科幻热潮,科幻电影行业迎来上升期

    2019-08-13 11:55
    头豹研报

    2019年中国科幻电影行业概览

    2022-03-02

    中国兴起科幻热潮,科幻电影行业迎来上升期

    2015及2016年,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和郝景芳分别凭借作品《三体》和《北京折叠》先后获得雨果奖后,中国兴起了科幻热潮。2019年2月,中国科幻电影作品《流浪地球》上映并最终获得了超过46.5亿元票房的成绩,将这一波科幻热潮继续推向高峰。《流浪地球》的成功吸引了资本市场对中国科幻电影行业的关注,未来随着更多中国本土科幻文学作品的出版及中国科幻电影工业体系的逐渐成熟,中国科幻电影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有望成为中国电影行业的新增长点。

                                                                              

    科幻电影行业定义及分类

    科幻电影是以建立在科学上的幻想情景为背景展开叙事的影视作品,属于类型片的一种。科幻电影通过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幻想,展现出电影作者对人类处境、社会、哲学或政治议题的关注和探讨,从而满足观众对人类与未来世界关系的想象。


    科幻电影可根据题材与科学严肃程度进行分类。根据题材的不同,科幻电影可分为赛博朋克、机器人、穿越、太空和外星人等题材类型。根据科学严肃程度的不同,科幻电影可分为硬科幻电影和软科幻电影。

    科幻电影分类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科幻电影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科幻电影行业产业链可分为上游融资及制片、中游发行及下游放映三个环节。

    中国科幻电影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上游:

    上游为科幻电影融资与制作环节。电影行业融资方式包括风险投资、广告投入、个人融资、间接融资、电影基金、政府出资、版权预售和金融贷款等。融资环节关注的影响因素包括电影剧本、题材、导演、演员、电影发行方及电影特效制作方等。由于电影融资是电影制作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上游融资环节中电影的投资方拥有较高话语权。科幻电影的影片制作涉及电影导演、制片、美术、摄影、录音、后期制作和特效等部门。科幻电影中的特效镜头数量较多,电影特效处理的水平决定着电影质量,因此电影特效处理在这一环节的议价能力强。

    中游:

    中游为科幻电影发行环节,参与主体为电影发行商。科幻电影的发行流程为电影发行商从制作商购得代理权或电影发行权后,与院线公司合作,在院线公司旗下的影院放映电影。电影发行公司的工作包括以下方面:(1)制定影片推广和营销策略;(2)与院线公司洽谈合作;(3)电影拷贝投放;(4)电影版权销售。电影发行商负责科幻电影的推广和营销工作,优秀的宣发团队可使电影在短时间内提升热度和曝光度,带动电影票房销量的提高。

    下游:

    下游为科幻电影放映环节,参与主体为电影院线公司、电影影院及观影群体:(1)电影院线公司为若干电影院的统筹管理方,常由一线电影院采取统一供片或资产联结方式组成,也有大型集团企业统一构建系列电影院,如万达影院等。电影院线公司与发行方合作制定影院的电影排片,对旗下电影院实行统一管理、经营和排片;(2)影院是电影的实际放映场所,其本质是电影院线公司的零售渠道,是实现电影收入的关键环节,影院利用专业设备将影片拷贝后负责电影放映与电影衍生品的销售;(3)观影群体即科幻电影面向的消费者,为科幻电影提供票房收入。电影院线负责对电影进行排片和放映,决定着影院的电影放映周期与放映时间,对电影票房影响较强,因此科幻电影行业产业链下游三个主体中电影院线公司的议价能力较高。


    中国科幻电影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在休闲娱乐领域的消费逐渐增加。电影作为居民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行业得以稳定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电影行业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296.4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609.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8%。受益于中国电影行业整体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国科幻电影行业取得了较大突破,2017年中国院线科幻电影市场总票房为129.6亿元,同比增长61.6%。2018年上半年中国科幻电影总票房为95.1亿元。未来随着中国科幻电影工业体系的逐渐成熟及科幻电影制作质量的提升,中国科幻电影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中国电影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年预测

    来源:国家统计局,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科幻电影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Ø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娱乐性消费支出提升

    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带动了中国科幻电影行业消费的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至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7.1元增长至28,228.1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8%。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为中国科幻电影行业的消费增长奠定了基础。中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为中国科幻电影行业发展提供了增长动力。2014年至201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由2,142元增长至2,974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6%,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由860元增长至1,302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9%。中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的增长表明中国居民在科幻电影观影领域消费潜力的提升,将促进中国科幻电影行业的发展。

    Ø 中国科幻产业及受众的兴起

    2015与2016年,随着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和郝景芳凭借《三体》和《北京折叠》先后获得雨果奖,中国兴起了科幻热潮。2018年上半年,科幻书刊销售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0%,图书整体码洋7.2亿元,2018年上半年《科幻世界》等机构出版的科幻刊物超过2017年全年总额。科幻新媒体行业兴起,八光分文化公司、科幻文化品牌“未来事务管理局”和《科幻世界》杂志纷纷创办微博、微信公众号,通过举办“经典科幻作品解读”和“科幻春晚”等活动吸引了大量读者。2017年12月,中国第一家以想象力、科幻、脑力认知和科技前沿探索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机构“科学与人类想象力中心”在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成立,主要对全球科幻文化变迁趋势、中国科幻产业发展状态、科幻文学革命和科幻未来主义等方向进行研究。

    Ø 中国科幻教育提升中国科幻电影行业发展潜力

    科幻作品由于同时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有助于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的培养,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科普科幻作品、历史、传记和文化读物以及介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可由各有关学科老师商议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收录了刘慈欣1999年中国科幻银河奖获奖短篇小说作品《带上她的眼睛》。2015、2016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曾以阿西莫夫所作的科幻小说《机器人罗比》、叶卡捷林娜·奥迦涅香所作的科幻小说《超级智能住宅》等为中考作文题目。

    中国科幻电影行业驱动因素

    来源: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科幻电影行业发展趋势

    Ø 大型互联网公司逐渐入局科幻电影行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型互联网公司可通过平台优势进行科幻电影主题资源发掘,以腾讯和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开始逐渐进军科幻影视行业。2015年9月,腾讯集团子公司腾讯影业正式成立,随后参与制作了《流浪地球》与《上海堡垒》等科幻电影。2014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以62.4亿港元收购文化中国公司59.3%的股份,随后文化中国公司更名为阿里巴巴影业,阿里影业参与制作了《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与《钢铁战士》等科幻电影。

    Ø 中国科幻电影工业化体系将日益完善

    在完整的科幻电影工业体系,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完成各部分专业职能,如道具、服饰、摄影、化妆、美工、录制、演员、导演和编剧等专业人员各司其职,在工业流程的制约下共同完成科幻电影的拍摄任务。在电影拍摄环节之外,电影公司对电影融资、制片、发行、宣传、衍生品开发和版权交易等流程亦具有明确分工,可完整覆盖到科幻电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完整的特效制作包括特效技术研发、前期视觉开发、现场特效拍摄和后期特效制作等环节。中国影视特效行业由于经验与核心技术的缺乏尚未形成专业化成熟体系,然而随着中国本土科幻电影的兴起,科幻电影产业链各部分将积累充分的行业经验,进而发展出成熟的体系。

    中国科幻电影行业发展趋势

    来源: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深度见解

    中国科幻电影行业尚未形成成熟的电影制作工业体系,然而在中国科幻平台数量增加、科幻新媒体和研究机构兴起、大型公司进一步整合电影行业资源等因素的驱动下,中国科幻电影行业将获得更多的IP资源、资金及技术的支持,更多符合中国人审美观的科幻电影作品将被搬上银幕,中国科幻电影行业将迎来稳定的上升期。


    推荐阅读

    摆脱边缘化,网络大电影积极寻求新方向

    影视特效,推动中国电影崛起的新势力

    电影院线市场:群雄逐鹿,马太效应加剧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