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业务发展迅速,成为新一轮行业发展看点
中国水务行业产业链中,供水业务目前发展平稳,已进入成熟期,污水处理业务受国家环保政策利好驱动,发展迅速。伴随污水处理政策不断推向域综合治理、农村环境治理等方面,污水处理市场需求得到释放。为进一步占领和巩固水务市场份额,部分技术和规模优势突出的水务企业积极开展污水领域的投资和布局,介入其他区域污水处理业务并加紧拓展新业务市场,将促进形成供水及污水处理一体化新格局。“供排污”一体化智慧管控系统的出现,是污水处理业务与其他业务共赢发展的新契机。“供排污”一体化智慧管控系统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优化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方面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管理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协同管理效应,有效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或将成为未来水务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城市水务行业定义及分类
城市水务行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行业,包含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由于产业链较长,水务行业相关企业可同时涉及产业链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城市水务企业业务可分为:原水调度业务、供水业务、节水业务、排水业务、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业务。
中国城市水务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城市水务行业上游主体包括各类化学药剂制造商、输水管材供应商、科学研究和规划设计企业;中游参与者为覆盖不同业务板块的水务企业;下游主要涉及企业及居民用户。
上游:
城市水务产业链上游专业从事科学研究和规划设计企业数量较少,各类勘察设计企业单位成为水务规划设计相关业务的主要承接人。各类化学药剂制造商和输水管材供应商同为上游行业的一部分。本土企业可自行研发和生产一系列水处理剂和常用输水管道管材,通常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其中,输水管材生产企业工艺成熟、工装设备已实现国产化、产品质量较好,龙头企业具备国际出口能力,拥有较强的市场定价权。
中游:
中国水务企业包含以下两类企业,并呈现不同竞争格局,具体如下:(1)供水企业供给范围小,市场份额极为分散,竞争程度薄弱;(2)污水处理企业中,国有企业受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具备一定优势。但在污水处理技术和处理设备方面,仍是跨国企业更为领先。民营企业主要在污水处理药剂研发、生产与应用方面占据优势,这类民营企业受市场需求推动,发展速度较快、运营成本低、体制灵活,未来前景广阔。
下游:
下游消费者主要包括企业及居民用户。水务行业投资规模大,投资形成后使用周期长,使得水务行业市场具有天然垄断性。同时,企业用户及居民用户极为分散,无法选择自来水供应商,无法决定自来水定价,对上游无议价能力。
中国城市水务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得益于阶梯水价改革的持续推进、环保政策的不断收紧、智慧水务板块的高速发展,中国城市水务行业市场规模在过去五年间呈上升态势。2014年至2018年间,中国城市水务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发展,由1,713.5亿元上升至2,688.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1.9%。中国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业务营收增长迅速,加之节水业务市场潜力较大,预计城市水务行业未来五年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中国城市水务行业制约因素分析
Ø 水资源匮乏制约行业发展
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匮乏。同时,中国降雨量时空分布极不均衡,降水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情况。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降水量差异导致中国水资源,尤其是北方地区水资源水量型匮乏。水量和水质问题成为行业短板,黄河水断流、引黄泥沙堆积、生态环境恶化、水源污染等水质问题使相关供水区域受到威胁,水量型和水质型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水务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Ø 城市用水定价制度存在缺陷
中国城市用水定价制度采用听证会制度导致的平均水价定位低、产销差等问题制约水务行业发展。中国供水价格的制定主要以政府主导下的听证会制度为主,弱化资源配置作用。中国的平均水费较低,尚未体现出水资源的稀缺性,也导致产销差高问题突出。
Ø 城市管网漏损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中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水平低,跑冒滴漏等问题较为突出。供水管网是城市供水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供水管网漏损是中国供水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之一,其原因多样,包含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管网运行因素。城市管网漏损率高将加剧供求矛盾,增加供水能耗,降低企业经济效益。
中国城市水务行业发展趋势
Ø 产业链不同业务板块发展速度差异加大
(1)中国水务行业产业链中,自来水供应投资增速放缓,供需基本稳定,已进入成熟期。(2)得益于污水处理技术的快速提升及环保政策促进作用,中国水务行业污水处理量快速增长,企业营收同步增长,污水处理业务处于持续发展期。(3)以再生水利用为代表的节水业务已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少数城市推行,再生水日生产能力和用量持续增长。
Ø 智慧水务持续快速发展
“供排污”一体化智慧管控系统可大幅提升水务管理效率。“供排污”一体化智慧管控系统可利用物联网、智能传感等技术,对各行政区划的水厂、污水处理厂、泵站及管网等设施进行分层级实时监控,促进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数据相互联动,优化供水、排水的调度,提高运营效率。
深度见解
中国城市水务行业发展起步较早,产业链条长,竞争企业数量多,处于高度分散状态。行业准入需满足相应资质,企业运营模式、收费标准及环保标准等方面均需政府相关部门批准和监督,保持较高的区域专营性。伴随行业政策进一步推动,流域综合整治、农村水环境治理等综合治理项目需求量将有所增长,配套管网项目及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需求将获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