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基因检测:精准医疗的新纪元

    2019-08-13 10:11
    头豹研报

    2019年中国肿瘤基因检测行业概览

    2022-03-02

    癌症患病数上升、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大肿瘤基因检测需求

    癌症严重威胁居民群众健康,癌症预防诊治广受社会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共同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要针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症开展早诊早治工作,并于2030年实现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现今中国癌症患病数上升、老龄化趋势明显,患者肿瘤早期预防及精准诊断需求大幅上升,充分释放肿瘤基因检测市场潜力。



    肿瘤基因检测行业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肿瘤基因检测是在基因检测基础上对肿瘤基因进行检测的技术。肿瘤基因检测服务范围广泛,主要针对实体肿瘤如肺癌、乳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及肝癌等,常见肿瘤均可被检测。肿瘤基因检测按照肿瘤阶段不同可分为肿瘤易感基因筛查、肿瘤早期诊断、肿瘤个体化用药诊断、肿瘤愈后监控四类。

    肿瘤易感基因筛查可帮助肿瘤遗传突变高危人群主动预防肿瘤。肿瘤早期诊断可帮助肿瘤患者尽早发现病情从而大幅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肿瘤个体化用药诊断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精确的肿瘤治疗方案。肿瘤愈后监控评估患者复发肿瘤的危险程度

    肿瘤基因检测行业发展主要受基因检测技术发展驱动。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在四十余年的时间中经历了巨大变化,从最初的第一代基因检测技术演变至第二代,再到如今的第三代,每一代基因检测技术都推动着肿瘤基因检测的发展与应用。


    中国肿瘤基因检测发展历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肿瘤基因检测行业产业链分析

    肿瘤基因检测产业链上游市场参与者为肿瘤基因检测仪器及耗材供应商;中游环节主体为肿瘤基因测序服务商及生物信息分析企业;产业链下游主要为终端用户。


    中国肿瘤基因检测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上游:

    产业链上游市场参与者为肿瘤基因测序仪器与耗材供应商,主要分为两类:(1)仪器及耗材自主研发企业,代表企业有Illumina、Life Tech、Thermo Fisher、Roche及紫鑫药业;(2)仪器与耗材非自主研发企业,多与外国企业合作或获其技术使用权,代表企业有华大基因、贝瑞和康与达安基因。产业链上游基因测序仪及耗材试剂因技术壁垒极高,已被外国企业垄断,其余企业难以进入。

    中游:

    较上游设备制造技术,中游基因测序服务相对简单,技术壁垒低。绝大多数测序企业通过投入资金从上游获得设备及技术,进而向下游消费终端提供测序服务,仅赚取服务费用,故价格低,议价能力弱。消费级的基因测序服务企业层出不穷,原卫计委和原食药监局(CFDA)加强基因测序市场管理以规范基因检测服务市场,推动基因检测市场向好发展。

    下游:

    肿瘤基因检测产业链下游主要涉及科研机构研究者及个人两类。科研机构及医院研究者集中于科研领域研究,是肿瘤基因检测行业最广泛的终端用户。科研机构及医院研究者将肿瘤基因检测用于临床应用研究及环境相关研究。个人主要包括肿瘤易感人群及肿瘤患者,是肿瘤基因检测行业刚需用户。中游肿瘤基因检测服务企业可根据肿瘤易感人群的不同易感肿瘤类型及个人需求,为肿瘤易感人群制定适配的个性化肿瘤基因检测方案,最终带动产业链下游市场发展。


    中国肿瘤基因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过去五年,中国肿瘤基因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由40.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151.1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9.2%。

    中国肿瘤基因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得以保持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1)中国癌症患病基数上升、老龄化趋势明显。中国癌症患病数持续增长,预计2023年将达486.5万,2018年至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2.6%。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及占总人口规模比例逐年增加,2014-2018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复合增长率为3.9%。癌症患病数上升及老龄化趋势将使患者肿瘤基因检测需求上升;(2)基因数据库建设。基因数据库可储存海量基因数据,为肿瘤基因检测基因数据提供必要支持。国家层面,中国已加快基因数据库建设;企业层面,肿瘤基因检测行业知名企业,如华大基因、贝瑞和康等均已启动相关基因数据库组建计划,带动肿瘤基因检测行业进步;(3)肿瘤靶向药物及精准检测发展。肿瘤靶向药在各类别抗肿瘤药物医院市场份额占比逐年增加,驱动医院诊疗水平提升,带动精准检测技术创新及升级,推动肿瘤基因检测行业发展。


    中国肿瘤基因检测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年预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肿瘤基因检测行业发展趋势

    Ø 新商业模式涌现,行业产业链延伸

    中国肿瘤基因检测行业商业模式主要为第三方服务模式及医院合作模式。肿瘤基因检测企业为拓宽宣传与销售渠道正在探索其他商业模式的可能性。传统的肿瘤基因检测服务商为突破自身发展的局限性,正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届时,原有的产业链将拓宽至保险领域及医疗器械设备领域等,产业链延伸,肿瘤基因检测行业价值增加,推动肿瘤基因检测行业规模扩大。

    Ø 突破产业链上中游边界,行业整合加剧

    在肿瘤基因检测产业链中,上游肿瘤基因检测设备仪器为核心。但中国肿瘤基因检测企业主要集中在中游,上游被主要的设备制造商Illumina、Thermo Fisher等垄断。上游技术壁垒高,行业集中度高,故对中游肿瘤基因检测服务商拥有强势的议价能力。而中游企业却因基因测序概念泛滥成为“红海”,市场竞争激烈。正是基于产业链的这种不平衡现象导致中游企业通过合作、并购上游企业,以期打破上游的技术壁垒,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Ø 积极铺设医院渠道,强化市场控制力

    肿瘤基因检测主要的下游应用是临床检测和科研服务。因检测技术发展有待成熟,临床级市场尚未完全铺开。未来,伴随检测技术的更新与迭代,医院将会成为最主要的下游终端。于企业而言,拥有一定数量的医院渠道可以保证产品和服务销量,且足够好的医院渠道关系有利于新产品上市后的迅速铺货,由此形成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先发优势。

    Ø 云计算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得益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为大规模数据的存储、运算及分析提供了便利条件。未来,中国肿瘤基因检测服务企业将基于人工智能及云计算平台建设基因组数据库,通过对重复样本进行癌症变异数据的深度挖掘提升检测精确度,数据分析能力大幅提升。


    中国肿瘤基因检测行业发展趋势

    来源: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深度见解

    肿瘤基因检测市场前景广阔,市场竞争依然集中于肿瘤基因检测企业市场渠道及技术实力。基因检测主要下游应用场景是临床检测和科研服务,故掌握更多医院资源,并与更多医院开展合作的肿瘤基因检测企业具有渠道优势。肿瘤基因检测行业属技术驱动型行业,需通过数据不断积累和挖掘,因此先进的基因检测技术实力、精准的基因数据信息分析能力及丰富的基因数据库资源将是肿瘤基因检测企业占据市场份额关键因素。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