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将在整体架构上针对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等模块进行深度开发
从云计算基础架构分析,超融合正从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层技术融合走向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层技术融合。IaaS层技术融合即超融合基础架构,实现虚拟化网络、计算和存储,而未来超融合架构需整合PaaS层的平台与服务,实现以软件定义为核心的软硬件一体化融合架构,基于标准x86服务器,将网络、计算、存储、软件服务整合为通用的融合节点,实现Share-nothing分布式计算架构部署,允许自由扩展,简化IT架构管理与交付。
超融合定义及分类
超融合基础架构(HCI)是一种软件定义的IT基础架构,将计算、存储、网络融合一体,通过虚拟化平台将传统“硬件定义”系统所有资源池化,通过软件定义的手段实现控制管理与底层硬件解耦。HCI用户可通过虚拟化平台对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并可便捷按需拓展,仅需关注软件层面控制策略,不需管理底层硬件具体实现。HCI通过虚拟化管理程序集成的软件实体,即虚拟化计算(hypervisor)、虚拟化存储(软件定义存储)和虚拟化网络(软件定义网络),满足用户对IT基础设施的需求。HCI利用标准服务器(通常为商用x86服务器)、万兆网络、SSD硬盘与HDD硬盘交付完整的IT基础设施,实现完整的软件定义基础架构。
超融合技术架构
来源:超融合产业联盟《超融合技术白皮书》,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超融合行业产业链分析
超融合产业链上游参与者为软硬件供应商,包括服务器、CPU、存储介质(如SSD、HDD、闪存)、核心软件等。中游主体为超融合产品提供商,产品运用于企业、数据中心场景。下游涉及各行业应用领域用户。
中国超融合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上游:
超融合产品基于x86服务器构建,硬件中的服务器占成本大比重,x86服务器中包括CPU、固态硬盘、机械硬盘、内存等基本配件。知名x86服务器厂商有浪潮、华为、戴尔、联想、HPE等。超融合上游软件包括如VMware的商业化软件,以及开源软件架构,中小超融合厂商通过开源软件在x86服务器上定制部署超融合产品进行销售。
中游:
超融合产品包括两大类:(1)超融合软件系统:部署在通用的x86服务器上,实现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网络+信息化,满足传统三层架构功能,知名厂商包括Nurtanix、VMware等;(2)超融合一体机:一体机可开箱即用,用户可对系统简易进行扩容、维护,当前此类产品占市场超60%销售份额,是各大厂商主流产品。
下游:
超融合下游行业应用集中在政府、教育、医疗、电信、制造等领域,下游需求主要来自其多样化、自动化、便捷化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需求。中国超融合市场下游用户构成受国内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国产化的影响,数字化与信息化的主要场景发展建设需要高效、智能的IT基础架构进行数据的分析、存储、管理、调用,超融合以软件定义的方式简化硬件设备部署、提供简易用户管理界面、可按需无缝横向扩展等优点符合行业用户需求。
中国超融合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13年起各大厂商进入超融合市场,头部IT厂商如联想、华为、H3C、HPE、深信服,云计算厂商如华云、青云等近五年纷纷推出超融合产品,行业快速增长。超融合在信息科技产品国产化与业务应用场景云化浪潮下,因其简单实用、产品成熟、易被用户接受的优点,行业规模快速增长。2018年市场有超60家厂商提供超融合产品,超融合市场产品销售规模达59.6亿元,较2017年的28.4亿元增长109.9%。
中国超融合市场产品销售规模,2014-2023年预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超融合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Ø 数据量暴增与虚拟化趋势下超融合提供高可靠架构
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下,数据量爆炸式增长,2010年至2018年间,全球数据量平均每年增长超40%。预计2020年,全球数据量将达40ZB,中国数据量将占全球数据总量的20%。企业业务规模扩张带来数据规模的不断扩张,数据量的指数式增长带来数据存储、调用、分析、挖掘等需求的增长,而传统数据中心架构难以应对不断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为超融合带来发展良机。
Ø 超融合IT基础架构满足用户业务需求
超融合产品较传统架构部署周期缩短、成本下降、运维简单、开箱即用、系统可靠性可用性强的优点使用户得到IT管理的优质用户体验。低成本、易部署、易维护、易扩展、高性能、性能稳定的IT基础架构将成为企业的持续需求。
Ø 相关核心技术演进和成熟
IT基础架构相关核心技术与产品的快速演进,如CPU、服务器虚拟化、SDN、SDS(分布式存储)、SSD、万兆网络等基础架构软硬件持续发展推动超融合架构的优化。
中国超融合行业驱动因素
来源: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超融合行业发展趋势
Ø 超融合将成为云计算的优质实现途径
超融合是私有云的融合、演进与业务场景互补,超融合厂商推出基于超融合的私有云设备,满足难以部署云计算的中小型企业的业务需求,相较传统的云架构,超融合私有云不需借助外挂存储及光纤交换机,大幅简化架构,并节省大笔开支,同时降低管理难度。
Ø 超融合设备将融合更多IT组件
超融合初始产品实现了计算与存储的融合,但数据中心仍有众多的IT设备独立于超融合设备,完全意义的超融合需要解决设备割裂问题,将更多的IT组件囊括进超融合系统中。超融合用户亦希望超融合融合更多功能(如数据库、ERP等),实现开箱即用完整的IT资源。
Ø 超融合支持更多企业应用
超融合设备的核心不在于底层资源分配,而是以用户业务支持为核心,实现基础设施从管理资源到支撑应用的转变。超融合初始产品以VDI(桌面虚拟化)、开发测试、远程备灾、分支机构(ROBO)等应用为主,从用户边缘业务切入市场,以易用、易部署、灵活等特点迅速得到大规模应用,多为通用型IT产品。超融合将拓展应用和行业场景,深入用户核心业务,支持更多企业应用,逐步进入商用套件、私有云、开源软件等应用。
中国超融合行业发展趋势
来源: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深度见解
在中国“互联网+”与数字化信息化转型的推动下,企业加码IT基础架构的构建,并将应用系统迁移至云端,而超融合将是实现企业用户建设云IT架构的重要途径。超融合实现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实现云计算的全虚拟化基础条件,超融合设备搭配交换机硬件可在30分钟内完成完整云计算环境的搭建,集成云平台软件,交付包括IaaS、PaaS、SaaS的云服务目录,成为云计算的交付形态优选。预计2020年将有超50%的企业将关键应用和负载从传统架构转移到超融合架构,超融合将是企业承载关键业务系统上云的关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