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商业银行不忘初心,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2019-11-01 09:36
    头豹研报

    2019年中国区域性商业银行行业概览

    2022-03-02

    中国区域性商业银行现状

    截至2018年末,中国区域性商业银行共1,561家,其中城商行134家,农商行1,427家,“数量多,规模小,深耕当地”成为区域性商业银行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正因如此,区域性商业银行在中国经济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展普惠金融的趋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量多,集分布于省内、县域内,片区覆盖率高,增强对当地产业、居民的服务渗透力;规模小,层级简单,审批流程相较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更为简易,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响应快。

    中国区域性商业银行分类

    随着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改制组建,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业行四大类为商业银行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城商行、农商行以服务当地、服务居民为首要目标,在业务开展与分支机构设立上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因此也被定义为区域性商业银行。


    区域性商业银行分类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区域性商业银行市场规模

    2018年3月,银监会与保监会进行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保监会,各金融机构统计口径发生调整,因此对于区域性商业银行的市场规模预计主要以城商行为主。

    2014年至2018年,4年间城商行总资产规模由180,842亿元增长至343,459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17.4%,但2017年、2018年总资产规模增长率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 城商行发展理念发生变化。强监管下背景下,主管部门引导城商行回归本源,专注于服务当地产业、服务当地居民,避免盲目追求规模指标;

    (2)“去杠杆、防风险”成为监管主基调。2017年以来,银监会对同业业务出台多项限制政策,同业业务出现明显收缩。此外,资管新规对银行非标准资产投资进行限定,压缩非标业务存量,应收账款科目出现明显下降。商业银行非标业务通常具有较长期限,因此该类资产的下降将会持续。

    因此,预计未来五年商业银行强监管环境不会发生较大变化,规模扩张速度进一步放缓,“稳杠杆,防风险”仍为主基调。


    中国区域性商业银行(城商行)市场规模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区域性商业银行驱动因素

    Ø 中国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给区域性商业银行发展带来机遇

    监管部门对于中国区域性商业银行的定位及要求,使其与中小微企业关系密不可分。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有效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以及“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资金紧张问题已成为当前中国金融工作重点,区域性商业银行作为服务当地、服务中小微企业及开展普惠金融的主要金融机构将率先得到发展。


    中央银行降准公告梳理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Ø 小微企业融资特点决定了区域性商业银行的主力地位

    小微企业融资具有“用款急、高频次、金额少、风险高、成本高”的特点,而区域性商业银行在提供贷款时所需的审核以及风险考量方面较民间借贷机构仍较为繁复和严格,也致使小微企业在有融资需求时,转向具有极高利率成本的民间借贷机构。截止于2019年第二季度末,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成本为17.5%,远高于区域性商业银行借贷成本。随着为来区域性商业银行审批流程的简化,风险管控技术的升级,将会吸引更多小微企业通过银行缓解资金压力,为区域性商业银行提供了广阔的业务空间。


    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成本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Ø 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将助力区域性商业银行全方位提升竞争力

    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生物识别等金融科技技术,区域性商业银行在运营管理、服务模式、产品设计等各方面取得发展,推动了账户管理、支付、风险控制与识别等传统商业银行原有模式的重塑。目前已有不少区域性商业银行积极引入金融科技,如常熟银行,金融科技的赋能使其小微信贷业务效能提升2.3倍,村银客户业务办理效能提升3倍,风控判别时间20-30分钟下降至约15秒,极大地提升经营效率。


    金融科技助力区域性商业银行发展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区域性商业银行发展趋势

    Ø 特色化发展将是区域性商业银行的长期课题

    中国区域性商业银行在服务当地地方特色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区域性商业银行深耕地区产业特色,退出特色化产品与服务,精确满足客户需求,助力区域化支柱产业的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给予区域性商业银行新属性,提高了竞争者进入壁垒,顺应政策及监管定位。以贵阳银行为例,自2013年贵州省获批建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后,先后引入甲骨文、IBM、苹果等科技巨头落户,贵阳银行通过“建设两个平台,搭建三个集市,升级一个系统”工作,完成数据交换、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服务为一体的基础数据支持体系,主动打造具有大数据特色的商业银行以契合当地产业发展,在中国区域性商业银行体系中具有鲜明特色。

    贵阳银行数据化体系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Ø 资本化为区域性商业银行拓宽融资渠道

    2018年末,中国区域性商业银行总计1,561家,但目前成功挂牌A股、港股、新三板的仅有26家,未来将吸引更多优质区域性商业银行挂牌上市。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本身管理能力弱、规模小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在负债端面临较高的成本,资产负债业务息差收缩,运营压力增大。对于已上市的区域性商业银行,上市提供了多样的融资渠道,可有效缓解区域性商业银行运营压力,同时为扩张与重塑收入结构提供操作空间。另一方面,上市对于区域性商业银行品牌有明显增益,可有效提高当地业务渗透率。


    深度见解

    在宏观经济承压与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区域性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但同时区域性商业银行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金融科技的赋能以及拥抱资本市场的大潮,一方面金融科技升级更迭了区域性商业银行在风控、管理、服务等传统模式,使区域化、产业化特征鲜明,强化区域性商业银行竞争力;另一方面,资本化趋势可加速区域性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夯实资本实力,为区域性商业银行积极投身区域化大发展提供了保障。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