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增加,研学旅行行业爆发
暑假已接近尾声,不少中小学生于暑假期间前往境内外热门旅游城市参加各种形式的研学旅行活动,如异国文化探寻、知名学府留学体验。由于研学旅行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人文、感受自然风光、开拓眼界、提高语言能力,家长纷纷为子女购买研学旅行产品。2018年,中国研学旅行行业市场规模已达131亿元。
研学旅行行业定义及目的地分类
研学旅行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将旅行体验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校外教育活动,面向小学四年级及以上的学生群体。研学旅行的周期约为1至2周,多开展于寒假、暑假期间。
按产品类型划分,研学旅行可分为游学式和营地式两类:(1)游学式研学旅游在旅行中开展各类益智和科普活动,场所位置不固定,多在博物馆、知名学府、著名景点、天文馆等地点,配合特定的实践课程实现教育目的;(2)营地式研学旅行开展于固定场所,以野外生存、体育运动、动手实践、艺术体验为主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社交能力,增强体质。
研学旅行按产品类型分类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按目的地划分,研学旅行可分为境内游和境外游两类:(1)中国境内游热门目的地有北京、上海、天津、厦门、西安等著名旅游城市,该类城市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旅资源,旅行内容以历史足迹探寻、知名学府参观为主,帮助学生了解当地历史人文、感受自然风光;(2)中国境外游热门目的地多为澳洲、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国家。这些国家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国际前沿的著名学府和完善的硬件配套设施,研学主题多为异国文化探索、知名学府留学体验,让学生感受多元文化、开拓眼界、提高外语能力。
研学旅行按目的地分类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研学旅行行业产业链
中国研学旅行行业产业链由上至下,可依次分为上游研学旅行资源供应商、中游研学旅行企业以及下游消费者群体。
中国研学旅行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上游:
中国研学旅行行业上游主体为资源供应商,主要包括旅行资源供应商、教育资源供应商、场地资源供应商。旅行资源供应商提供酒店住宿、机票、景点门票等旅游资源。研学旅行产品强调教育性,需要高学历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在旅行途中实时为学生讲解历史人文等知识,或在营地指导学生开展科学实践和素质拓展。这类老师通常为知名学府在校大学生。场地资源供应商提供各营地类研学旅行企业所需要的场地。
中游:
产业链中游主体为研学旅行企业,主要分为游学类研学旅行企业和营地类研学旅行企业。游学类研学旅行市场受到资本广泛关注,行业加速涌入各类参与者,包括专业研学机构、教育培训机构、旅行社。游学类研学旅行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做到内容创新,企业通过价格竞争吸引消费人群。而自2014年起,市场中涌现出青青部落、斯达营地教育、营天下等营地类研学旅行企业。营地类研学旅行产品差异化较大,场地规模、课程内涵和趣味性、指导教师职业水平均会影响产品价格。
下游:
中国研学旅行行业下游由学校和个人消费者组成。学校以统一招标的方式挑选合适的研学旅行企业合作。由于投标企业众多,产品内容差异化较小,学校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导致研学旅行企业的产品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低。个人消费者主要为小学四年级及以上的学生群体,多来自上海、北京、南京、杭州、苏州、武汉、广州等一二线城市。研学旅行企业通过学校获客可迅速打开市场,而直接对接个人消费者的获客速度较慢,但容易树立口碑。
中国研学旅行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得益于研学概念的普及,以及支持政策的不断出台,研学旅行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增长态势。中国研学旅行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40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3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4.6%。伴随学校对研学旅行推进力度的加大、高质量特色课程的加速涌现、及研学旅行产品安全性的不断提升,中国研学旅行行业将处于持续扩张状态。
中国研学旅行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年预测(以销售收入计)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研学旅行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Ø 素质教育受重视程度加强
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重复性、简单性、危险性的工作岗位将会被机器人取代,市场将不再需求缺乏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的劳动者。受大环境影响,家长开始逐步重视培养子女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研学旅行可快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科学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因此教育观念更为包容的70、80后家长开始为子女购买研学旅行产品,促使中国研学旅行行业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Ø 研学旅行行业受到资本关注
由于研学旅行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且当前市场尚未进入充分竞争格局,资本不断加持研学旅行行业。行业内已有多家营地类、游学类研学旅行企业获得Pre-A轮及以上轮次投资,且这些公司的创办历程较短,多在5~10年之间。相比于其他素质教育赛道,研学旅行领域的融资轮次多为早期阶段。此外,由于各类机构相继进入研学旅行市场,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研学旅行行业进入重新整合阶段,拥有资本助力的研学旅行企业利用资金开始整合各类资源,通过兼收并购的方式迅速挤占市场。
中国研学旅行行业驱动因素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研学旅行行业发展趋势
Ø 学校对研学旅行的推进力度加大
当前,鉴于由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春游、秋游等户外活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学校需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学校相关领导为避免承担责任,因噎废食,减少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未来,伴随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学校对研学旅行的推进力度将加大,间接促进研学旅行行业快速发展。如政府部门向学校推行旅游责任保险,其中的学校尽职免责条款可避免学校在无过错的情况下承担莫须有的无限连带责任,保护学校组织研学旅行的积极性。
学校对研学旅行的推进力度加大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Ø 高质量特色课程涌现
部分品牌研学旅行企业结合心理学、教育学、运动学、脑科学等专业学科知识持续打造高质量特色课程,提升产品的教育性,帮助学生锻炼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开阔眼界。青青部落推出了“熊猫志愿者”英语语言夏令营,与四川大熊猫保护基地合作,围绕熊猫将主题教育延伸至川蜀文化、动物保护、珍稀动物灭绝等内容,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部分研学旅行企业推出户外情景模拟推理活动,在各个指定地点设置数字密码、图形密码、文字密码,学生破译每关密码后才可进入下一关。该类型活动可培养学生深度观察与逻辑推理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密码的由来、组成方式及多种破译方法。
高质量特色课程涌现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Ø 研学旅行产品的安全性不断提高
研学旅行产品的安全程度是家长最为关注的因素。研学旅行企业严格把关每一环节,设置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不断提高研学旅行产品的安全性。入团前,研学旅行企业加强对导游人员和带队老师安全保护措施及急救常识的培训,并联合保险公司推出专门针对研学行业的定制化保险产品供家长购买。入团后,研学旅行企业为每一个研学旅行团队配备10至15名指导老师,实时观察每位学生的精神状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送至附近医院。此外,部分研学旅行企业聘请专业医疗机构人员作为健康顾问,为团队安全提供医疗支持。
研学旅行产品的安全性不断提高
来源: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深度见解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正式定义研学旅行,并将其纳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后续伴随关于研学旅行行业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多方资本进入研学旅行领域,市场参与者数量急速增加,研学旅行产品更趋多元化,营地类研学教育产品逐渐兴起。伴随社会教育观念的更新换代,家长对于研学旅行产品的接受程度明显提高,研学旅行在中小学生群体中的渗透率快速增加。
推荐阅读:
互联网赋能智慧旅游,在线旅行社行业迎来新风口
乘在线教育之风,在线校外辅导及备考行业快速成长
政策、需求双轮驱动,民办基础教育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