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农业—“绿色革命“的新突破

    2019-08-30 15:50
    头豹研报

    2019年中国精准农业行业概览

    2022-03-02

    政策红利推动精准农业行业发展

    2016年国务院在其印发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政府将针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等农业种类进行物联网改造,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进程,计划至2020年覆盖所有行政村,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精准农业行业定义

    精准农业是基于空间信息分析与管理的现代农业管理策略和农业操作技术体系。精准农业基于3S技术、传感器技术、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对耕种过程的精准控制,对作物长势、受灾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精准监测。农业生产经营者可根据作物监测情况,精准调节耕作投入,实现精准耕作、精准灌溉、精准施肥施药、精准播种、精准养殖。


    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可帮助农业生产经营者根据农田的土壤特性和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管理作物的生长过程及各种农业物资的投放(如肥料、除莠剂、杀虫剂、种子等),最大限度发挥土壤和作物的潜力,从而降低物资消耗、增加利润、保护生态环境,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精准农业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精准农业行业产业链上游环节参与者为软硬件及资源供应商,为中游精准农业服务商提供设备生产所需软硬件及农业大数据资源。中国精准农业行业中游参与主体包括精准农业设备生产商、精准农业解决方案服务商,为下游覆盖的各应用场景提供产品及解决方案。

    中国精准农业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上游:

    中国精准农业行业上游包括硬件供应商、配套资源供应商等参与主体。农业传感器是精准农业上游用于信息传输的重要硬件,其工作原理是将其接收到的物理、化学、生物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同时反馈至农业生产经营者。受限于技术水平及资金的限制,中国传感器核心技术匮乏,应用范围较窄且创新能力弱。

    中游:

    中国精准农业行业中游参与主体包括精准农业设备生产商、精准农业解决方案供应商。精准农业设备生产商为下游各应用场景提供精准农业硬件设备,各农业设备生产商凭借其自身优势布局精准农业各细分领域。相较于美国、日本,中国精准农业行业发展较晚,部分中国精准农业设备生产商选择代理海外精准农业设备产品,借鉴海外企业领先经验,实现自身业务创新升级,扩大其业务辐射范围。

    精准农业解决方案供应商为下游各应用场景提供精准农业解决方案。精准农业解决方案供应商通过设计覆盖农业生产、施药、监测、管理等环节的解决方案,满足下游不同农业生产场景的应用需求。部分精准农业解决方案供应商通过与农机设备厂商合作,将精准农业控制系统与农机设备集成,提高农机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为精准农业的实施提供智能工具。

    下游:

    精准农业可通过使用物联网终端设备和大数据分析实现提高产量及降低成本的目标,通过采用传感器技术、GIS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下游各应用场景以少量资源实现更高产量的目标,如水产养殖、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等应用场景。


    中国精准农业销售规模分析

    2014年中国精准农业行业销售规模仅有43.2亿元。得益于政治、社会、技术环境的支持,中国精准农业行业得以稳定发展。201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将农村土地产权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一步划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保护经营主体的土地经营权,提高其从事农业活动的积极性,为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打造良好基础。2018年末,中国总人口数为139,538万人,相较于2017年末净增530万人,中国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增长,受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2018年中国精准农业行业销售规模增长至106.4亿元。2014年至2018年,中国精准农业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5.3%。


    2016年国务院在其印发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政府将针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等农业种类进行物联网改造,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进程,政府计划至2020年覆盖所有行政村,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同时政府将大力建设基于卫星遥感、航空无人机、田间观测一体化的农业遥感应用与研究中心,提高智能化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率。未来中国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将逐步走向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精准化,2023年中国精准农业行业整体规模有望持续扩容。

    中国精准农业行业销售规模,2014-2023年预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精准农业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Ø 空间信息技术助力精准农业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空间信息管理技术以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技术(GlS)、全球定位技术(GPS)为核心,同时结合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量测、分析、存储、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等,为精准农业田间信息的获取、分析、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Ø 精准农业的实施有利于农业生产经营者降低制度及自然风险

    在制度风险方面,精准农业技术可根据农作物生长的内外部条件进行农业资源的精准投入,避免因违反环境管理规定产生制度风险。在自然风险方面,中国耕地类型、气候、物种、资源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精准农业的实施可实现农田的灾害预警、产量预测等,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者及时调整生产行为。

    Ø 精准农业的实施保障消费者利益

    精准农业可满足消费者追溯农产品信息的需求,精准农业应用的农业大数据可记录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消费者在发生购买行为前可充分了解食品的真实质量,保障消费者利益。

    中国精准农业行业驱动因素

    来源: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精准农业行业发展趋势

    Ø 行业将构建农业大数据体系

    在“互联网+”现代农业时代,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加深。农业大数据在精准农业领域实践中的应用覆盖农业灾害监测预警、资源环境安全监管、农产品交易流通分析、农业市场消费预测等方面。但目前农业大数据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信息共享难度大,且信息资源与业务脱节,导致农业大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困难。因此构建农业大数据体系,开发数据价值,实现数据共享联通将成为精准农业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Ø 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人才体系

    精准农业是涉及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复杂系统,行业对从业者综合素质要求高。农业人才的培养为精准农业理论、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人才保障。2012年中国农业部发布《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方案》表明政府将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重点扶持培养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业科研、推广、经营人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中国精准农业行业发展趋势

    来源: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深度见解

    精准农业基于3S技术、传感器技术、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可实现对作物长势、受灾等方面的精准监测及精准控制。精准农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实现多方受益,受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行业规模有望持续扩容。


    推荐阅读

    中国智慧农业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机器视觉—智能制造“新视界”

    物联网深度赋能,智能化社会加速实现

    环保最强风口下,生物质能发电将迎来“最好时代”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