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相结合,发展专利不断创新
上海港湾基础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湾建设”)作为我国软地基处理行业的龙头企业,对软地基处理方法有重要创新。集团研发的“高真空击密”系列专利技术与常规工法相比,具有造价节约30%、工期节省50%、质量可控、绿色环保的优势,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佳发明金奖,发明者协会国际联合会(IFIA)鲍格胥支持发明奖;世界发明协会绿色发明荣誉金奖三项国际大奖。集团先进技术在机场、港口、铁路、石化、电厂、物流、及厂房等数百个工程中成功应用,仅上海临港新城道路软地基处理工程与其他最优方案比较节约投资3.6亿元。
集团注重产学研联合,不断创新工艺。集团与同济大学、浙江大学、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等的多位院士、教授联合成立“上海港湾软地基设计研究院”,对现有专利技术的设计理论、编制行业标准、施工检测标准进行深化。同时,集团与中车、华宏集团等联合开发超深插板设备、带电排水板、专用真空泵等新品,形成了该领域理论、工艺、设备的集成研发。除此之外,为深入揭示“高真空击密法”内在机理、针对复杂软土地基不断机理创新,集团投入巨资在江苏建立了科研基地,专门进行“高真空击密法”及其专用设备的二次开发试验。2008年,“高真空击密法”发明人徐士龙先生被推选为“中国软土地基改良技术委员会”主任,研究会在软地基改良“新机理、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上不断创新。
践行“一带一路”,赢得国际信任
在争取国内认可的同时,港湾建设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指导下积极拓展国外市场,涉足东南亚、中东等20多个国家,在印尼、越南、马来西亚、中东、美国设有分支机构,赢得了国际的高度信任和肯定。集团采用“技术支持+合资”的管理模式,集团掌握核心技术,以当地人管理为主,提高当地就业率,赢得当地人的信任。同时,集团积极参加当地社会公益活动,以更好地融入其社会当中。集团更是参编印尼《地基处理》国家规范,这是中国岩土规范及标准首次输出海外,能够对未来中国企业在印尼承建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大型项目提供重大帮助。
为了更好地践行“一带一路”建设,港湾建设计划不断引进高级人才,并与国外大学的科研室合作,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开发完善软地基处理的相关专利技术,努力使软地基处理方法实现再飞越,打造一个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