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需求双轮驱动,民办基础教育持续升温

    2019-06-26 15:12
    头豹研报

    中国民办基础教育行业概览

    2022-02-24

    民办基础教育是指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学校或教育机构。中国民办基础教育市场归属于学历教育体系,涉及的教育阶段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及高中教育。在民办基础教育的四个阶段中,小学及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与高中教育的学习年限通常为三年。

    民办基础教育下游市场持续扩容推动行业发展

    据头豹数据统计,2014年中国民办基础教育行业总收入规模为1,799.0亿元。伴随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家庭教育支出逐年上升,但有限的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受教育群体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部分“城市移民”受地域及区域限制无法落实户口或尚未落户,其子女无法享受公办教育资源。政府为平衡教育资源,实行“公办”+“民办”的双轨教育体制,民办教育的发展弥补了公办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加了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公办学校的体制内基础教育不再是受教育群体的唯一选择。政策红利推动民办基础教育行业的发展,民办基础教育行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18年,中国民办基础教育行业的整体收入规模升至3,379.0亿元,2014年至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1%。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中产阶层崛起,社会教育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将持续推动民办基础教育的崛起,中国民办基础教育行业的整体收入规模将持续稳定上升。中国民办基础教育的稳定发展得益于不断上涨的民办基础教育在校人数。中国民办基础教育在校人数由2014年的3,525.2万人增长至2018年的4,489.0万人。民办教育作为公办教育的补充教育资源,发展前期受惠于政策红利。政府为促进民办教育行业的合规稳定发展,保障义务教育的普及,严禁民办基础教育企业因营利需求而提高受教育群体教育成本的不良行为。基于教育政策法规的实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学生在校人数将逐渐减少。学前教育将受惠于“全面二胎”政策,在校人数将呈现持续稳定的增长。高中阶段的在校人数同样将保持稳定增长,部分家庭选择就读于民办国际高中,为子女在高等级教育阶段出国留学打好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办基础教育高中阶段的在校人数。

    中国民办基础教育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年预测

    资料来源:教育部,头豹数据中心编制

    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和教育意识转变助力行业发展

    受益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上升。据统计局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51.0元,同比增长8.0%。在此宏观经济背景下,居民在教育方面的消费意愿显著提升。现阶段,中国教育系统实行民办、公办相结合的“双轨制供给模式”。在教育需求端,传统教育理念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选择不仅局限于公立学校。伴随居民收入差距日渐显著,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需求个性化趋势明显,公办基础教育学校的体制内标准化教学无法满足部分家长及学生的教育需求,民办基础教育作为其补充,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伴随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家庭对孩子基础教育的个性化需求,中国民办基础教育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容。

    利好政策助力民办基础教育行业拓宽融资渠道

    2017年《民促法进一步修改意见》出台,司法部针对学校法人属性不清、财产归属不明、财政支持措施无法落实等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民促法修正案进一步明确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管理、合理划清学校的法人属性和财产属性,旨在促进民办基础教育的健康合规发展。2018年4月《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对现行《民促法条例》内容做出较大调整。其中《征求意见稿》删除了现行《民促法条例》中“不得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举办民办学校”的规定。同时,《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举办者依法募集资金办学的主体,所募集资金应用于办学用途,并且应当向审批机关报告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建议募资企业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征求意见稿》删除了关于教育机构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这一禁止性规定,为民办学校拓宽了融资渠道,民办学校可以通过公开发行债券等公开渠道进行融资。民办基础教育行业将受惠于政策红利,充分发挥资本优势,打造优质民办基础教育品牌。

    新教育思维流行,民办基础教育优势凸显

    未来,民办基础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将不局限于标准化的教育流程和知识产出。新教育思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学习,打造线上线下多场景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秀的社交能力、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探索认知领域的能力。新教育思维将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体系,调整以往仅限于课堂的教育场景,改善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素质的评测体系。新型评测体系综合学习成绩、认知、素养等方面的行为与指标,从多方面关注学生成长。目前,学生的思辨能力、社交能力、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系统决策力在未来能力的占比逐渐上升。民办基础教育在未来将更大程度上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育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及情感态度。学校及导师在关注学生学习状况的同时,需要加大对学生情感发展和身心健康的关注和关心。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学校需注重生活技能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对于高年级学生注重潜能和天赋的培养。其次,学校应打破固定班级的概念,将不同背景及年龄的孩子分类,帮助学生个性化及差异化发展。

    民办基础教育机构将走向品牌化、集团化

    民办基础教育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参与者呈现品牌化和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民办基础教育品牌化的优势较明显,在教育品牌的支撑下,各教育机构的师资培训、师资体系、资源可以共享和复制,实现教育机构的高效管理。其次,教育品牌的市场传播度较高,当教育品牌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张时,易形成规模化影响,实现利益最大化。民办基础教育在追求质量和特色办学的过程中,优质的教育品牌将成为民办基础教育机构的竞争优势。教育品牌的商业价值将为教育机构的发展提供助力,品牌及教育服务输出也将成为教育网络扩张过程中的重要驱动力,未来民办基础教育机构将走向品牌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

    “公办”+“民办”双轨教育体制的实施弥补了公办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加了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有效缓解中国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政府通过放宽民办学校向社会公开募集资本的方式为民办学校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资本优势,铸造教育品牌。同时,政府进一步明确民办学校的内部治理规范,促进教育学校的内部治理结构更加有效、透明、制衡,推动民办学校的规范运作,助力民办基础教育行业有序发展。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中产阶层崛起,社会教育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将持续推动民办基础教育的崛起。同时,受惠于“全面二胎”政策,基础教育阶段的人口数量呈现持续稳定的增长,为民办基础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潜在消费人群。未来,在政策利好及教育需求增长的双重作用下,中国民办基础教育行业将持续升温。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