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援引于报告《2019年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概览》,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您可进行邮件咨询。
相较财经新媒体平台网站,其移动端用户粘性更强
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与信息技术的进步,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发展迅速。当前,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PC端覆盖的群体数量已达到2.1亿,财经新媒体平台的移动端数量超过1,400万台,但财经新媒体平台的PC端用户单日有效使用时长仅为8.7分钟,移动端用户单日有效时长达到20分钟。由此可见,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的网站覆盖人群更多,但其移动端的用户黏性更强。
财经新媒体平台定义及分类
广义而言,所有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财经信息服务的网站、APP等信息渠道均可称为财经新媒体平台。为与广义概念区分,本报告中财经新媒体平台的研究范围仅限于特指以互联网为媒介提供PGC财经信息服务,收入结构中包含广告和内容付费且拥有独立网站、APP的财经媒体,因此不包含各类金融机构、纯金融数据服务机构或纯聚合类信息平台等。根据提供的服务形式和内容,财经新媒体平台可分为门户类、专业服务类、资讯类三种类型。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产业链上游参与者包括财经新闻内容提供方、广告主等,产业链中游主体是各类财经新媒体平台,下游是财经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分发渠道和用户。
上游: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产业链上游参与者是财经新闻内容提供方及广告主:(1)财经新闻内容方为财经新媒体平台提供财经信息,财经新闻内容提供方包括自媒体、专业媒体、平台自有团队及政府机构等;(2)广告主寻找财经新媒体平台展示广告,如金融服务企业以财经新媒体平台为流量入口,通过财经新媒体平台销售金融理财产品或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随着中国企业数量的增多,企业对广告需求量攀升,广告市场得以不断增长,从而带动了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发展。
中游: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产业链中游主体是财经新媒体平台,对上游的议价能力取决于其用户数量。金融服务质量高、专业性强的财经新媒体平台通常拥有的更多的用户且用户黏性强,因此此类财经新媒体平台对上游广告主的议价能力高。财经新媒体平台对普通用户的议价能力低,主要是由于普通用户获取新闻信息渠道众多,且对专业财经内容的需求低,用户选择余地大。因专业人士需要专业财经内容指导其投资、开展相关金融业务,对财经新媒体的需求大,财经新媒体平台对专业的投资人、金融业人士议价能力则相对较高。
下游: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产业链下游是财经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分发渠道和用户。财经新媒体平台需要依赖第三方平台进行内容分发,扩大影响力。财经新媒体平台作为专业提供财经信息服务的平台,其用户以投资人、理财人士、专业的金融从业人员为主。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以收入计,2018年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70.3亿元,近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5.6%,其快速增长的原因为:(1)中国居民收入增长促使其理财意识增强,财经信息获取需求不断上升;(2)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催生出语音、直播、短视频等多种内容呈现形式,并促使个性化阅读体验上升,推动了财经媒体行业的发展;(3)移动互联网快速普及,居民的信息获取门槛降低,对财经新媒体需求上升。此外,移动互联网带动了自媒体行业的兴盛,进而扩充了财经新媒体平台的内容来源;(4)行业投资热度持续增高,如野马财经于2018年获得A轮融资,估值为1.2亿元,资本加速行业发展。因内容付费模式持续发展,财经新媒体的营收结构得以不断优化,预计未来五年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Ø 居民理财意愿上涨,财经信息需求上升
伴随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中国居民财富快速增加,居民理财观念逐渐发生转变,从过去的以存款为主的被动理财逐渐转变为以投资为主的主动理财,理财热情日益高涨。中国互联网理财用户数量增长迅速,由2014年的1.6亿人增长到2018年的4.6亿人。财经新媒体平台作为财经信息及服务的提供方,能够为理财人群提供基本的财经信息及理财分析内容,为居民的投资理财提供支撑,满足了居民日益提高的理财需求。
Ø 移动互联网普及,带动财经新媒体发展
自智能手机出现以来,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根据CNNIC数据,截止到2019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8.5亿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兴盛同时推动了中国财经媒体平台行业供需两端的发展:(1)需求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用户的阅读习惯,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2)供应端:移动互联网促使自媒体平台数量不断增多,丰富了财经新媒体平台的内容来源。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发展趋势
Ø 头部平台与专业服务类平台进一步发展
财经新媒体平台的营收建立在其用户数量之上,拥有稳定、活跃用户的财经新媒体平台才能保持长久竞争力。随着互联网新闻媒体的数量不断增多,财经新媒体不仅面临来自行业内的竞争压力同时还面临替代品威胁,其面临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因此,行业中流量少、用户少、变现能力弱的财经新媒体平台将逐渐退出市场竞争,头部平台企业有望凭借规模优势进一步发展。
Ø 商业模式多样化,盈利渠道多元化
当前,行业中各类平台均在不断探索新业务,如财新传媒依托其多年的积累,开拓出智库业务,即涵盖宏观经济、行业研究分析、市场定价指数等金融信息,为客户提供财经研究服务。FT中文网、第一财经则通过整合相关资源,对外提供会议服务、举办线下推广活动,开辟营销收入渠道。此外,将财经内容与金融交易相结合的专业服务类的财经新媒体平台的市场份额有望上升,主要原因为此类媒体平台将财经内容与金融交易相融合后,有效提升了平台用户黏性。
Ø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规范程度持续上升
面对行业中抄袭、洗稿等问题,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完善互联网内容的审核和监管机制,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因此进入持证上岗阶段,平台的内容生产将更为规范,服务范围将更为明确。未来,在严格的监督和管控下,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整体的规范程度将不断提高。
深度见解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的营收来源包括广告营销、内容付费及金融服务等,其中广告是资讯类和门户类财经新媒体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广告收入占此类平台总收入的80%,专业服务类财经新媒体平台的广告收入占比则为56%。由此可见,广告仍是财经新媒体平台主要盈利手段,但仅提供财经新闻服务的财经新媒体未来将难以实现规模增长,其原因为依靠财经新闻获取的用户数量有限,内容付费及广告收入难以支撑财经新媒体平台的扩张,发展多元化业务的平台才有望具备市场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