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元年已至,5G小基站迎来井喷期

    2019-08-07 09:01
    头豹研报

    2019年中国5G小基站行业概览

    2022-03-02

    5G网络开展部署,5G小基站成为宏基站信号的有效延伸

    2019年6月,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中国5G运营商进入5G基站大规模部署阶段,在5G部署初期,运营商以宏基站建设为主,小基站规模较小。伴随5G网络的发展和覆盖,以及行业对室内场景网络要求的提升,5G小基站行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中国5G小基站行业定义及分类

    5G小基站是一种小型化、低功率的基站设备,其质量一般在2-10kg之间,功率一般在50mw-5w,覆盖范围在10-200米,具有可控性好、智能化和组网灵活等特点。小基站主要专注热点区域的网络覆盖和弱覆盖区的信号增强,保障各应用场景的网络深度覆盖。小基站按照功率大小可分为微基站、皮基站、家庭基站,按照设备形态,可分为一体化基站和分布式基站。



    中国5G小基站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5G小基站行业产业链由上至下,可依次分为上游资源供应商、中游设备服务供应商、及下游应用场景。


    中国5G小基站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上游:

    中国5G小基站上游由滤波器、5G芯片、天线等硬件资源供应商、操作系统等软件资源供应商,以及站址资源供应商等配套资源供应商组成。其职能是为中游的5G小基站服务商提供产品及服务所需元器件及配套建站资源。上游滤波器、5G芯片、天线等行业技术门槛较高,所需专利储备以及研发投入逐渐增多,较高的行业门槛淘汰了较多研发实力较弱的厂商。

    中游:

    中国5G小基站中游的参与主体包括5G小基站设备厂商、5G小基站解决方案服务商。代表性企业包括华为、中兴等主流通信设备厂商、以及博威、飞烽等中小型设备厂商。此外,部分从事无线局域网的企业凭借其研发和产品经验布局小基站设备行业,利用无线通信技术的相通性为运营商提供小基站设备,从事小基站技术的研发。部分企业为增加其业务辐射范围,试图为客户提供不同场景的网络覆盖解决方案,在专注和基站设备研发生产的同时为运营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下游:

    中国5G小基站下游为各主流应用场景,小基站在热点区域及场景的应用可保障实现特定场景的高品质通信需求,由于对机房等配套设施要求不高,部署较灵活,在大型写字楼、机场、高铁站、购物中心等场景得以广泛应用。

    中国5 G小基站行业建设规模分析

    2017至2018年,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和中国广电在部分城市(如深圳、广州、贵州、雄安、杭州等) 开展5G规模试验和应用示范工程。运营商通过建设5G基站,开展5G外场测试。在5G网络试验阶段,运营商运用部署宏基站和微基站的组网方式监测5G网络传输速率,网络时延等指标。

    2019年6月,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中国5G运营商进入一二线城市5G基站的大规模部署阶段,2019年中国移动预计建设3万-5万个5G基站,5G基站投资规模将不超过100亿元,中国电信在5G基站建设方面的投入预算为90亿元。中国广电负责全国范围内有线电视网络有关业务,开展三网融合业务,由财政部拨款,广电总局负责网络组建和代管。在5G部署初期,运营商以宏基站建设为主,小基站部署占比较小,预计2019年小基站整体建设规模仅有8.1亿元。

    2020年,北京、上海等5G试点城市基本完成5G宏基站覆盖,由于单一宏基站较难满足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5G小基站凭借对配套设施的要求较低,设备体积小,部署灵活,施工周期较短且易维护,规模化应用能力高等优势,成为宏基站信号的有效延伸。运营商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选用相应的小基站设备和网络建设模式,有效解决部分室内场景及宏基站覆盖不到的信号盲点问题。2020年5G小基站设备建设规模将呈现爆发式增长。伴随5G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5G基站建设将向三、四线城市下沉,5G小基站建设规模将持续扩容。


    中国5G小基站行业建设规模,2019-2023年预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5 G小基站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Ø 5G小基站的建设有效弥补宏基站的不足

    伴随5G移动网络的发展,用户对无线网络覆盖和传输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5G小基站的发展及全面覆盖是用户实现5G网络高速体验的基础。5G中的频谱资源分为高频、中频、低频,其中中、低频资源的主要载体是宏基站,主要用于连接具有广覆盖、低时延、高可靠、低功率等特质的应用场景,如无人监控、无人驾驶等室外场景的网络支持。但宏基站对高频段资源而言,存在使用成本过高,站址资源不易获取,部署较困难且覆盖范围受限等问题。为弥补宏基站在5G网络中的不足,功率较小,可灵活部署的小基站成为宏基站的有效补充。

    Ø 室内场景的网络性能提升助力5G小基站的发展

    Wi-Fi室内覆盖技术占据主要移动流量,其优点包括传输速率快、无需布线、发射功率范围对人体无害等。但Wi-Fi室内覆盖技术存在用户并发问题,当连接无线路由器的上网用户数量过多时,网络质量将受到影响。Wi-Fi覆盖范围小,当用户终端从一个Wi-Fi热点区域进入到另一个Wi-Fi热点区域时,较难实现连续覆盖、无缝衔接。相较于Wi-Fi室内覆盖技术,小基站可与宏基站网络相互协调,支持高速移动场景,在中大型会所、场馆等热点区域的网络覆盖不存在用户并发问题,有效弥补Wi-Fi室内覆盖技术的不足。

    Ø 传统室分技术的局限为5G小基站的发展带来机遇

    相较于传统室内分布技术,小基站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在施工难度、性能及容量等方面存在较大优势。在施工难度方面,小基站室内覆盖网络结构简单,所需器件数量仅需传统DAS系统的20%,施工周期可缩短30%。在运维难度方面,传统DAS系统平均每个射频拉远单元带有60个天线和60个器件,在检测人员未告知的情况下较难被发现,排查耗费时间较长,且维护成本较低,操作简便。


    中国5G小基站行业驱动因素


    来源: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5G小基站行业发展趋势

    Ø 5G基站将逐渐走向白盒化

    基站白盒化通过打造开放的无线接入网络,利用通用硬件的规模效应来降低基站建设成本,电信商将采用多厂商供应模式来摆脱传统设备商的依赖。5G网络中引入的高频资源对小基站站址密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电信运营商需要建设更多的小基站才能实现网络的高性能运行。但高密度的5G基站建设成本较高,对应的网络运行和维护成本也将大幅上升。基站白盒化是利用开源软件+通用硬件来代替传统专用设备。运营商可以通过打造开放的无线接入网络,使用虚拟化、通用的硬件、开源软件以及推动开放接口等方式摆脱传统设备商专用的硬件绑定,实现模块化组站,从而节省成本。

    Ø 5G小基站应用场景多元化

    伴随移动网络需求的爆发式增长,用户对于电信运营商移动网络覆盖和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5G网络的覆盖下,电信运营商为增强业务拓展能力并提高用户体验,可通过增加基站点满足网络容量扩充的需求。但在部分密集城区或部分热点区域,新建基站成本较高,建站方式及审批周期长。为节约建站成本,提升用户的网络体验,运营商可将5G小基站与市政站点集成,如灯杆站,打造室外小基站设备集成为多功能灯杆小基站产品,将灯杆站址转化为运营商网络新站点。


    中国5G小基站行业发展趋势

    来源: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深度见解

    5G小基站对配套设施的要求较低,设备体积小,部署灵活,施工周期较短且易维护,规模化应用程度较高。运营商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选用相应的小基站设备和网络建设模式,通过部署5G小基站作为宏基站信号的有效延伸,有效解决部分室内场景及宏基站覆盖不到的信号盲点问题。伴随5G牌照的颁发,未来5G小基站设备建设规模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