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记录仪行业将迎来市场机遇期
未来,装配驾驶辅助功能、更加智能的行车记录仪将迎来市场机遇期。行车记录仪在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快速增长的行车记录仪需求,行车记录仪生产商重视行车记录仪的理论研究、技术试验和产业化。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未来行车记录仪的智能化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行车记录仪搭载智能芯片,可提供智能驾驶辅助功能,辅助驾驶员驾驶,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行车记录仪定义及分类
行车记录仪是车辆在行驶途中记录影像和声音等信息和资料的仪器。行车记录仪有助于车主维护其合法权益,通过记录车辆行驶状况对交通事故起到快速定责的作用,震慑违法和犯罪行为。根据行车记录仪的外观和功能,行车记录仪可分为隐藏式行车记录仪、迷你便携式行车记录仪、后视镜式行车记录仪和轻机车式行车记录仪:
(1)隐藏式行车记录仪体积小巧,安装后隐藏性高,不配备显示器,内部无软件集成,售价低,可安装在后视镜底座或后视镜后方;
(2)迷你便携式行车记录仪体积小,有显示屏,可用来显示和回放视频监控,安装时会借助吸盘或3M胶进行固定,可安装在前挡玻璃或后视镜底座上;
(3)后视镜式行车记录仪是体积最大的行车记录仪,通常采用直接装置在汽车原有的后视镜上的固定方式,可增加原有后视镜的成像范围,此外,这类行车记录仪将后视镜面更换为显示屏,售价高于隐藏式行车记录仪和迷你便携式行车记录仪;
(4)轻机车式行车记录仪可安装较多的第三方软件,实现近似平板电脑的功能,具有后视镜行车记录仪的可拓展性,价格为四类行车记录仪中最高,可安装在中控台上。
中国行车记录仪分类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行车记录仪产业链分析
中国行车记录仪行业的产业链可分为三部分。其中,产业链上游涉及零配件供应商,主要包括硬件供应商。产业链中游涉及行车记录仪的生产制造商,是行车记录仪的生产方,主要负责设备的研发、生产、宣传、销售和售后。产业链下游涉及终端消费群体,包括汽车主机厂和个人消费者。
中国行车记录仪行业产业链
来源:公司官网,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上游:
行车记录仪是一种汽车电子产品,其生产材料可分为主控芯片、板卡、镜头、传感器、外壳材料等,具体情况如下:
(1)主控芯片是负责数据的采集和压缩,是行车记录仪最核心的部件,主控芯片成本约占总成本的25%。主控芯片的供应商为安霸、联咏、卓然、凌阳、太欣、全志等,供应商主要为美国和台湾的公司。这类零部件技术含量较高,行业内可供行车记录仪生产厂商选择的芯片供应商数量有限,因此芯片供应商议价能力强。
(2)板卡是印刷电路板,制作时带有插芯,用来控制硬件的运行。板卡的供应商为全志等。板卡成本约占总成本的15%。
(3)镜头是行车记录仪重要的零配件,镜头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成像的清晰度、广角大小、视频文件大小等性能。行车记录仪多采用图像式摄像头,这类摄像头技术难度低,行业内供应商多且竞争激烈,因此镜头供应商议价能力弱。镜头成本约占总成本的10%。
(4)传感器指行车记录仪内部安装的重力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和加速传感器等。①重力传感器可与陀螺仪配合,通过衡量车体震动的幅度判定车辆是否遭遇事故,进而自动保存事故前后的录像;②光线传感器可通过光线的亮度调整屏幕显示;③加速传感器与GPS配合,可实现ADAS功能。目前,中国传感器的市场现状呈现碎片化的格局,行业集中度低,议价能力有限。传感器成本约占总成本的15%。
下游:
行车记录仪生产厂家的客户群体可分为两类:汽车主机厂和个人消费者。
(1)汽车主机厂指汽车生产制造方,汽车主机厂有大规模采购行车记录仪的需求,汽车主机厂将这些行车记录仪在汽车生产制造时加装在汽车上,消费者无需二次安装行车记录仪。汽车主机厂在与行车记录仪生产厂家签订采购合同时,会通过数轮的筛选;
(2)个人消费者是直接购买或通过代理商处购买行车记录仪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者可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购买行车记录仪。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线上销售渠道成为重要的营销方式。此外,由于行车记录仪产品型号多,功能广泛,但产品同质性强,个人消费者在购买时难以分辨产品的质量。
中国行车记录仪行业市场规模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工业水平持续提升,汽车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2014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行车记录仪行业市场规模由177.1亿元上升至3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6%。面对潜力巨大的行车记录仪行业,中国行车记录仪厂商的研发、制造能力不断提高。在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行车记录仪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未来5年,中国行车记录仪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中国行车记录仪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年预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未来,中国行车记录仪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用户需求推动行车记录仪行业发展,通过加装行车记录仪保护自身安全;
(2)汽车销量攀升,行车记录仪市场潜力大,未来,汽车销量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进而带动行车记录仪销量增加。
中国行车记录仪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Ø 用户需求推动行车记录仪行业发展
伴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车辆和机动车驾驶人数不断增加,交通事故频发,为避免交通事故纠纷,车主选择安装行车记录仪,保护自身利益。不文明驾驶、违章驾驶等行为时有发生,由于缺乏人证和物证,在事故责任认定上,双方各执一词,责任认定时有争议。近10年来,“碰瓷”一度成为网络热词,“碰瓷”车辆的视频经由行车记录仪拍摄上传至视频平台及社交网络上,引起舆论关注。行车记录仪成为打击“碰瓷”行为的重要工具。因此,车主为保护自身利益,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选择安装行车记录仪。
“碰瓷”成为网络热词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Ø 汽车销量攀升,行车记录仪市场潜力大
汽车销量的增加提高了车主对行车记录仪的需求,行车记录仪装机率提高,行车记录仪的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汽车销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中国汽车销量为2,349.2万辆,2018年这一数据增长至2,808.1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为4.6%。行车记录仪是重要的汽车电子产品,汽车销量的增加带动行车记录仪的需求量上升。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工业之一,伴随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汽车工业处于快速发展中。
中国汽车销量,2014-2018年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行车记录仪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Ø 向智能化行车记录仪发展
智能行车记录仪指搭载车道偏离警示功能、前碰撞预警功能等辅助驾驶功能(ADAS)的行车记录仪。2017年,佳明生产的智能行车记录仪与神龙汽车合作,将智能行车记录仪装配在神龙汽车的两款车型上,该行车记录仪配备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在探测到与前车距离太近或车辆偏离车道时,将发出警示以提醒驾驶员。小蚁科技、AutoBot Eye、360等发布智能行车记录仪。
Ø 行车记录仪技术逐步升级
在摄像技术、芯片技术和5G发展的背景下,具备高清、大广角、高分辨率和超强夜视性能的行车记录仪已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行车记录仪的升级换代步伐加快,技术逐步完善和提升。
Ø 重点车辆逐步强制安装
中国地方省市对重点车辆,包括重卡、半挂牵引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校车、从事营运的载客车安装行车记录仪均有明确规定,比如北京、广东等。未来,重点车辆安装行车记录仪已成为发展的大趋势,在政策的强制规定下,行车记录仪将迎来商业机遇期。
在强制性规定下,行车记录仪未来潜力大
来源: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深度见解
行车记录仪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众多其他行业的参与者加入到这一行业中。中国行车记录仪行业市场发展迅速,品牌众多,产品相似度高。行车记录仪行业的进入门槛低,市场上存在数百个品牌,但由于市场上监管混乱,行业内暂无统一标准,在产品高度相似的背景下,行车记录仪生产厂家通过价格战的形式抢夺市场份额,行车记录仪低端产品利润低。在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未来,科技价值高,更加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行车记录仪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