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重塑金融业务生态,深度发掘金融新功能

    2019-08-02 10:23
    头豹研报

    中国金融科技行业概览

    2022-03-02

    数字时代来临,金融科技推动金融业务价值成倍发挥

    在传统金融的发展道路中,金融机构聚焦于金融专业领域问题,导致金融产品与个性化用户需求存在差异,难以满足数字化时代下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金融科技基于新兴技术将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业务进行分级,强化金融服务与科技融合应用的能力,向传统金融服务机构提供高效率、高附加值的业务创新模式,推动传统金融服务的智能化与精细化运营,促进金融企业满足用户的多元化、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金融科技优势显著,备受金融机构与用户关注。


                                                                                                                                 

    金融科技行业定义及分类

    金融科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核心驱动金融行业创新发展,包括业务模式、产品应用、服务流程等创新,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优质化的金融产品服务。金融科技旨在为持牌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等提供技术服务,挖掘高价值的产品服务模式,促进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

    按照应用领域划分,金融科技可分为市场基础设施、支付清算、融资信贷、财富管理、银证保创新五大类型。


    金融科技分类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金融科技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产业链由上游参与者资源提供商,中游参与者金融科技服务商,下游主体B端机构与C端消费者组成。


    中国金融科技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上游:

    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上游主体包括数据服务提供商、硬件设备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商等,为中游金融科技服务商提供数据资源、技术研发基础设施等产品和服务。其中硬件设备软件服务主要依赖于海外品牌厂,而数据服务主要来源于中国互联网服务平台(包括京东、淘宝网、美团大众、携程、微信、苏宁易购、天虹等)。


    中游:

    按照企业产品服务类型可将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划分为综合型金融科技服务商和垂直型金融科技服务商两大类。综合型金融科技服务商的商业模式分为B2C与B2B2C两大类型,其不仅提供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同时输出流量与用户场景数据,典型代表企业为蚂蚁金服、京东数科、飞贷科技等。垂直型金融科技服务商以金融技术产品输出为主营业务,主要服务于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典型代表企业为同盾科技、百融云创等。


    下游:

    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下游主体互联网金融机构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有效提升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中国金融科技行业营收规模分析

    在政策利好、核心技术升级等因素推动下,2014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市场规模实现快速增长。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营收规模超过一万亿元,2014至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1.6%。受益于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需求持续释放、金融科技行业的关键技术优化升级以及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中国金融科技市场规模在接下来的五年有望进一步增长。


    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2014-2023年预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金融科技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Ø 核心技术革新发展

    金融科技行业是技术驱动型行业,在以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分布式技术、以生物识别技术、现代密码技术、量子计算技术等为代表的安全技术不断革新发展的背景下,金融科技的应用能力不断增强,其赋能金融行业发展周期减少,金融机构业务将更加多元化,机构服务能力快速提高。

    Ø 传统金融机构转型需求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大背景下,移动支付、互联网众筹、互联网保险等创新模式不断涌现,且迭代更新周期较短,互联网金融企业快速抢占金融行业市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快速发展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新的挑战与市场竞争压力。在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之下,传统金融机构纷纷寻求新的战略布局,获得更多增长空间。而金融科技通过新型技术手段与业务高效融合发展,最大化升级原有金融服务产品,并可助力金融业务垂直化发展,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粘性。金融科技的兴起与发展,契合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运营战略需求。

    Ø 资本持续加持

    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新驱动下,金融科技帮助传统金融机构提升运营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同时拓展金融业务产品类型,丰富客户体验。金融科技行业内众多企业获得资本青睐,截至2019年5月底,蚂蚁金服共获得7轮融资,最高融资额为140亿美元;同盾科技共获6轮投资,累计融资额高达2.4亿美元。金融科技企业需不断增强产品研发与服务升级能力,从而更好满足客户所需的金融科技服务需求。而资本的介入助力了金融科技的研发投入,加速企业产品创新和技术革新,优化企业服务能力,从而提高企业核心技术、产品、服务等竞争力。


    中国金融科技行业驱动因素

    来源: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趋势

    Ø 市场向B端集中

    近年来,金融行业监管日渐趋严,支付、信贷等金融业务的运营合规成本日益增加,从事金融业务的金融科技企业面临着企业盈利空间持续承压的困境,亟需寻找新的运营战略,包括新的服务模式、新服务业态,从而缓解经营压力。另外,互联网经过20年的发展,各大互联网平台的C端用户增长逐渐出现瓶颈期,用户规模趋向饱和,创新空间有限。因此部分从事金融业务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B端市场,充当金融机构与用户之间的媒介,以技术输出业务获得金融科技行业市场份额。

    Ø 行业生态开放化

    金融科技的开放融合发展将成为解决核心技术瓶颈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具有技术实力的金融科技行业头部企业以及银行机构通过设立开放式金融科技生态平台,将部分行业技术研发成果、业务形式、数据规模等开放给开发者、同行企业等,旨在创新发展金融科技产品形态,推动金融科技不断突破发展。同时基于金融科技开发平台,各参与者可借助平台方的优势强化自身综合实力,如应用场景延伸能力、数据规模扩张能力等。

    Ø 监管科技潜力巨大

    利好政策的相继实施,激励金融科技企业聚焦监管科技业务领域。如2018年和合信诺与招商银行共同携手布局监管科技领域;2019年2月蚂蚁金服与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展开合作,基于蚂蚁金服的“蚂蚁风险大脑”赋能北京市金融监管能力,提升科技监管能力。金融科技与监管业务深度融合发展,将在风险数据整合、风险模型、分析和预测等方面助力监管机构强化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在金融监管趋严的时代下,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持续释放监管科技需求,带动金融科技行业布局监管科技业务,同时吸引新进入者以监管科技切入金融科技市场,从而推动监管科技的发展,为行业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趋势


    来源: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深度见解

    受益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高新技术与金融业务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金融科技企业推出的金融业务产品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具智能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助力金融行业优化市场结构,提升传统金融运营效率。伴随科技的日益完善与成熟,金融科技将持续创新升级,金融与科技产业内的市场结构将不断深入融合发展,其协同效应规模化将持续释放,促进金融科技行业市场潜力不断提升。


    推荐阅读:

    金融科技应用新宠——互联网保险

    新时代浪潮下的新金融

    数字科技助力,严防金融欺诈

    供应链金融: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产物

    二手车金融的下一个风口——单一模式向多元化模式迈进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