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集中受理,机器人系统集成前景可期

    2019-09-04 10:39
    头豹研报

    2019年中国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概览

    2022-03-02

    科创板受理6家自动化企业申请,其中5家为机器人系统集成商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13日,科创板申报企业共计151家,其中28家已发行,3家已受理,28家已问询,新提交注册企业共9家。在所有申报企业中,自动化相关企业共6家,分别是博众精工、瀚川智能、利元亨、天准科技、江苏北人、安翰科技,其中5家为机器人系统集成商,瀚川智能、天淮科技已通过注册成功上市。系统集成是机器人下游重要环节,毛利率在三大产业链环节最高,市场参与者众多。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工业制造智能化、规模化发展,机器人行业受政策利好驱动等因素影响下,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将成为新的蓝海市场。

    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定义与分类

    机器人系统集成是将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控制算法等硬件、软件系统与配套辅助系统、设备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有机整合至一体并通过系统调试开发,使机器人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与其他配套设备及系统协同高效工作。机器人系统集成多存在于工业机器人领域,市场中超过70%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于汽车生产领域,剩余占比中主要包含一般工业领域如金属制造、食品药品生产、工程机械、新能源开发及3C领域。

    按机器人集成系统控制方式可分为3类:(1)分散控制系统:采用分散控制系统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可按机器人系统的性质和方式将整体系统分为几个模块,每个模块拥有不同的控制任务及策略,各模式之间可为主从关系,也可为平等关系。(2)集中控制系统:机器人系统集成集中控制系统即利用一台计算机实现全部机器人与配件设备的控制功能,各类控制卡、传感器等设备均可通过标准接口集成至控制系统中。(3)主从控制系统:机器人系统集成主从控制系统即采用主、从两级处理器实现系统功能的全部控制。

     机器人系统集成按控制方式分类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的产业链由上游机器人本体供应环节、中游机器人系统集成环节与下游应用领域构成。行业上游环节主体为机器人本体供应商,中游参与主体为机器人系统集成商,下游主要为各类工业应用领域。

    中国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上游:

    机器人本体供应为机器人系统集成上游核心环节,机器人本体是机器人基体结构和机械传统系统,也是机器人工作的支撑基础,通常由基座和执行结构构成,包括机械手臂、腕部等,部分机器人本体还包括行走结构。当前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中,以欧洲和日本国家企业为机器人本体主要供应商,由机器人四大家族发那科、安川、库卡、ABB为代表的头部外资品牌在产品精度及承载能力等技术指标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占据全球超过50%的市场份额。在机器人成本链中,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最高,占据机器人整体生产成本的60%以上,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分别占约31.2%、19.6%、10.4%。机器人本体生产成本占比约为23.6%,系统集成成本约占14.1%。

    中游:

    机器人系统集成产业链中游主体为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机器人系统集成是将机器人本体与其他配套系统集成于一体以完成特定工作,是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应用的重要环节。机器人系统集成需要对下游具体应用场景有充分的认识,是机器人商业化、大规模普及的关键。相较于机器人本体制造商,机器人系统集成商还需要具有产品设计能力、对终端客户应用需求的工艺理解能力及应用行业的相关项目经验等,能够为客户提供适应多种应用领域的标准化或个性化成套装备。由于机器人系统集成相较于机器人本体生产技术壁垒较低,行业参与者众多,多数中国机器人系统集成厂商企业规模较小,年产值较低。中国国内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下的系统集成商较多,营业收入在5-10亿元之间的厂商相对较少,单个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多数未达1%。由于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技术壁垒低,市场竞争充分,机器人系统集成商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下游:

    中国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下游为各类应用领域,主要集中于工业机器人领域。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广泛,以汽车和3C行业为主,还包括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饮料、化工、金属铸造等行业。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与全球分布类似,汽车与3C行业合计占比接近70%。汽车领域一直是工业机器人需求最大的板块,机器人技术也最为成熟,但现阶段汽车行业生产厂商已实现80%以上的自动化生产,行业已处于高密度状态,且中国汽车工业已迈过高速增长期,因此未来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主要增长领域将出现在其它行业。


    中国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受益于机器人行业在中国快速发展,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同样呈高速发展模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2018年产量为147,682套,同比增长12.7%。在工业机器人使用最多的汽车领域,2018年中国民用汽车拥有量为23,231.2万辆,较2014年14,598.1万辆增长59.1%。在经济持续发展,相关政策利好,机器人行业稳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由2014年的114.4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94.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6.7%。预计未来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化进程的持续推动下,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中国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规模,2014-2023年预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发展趋势

    Ø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核心技术突破

    5G的商业化应用将推动3C电子产业和半导体产业加速发展,涌现大量行业需求,如手机3C电子自动化、柔性显示应用、3D玻璃、车载显示等新兴领域。智能制造领域的大量需求驱动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加速发展。未来,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可针对不同行业研发普适性标准化设备,以用户及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在发展标准化系统集成方案基础上开展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核心技术研究并形成生产力,从而解决高端技术领域技术桎梏。

    Ø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化

    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的非标准化的特点,造成目前系统集成商要实现规模化存在一定难度。中国国内自主品牌市场影响力相对偏弱,推广应用同样存在难度。未来中国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的趋势之一,即着力打造以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系统集成企业为牵引,零部件及产业服务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积极推动发展创新性中小型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系统集成龙头企业,朝着规模化以及全产业链发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Ø 应用领域向细分工业、高端工艺、自动化程度低的行业领域延伸

    现阶段机器人系统集成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3C电子、金属加工等可批量化生产、利润较高的行业,市场中参与者众多,且大额订单已被头部外资企业占据,传统热门领域市场已趋于饱和。但机器人系统集成商作为机器人行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未来将向细分工业领域、高端工艺领域、自动化程度较低的行业发展。

    中国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发展趋势

    来源: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深度见解

    中国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市场中高利润、规模化行业领域如汽车制造已被机器人“四大家族”占领多数市场份额,中国本土系统集成商进入该类领域通常仅能提供低端制造工艺集成系统,利润薄且竞争激烈。未来,中国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可向一般工业领域扩张构建多元化发展战略或深耕某一工业领域,深度了解行业工艺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系统集成开发,获取更多利润。能够脱离低端工艺制造,将发展重心逐步转移至机器人本体研发或标准化系统集成研发的企业将有更大几率打破现有低集中度的行业现状及外资企业垄断市场的竞争格局,成为行业规模化头部企业。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