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奶粉是在牛乳或者动物乳等动植物成分的基础上添加了营养元素的一种粉状食品,可以为不同生长阶段的婴幼儿提供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成分。作为母乳的替代品,婴幼儿奶粉中含有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素,可以为哺育婴幼儿起到辅助作用。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婴幼儿奶粉可以划为不同的类别。分类标准有:基质、配方、国别、生产工艺、包装材料和适用年龄段等。
按基质来分的话,可分为牛奶粉、纯羊乳的羊奶粉、含牛乳蛋白的羊奶粉以及大豆基质粉。以配方来分的话,可以分为有机奶、普通奶和特殊配方奶。如果按照国别来分的话,分为中国本土品牌和国外品牌。按生产工艺来分,婴幼儿奶粉分为湿法工艺、干法工艺和干湿法复合工艺。奶粉的包装材料则有听装、纸盒装和袋装。适用年龄段则分为:0-6月段、6-12月段、1-3岁段和3-7岁段。
婴幼儿奶粉的分类
来源:沙利文研究院绘制
婴幼儿奶粉千亿市场规模,新生人数影响需求增速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婴幼儿消费市场,随着用户消费行为的持续升级,以及“ 全面二孩”等政策的实施执行,婴幼儿奶粉行业的市场规模呈持续增长的态势。2013年至2017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从798.0亿元增长至888.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7%,其中的因素有新生婴幼儿数量的增长、奶粉均价的提升和高端婴幼儿奶粉消费提升等。全面开放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执行,政策对于助推新生婴幼儿数量的增长有一定的迟滞,将于2017年至2019年之间引发一次生育高峰,这将直接推动婴幼儿奶粉消费需求的增加。在政府扶持、行业整合以及二胎政策松绑等利好因素下,婴幼儿奶粉行业发展前景仍然比较乐观,预计未来五年内将实现年复合增长率4.9%。
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2013-2022年预测
来源:fsTEAM软件采编,沙利文数据中心编制
发展历程:行业进入恢复期
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初创期(1949-1978年),快速发展期(1979-2007年),“三聚氰胺”曝光后的行业调整期(2008年)和行业恢复期(2009年至今)。
中国婴幼儿奶粉的行业发展历程
来源:沙利文研究院绘制
第一阶段是从中国建国到改革开放时期。在这一期间,中国尚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大量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收归国有,奶粉工业化生产处于初级阶段。然而这阶段奶粉的需求量不高,所以即便是奶粉产量不高的情况下也能满足奶粉需求。
第二阶段是奶粉行业快速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为奶粉行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1991-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中将乳制品工业列为主要行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从此国内奶粉行业迎来了“历史发展最好时期”。这段时期,国产奶粉占比达行业80%左右,国外奶粉行业也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三鹿逐渐成为国内奶粉企业的领头羊。
由于国内奶粉需求的大幅增长,而国内奶源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部分企业开始铤而走险造假,行业内陆续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比如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三元和光明乳业“早产奶”事件等。奶粉行业的高速发展产生了一些品质问题,风险也在逐渐累积。
第三阶段是行业发展的“分水岭”。随着“三聚氰胺”事件的曝光,奶粉行业多年来存在的品质问题全部爆发。这让国内消费者失去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国产奶粉陷入巨大的信任危机,消费者开始转向购买进口奶粉。此事件成为婴幼儿奶粉行业中的一个拐点,自此进口奶粉的市场占比迅速提升。
第四阶段是行业恢复期。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各奶粉企业努力促进国产奶粉的恢复,但由于行业内安全事件不断,国产奶粉恢复缓慢。2016年2月,国家食药监局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加大奶粉的检测频度,从季度抽检改为月度抽检。同年11月,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制度正式施行,大大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伴随着监管力度加大和行业竞争加剧,未来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将会逐渐提升。
上游原材料鲜奶为产业链核心,下游销售渠道多样化
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产业链包含了上中下游三个环节。其中,上游市场是由奶牛、羊养殖业、生鲜奶生产企业、乳制品原材料生产企业(如乳清粉、饴糖等)、饲料设备制造、挤奶设备制造以及包装奶粉所需的包装材料制造企业所构成;中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则是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下游市场中,商场超市、婴幼儿奶粉品牌专卖店、母婴用品店、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作为奶粉销售的重要渠道方,构成了整个产业链中关键的一环;需求端为婴幼儿奶粉的消费者。
中国婴幼儿奶粉产业链分析
来源:沙利文研究院绘制
婴幼儿奶粉企业的产品成本构成比例中,鲜奶占据约70%的成本费用。其余为乳制品原料、包装等产品。目前,市场上多数婴幼儿奶粉企业不参与原材料的生产,婴幼儿奶粉企业对奶源的采购采用多数以“可控非自有奶源基地”模式。即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不直接参与奶羊养殖、原奶生产环节,而是通过与目标地区的农户、养殖小区、规模化牧场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形成企业的奶源基地。
中国婴幼儿奶粉产业链下游由销售渠道方构成,主要参与者为商场、品牌专卖店、母婴店以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从婴幼儿奶粉各销售渠道占比来看,2017年, 母婴店销售奶粉占总交易量的32.0%,电商平台交易量占比为9.5%,商超占比约为33.0%。
中国婴幼儿奶粉销售渠道占比
来源:fsTEAM软件采编,沙利文数据中心编制
中国母婴用品店市场规模庞大,店铺数量多,由于母婴用品消费群体数量庞大,各省市地区均有大量门店参与市场竞争,格局分散。当前,中国未出现较为明显的母婴连锁用品店头部企业,但区域性较为明显,母婴店在中国东部地区及南部地区分布较广、普及度高,而中国西、北部地区由于经济因素,母婴店数量较少,但是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全面二胎和消费升级正推动婴幼儿奶粉行业需求回暖
为促进人口的合理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中国于2015年出台了全面二孩政策。相较于2011年出台的双独二孩政策与2013年出台的单独二孩政策,全面二孩政策进一步放宽了生育条件,有望提高中国的生育率。据沙利文数据显示,作为二胎政策红利的第一年,2016年新生人口数为1,786万人,第二孩生育率为13.0%,这两个数值皆为近10年来的最高值。其中,第二孩子生育率指每1,000个育龄妇女中全年生育第二孩次的活产婴儿率。2016年,二孩婴儿占新生婴儿人口总数的40.0%左右,而这一数字于2017年上升至51.2%。沙利文预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二胎生育率将持续上升,婴幼儿奶粉潜在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也随之逐步扩张,刺激奶粉销量持续走高。
中国新生人口数量与第二孩次生育率,2008-2017年
来源:fsTEAM软件采编,沙利文数据中心编制
中国许多家庭,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家庭,过去趋向于用自制米糊、果泥、蔬菜泥等食物代替母乳。这些食谱所需食材与制作方法都较为简单,在给宝宝提供营养的同时,也为父母提供了快捷的烹饪方式。得益于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如今家长更注重于婴幼儿食品的安全性与营养性。婴幼儿奶粉经过严格设计,旨在为宝宝提供均衡与全面的营养,这一特质符合当代父母的需求。基于消费者的理念与消费习惯的改变,中国家庭购买及使用婴幼儿奶粉喂养的比重将持续增加,从而刺激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的快速发展。
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全球市场战略规划副总裁兼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指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婴童消费市场,婴幼儿奶粉行业发展有着天然的优势,市场规模更是逐年递增,目前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已接近千亿元。伴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落实,二胎生育率将持续上升,婴幼儿奶粉潜在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也随之逐步扩张,刺激奶粉销量持续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