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级盐酸将成为盐酸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突破口
当前,中国盐酸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副产盐酸比重超过70%,高端电子级盐酸仍然依赖进口。伴随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盐酸下游市场表现低迷,行业整体产能过剩。加之环保压力的影响,部分盐酸中小生产企业或将被兼并收购,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盐酸行业发展重要出路。下游光伏、新能源、高端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快速发展,为盐酸行业转型指明方向,电子级盐酸有望成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盐酸行业定义及分类
盐酸是氯化氢(HCL)的水溶液,属于一元无机强酸,是氯碱工业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盐酸具有无色、刺激性气味、高腐蚀性、易挥发等特点,按照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盐酸属于腐蚀品。
根据质量分数不同,可将盐酸分为浓盐酸和稀盐酸两类。浓盐酸是质量分数超过20%的盐酸,在挥发性、酸性、还原性等性质上更强于稀盐酸。浓盐酸通常需稀释后使用。稀盐酸是质量分数低于20%的盐酸,常用于稀有金属湿法冶金、布料印染、食品加工、药品生产、金属加工等领域。
浓盐酸与稀盐酸对比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根据工艺流程不同,可将盐酸分为副产盐酸、合成盐酸和高纯盐酸三类。副产盐酸是化工产品在合成过程中形成的副产物盐酸,其为非按批量生产的盐酸。合成盐酸是以批量生产为目的制成的盐酸,是通过氢气与氯气燃烧后再用普通水吸收得到的盐酸,常用于生产工业产品。高纯盐酸是氢气与氯气燃烧后用纯水吸收得到的盐酸,是合成盐酸再一次提纯后得到的质量高、杂质含量少、技术工艺含量最高的盐酸。
副产盐酸、合成盐酸、高纯盐酸对比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盐酸产业链分析
盐酸行业产业链上游参与主体为原料供应商;产业链中游环节参与者为盐酸生产企业,是盐酸生产技术的所有者,负责盐酸生产与销售;产业链下游涉及维生素B3、氯化钙、氯化铵等合成产品生产企业
中国盐酸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上游:
上游为原料供应商,包括液氯和原盐供应商。原料供应商为盐酸合成提供氢气和氯气,原料占盐酸成本的50%以上,原料价格变动对中游盐酸价格的影响较大。2019年上半年,受液氯企业装置检修影响及下游终端开工情况影响,中国液氯价格在10元/吨-700元/吨之间波动。液氯作为盐酸合成的重要原料,占盐酸总成本的30%以上,其价格大幅波动对盐酸成本影响较大。部分盐酸生产企业通过产业链向上延伸,形成“液氯+盐酸/烧碱”一体化生产模式降低外购风险,给上游液氯供应商带来压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盐生产国与消费国,2018年中国原盐产量超过11,500万吨,盐酸上游原盐产能充足,中游企业具有一定议价能力。过去五年,中国原盐价格在400元/吨-800元/吨,属于正常价格波动,对盐酸成本支撑作用一般。
中游:
中游为产品生产企业。工业盐酸受物流运输、产品性质影响,具有一定运输半径,盐酸交易以各个省份为单位,存在价格差异。盐酸供应受联产产品烧碱价格波动影响较大,烧碱价格提高,盐酸产量将随之减少,从而带动价格上涨。此外,合成盐酸受副产盐酸冲击严重,部分副产盐酸纯度提高,且副产盐酸有政府补贴,相比合成盐酸,副产盐酸更具价格压缩空间。为解决出货问题,部分厂商存在倒贴运费出货情况。
下游:
下游为盐酸合成物生产企业。下游盐酸合成物主要应用于金属冶金加工、印染加工、食品加工、医药加工等领域。金属冶金加工是目前盐酸应用最大的领域,市场占比约54%。金属冶金加工行业整顿,盐酸需求量下降。在“一带一路”建设指引下,金属冶金加工行业对外建设进程加快,中国盐酸出口量有望提升。盐酸在印染工业中的占比约15%,印染行业是目前政府环保治理重点关注行业,短期内环保政策冲击印染行业,影响盐酸出货量,但从长远看,未来印染行业整顿不断完善,行业集中度提高,利好盐酸行业。盐酸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占比约7%。食品工业用盐酸成本占比小,价格影响程度低,应用盐酸的食品行业集中度高,盐酸企业下游稳定性高,出货风险小。盐酸在医药工业领域中的占比约3%。医药工业用盐酸纯度要求提高,助推盐酸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向高端电子级盐酸升级。
中国盐酸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中国盐酸销售额伴随盐酸产量和盐酸均价的变动呈现波动发展趋势,由2014年的25.4亿元下降至2018年的19.4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为-6.5%。2014-2016年,盐酸产量下滑幅度较少,但价格增幅较大,从2014年的199.3元/吨增长至2016年的254元/吨,推动盐酸市场规模扩大。2017年,中国盐酸价格呈现断崖式下降,由2016年的254元/吨下降至2017年的76元/吨,结合2017年盐酸产量下降明显,致使2017年中国盐酸市场规模同样出现大幅下滑。2018年起,中国盐酸行业开始回暖,主要得益于盐酸价格上涨明显、高端盐酸占比提升。虽然中国盐酸产量呈现出下降趋势,但行业整体仍然有很大市场空间,未来五年,中国盐酸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并于2023年突破38亿元人民币。
中国盐酸行业市场规模(按销售额计),2014-2023预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盐酸行业运行动态分析
Ø 进口盐酸数量下降,均价增幅大,出口盐酸数量上升,均价变动小
过去十年,中国盐酸进口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2.5万吨下降至2018年的0.4万吨,中国盐酸出口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0.7万吨增长至2018年的1.3万吨。虽然进口盐酸数量呈现出下降趋势,但均价增幅较大,从2008年的197.7美元/吨增长至2018年的5,150美元/吨,出口盐酸均价增幅较小,由2008年的122.7美元/吨增长至2018年的238.9美元/吨。中国盐酸产品进出口均价差异大是高端产品与中低端产品品质的直接体现。中国在高端电子级盐酸领域尚未全面突破,目前仍然依赖进口。伴随中国光伏、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市场对高端电子级盐酸的需求量增加,在中国电子级盐酸生产技术尚未突破的前提下,未来盐酸进口将不断向高端盐酸转移。
中国盐酸进出口统计及均价分析,2008-2018年
来源:中国海关,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Ø 中国合成盐酸价格呈波动发展趋势,整体行情走低
氯碱行业整体行情走势、副产盐酸过剩冲击合成盐酸市场、合成盐酸产能过剩等因素决定合成盐酸价格走低。2019年3月开始,受上游液氯价格上涨、联合产物烧碱价格上涨等影响,中国合成盐酸价格回暖。盐酸作为大宗商品,技术含量低,其价格受原料价格、联产产品价格、供需影响较大。受烧碱价格上升影响,中国盐酸产量短期内将下降,推动价格上涨,在盐酸、烧碱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下,联合经营盐酸与烧碱的企业将随之受益。
中国合成盐酸价格走势,2011-2019年6月
来源:WIND,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盐酸行业发展趋势
Ø 电子级盐酸将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相比副产盐酸等盐酸,电子级盐酸杂质少、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程度小,多被应用于光伏、新能源、高端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过去五年,中国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新兴行业对电子级盐酸需求持续增长将成为盐酸生产企业转型契机。
电子级盐酸市场潜力无限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Ø 副产盐酸处理市场有待挖掘
伴随着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等含氯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及氯碱工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含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物,副产盐酸产量不断上升,远超合成盐酸。副产盐酸处理市场有待挖掘,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副产盐酸循环利用有望成为化工行业发展关键。目前已有部分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开发多项副产盐酸解决方案,通过产业链延伸形成副产盐酸与下游产品打包销售的方式,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通过提纯副产盐酸,可扩大盐酸应用范围。此外,利用副产盐酸脱吸氯化钠,可充分利用副产盐酸,保证安全环保的同时也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中国副产盐酸处理市场未来发展方向
来源: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深度见解
受环保政策冲击、下游需求减少、联合产物烧碱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过去五年,中国盐酸产量呈现下降趋势。在环保政策持续加大影响下,预计未来中国盐酸产量将持续下降。虽然产量下降,但整体销售额有回暖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盐酸价格上涨明显、高端电子级盐酸占比提升等。同时伴随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副产盐酸利用率提高,副产盐酸应用领域将随之扩大,行业整体仍然有很大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