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趋严,机动车驾培行业进入优胜劣汰关口

    2019-05-31 13:37
    头豹研报

    中国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概览

    2022-10-21

    机动车驾驶培训是以培训学员的机动车驾驶能力或者以培训道路运输驾驶人员的从业能力为教学任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有偿驾驶培训服务的行业,涉及针对初学机动车驾驶人员、增加准驾车型的驾驶人员和道路运输驾驶人员所进行的驾驶培训、继续教育、驾驶教练培训以及经营培训场地等业务。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的双重推动下,中国机动车驾驶行业发展迅速。

    应试导向型培训服务以通过资格考试为唯一目标,对学员进行考试题库训练、实际驾驶考试口诀训练为核心,为学员提供快速获取驾驶证的服务。该模式提供的实际驾培服务时间较短,培训成本较低,无法对学员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驾驶技能培训,可能导致学员在获得驾驶证后仍无法独立驾驶,造成上路后的安全隐患。

    素质提升型培训服务强调提高学员的法规意识与实际驾驶技能,实现学员由理论学习到模拟驾驶,再到实际驾驶最终完成考试的全过程服务。目前,大部分驾培服务机构都开始导入并实施驾驶素质提升的培训课程,由于培训内容符合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并迎合了主管部门所提倡的服务模式。同时,该服务模式可以切实提高学员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文明行车意识,因此,在培训市场上广受学员好评。

    中国驾驶培训行业产业链

    来源:沙利文研究院绘制

    中国机动车驾驶培训市场规模,2013-2017

     来源:fsTEAM软件采编,沙利文数据中心编制

    沙利文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全国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数量达17,759户,教练车约85万辆,从业人员超120万人,若按照行业中普遍规定的每台驾培车每天可培训8小时,每个学员需完成达40个学时以上的教学任务。但从对全国驾校教练车辆使用率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超过12%的驾培车使用率在30%以下,将近27%的驾培车辆使用率为30%~50%,培训闲置显而易见。因此行业中存在各驾校内部资源配置过度、产能利用率低、生产资料浪费较大的情况。

    自公安考试部门取消考试名额限制后,致使部分驾驶培训机构为了抢占生源,恶意降价竞争,严重扰乱培训市场秩序,行业面临严重过剩、机构经营困难的局面。

    自2012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和公安部相继修改了《机动车驾驶培训与教学考试大纲》,先后两次修订《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资格条件》、《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技术要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等法规和标准。公安部颁布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内容和方法》等规定近年来不断发生变化。驾驶培训机构为了适应政策的变化、维护机构的生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些驾培机构为了面对政策变化带来的行业检查,选择采取投机取巧、偷工减料的手段,严重破坏行业的规范性。

    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全球市场战略规划副总裁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指出,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综合实力强的驾校有望逐步脱颖而出,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引领行业良性发展。尽管行业内现阶段呈现二、三级资质驾驶培训企业占主导的状态,但一级资质驾驶培训企业凭借良好的训练场地、教学车辆、完善的制度与品牌优势迅猛发展;三级资质驾驶培训企业无力应对激烈竞争,发展逐步滞后并被淘汰,数量占比持续下滑,预计未来一、二级资质驾驶培训企业将有效占领市场。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