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开启,智能驾驶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2019-07-16 11:03
    头豹研报

    中国智能驾驶行业概览

    2022-02-24

    全文字数:2776字 阅读时间:5分钟

    智能驾驶是结合智能硬件、云计算、高速网络、人工智能等产业以及汽车产业多项技术成果的新兴产业。通过对车体完全重新设计或在原有车型内加入部分智能控制系统,使车辆能够通过各类传感器、雷达等实现对路况信息的收集,通过算法与芯片进行分析与决策,实现自车道保持、障碍物避让、路线优化、交通信号识别等驾驶行为的自动化驾驶技术。智能驾驶对经济、自然环境、城市发展等多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不仅能够带动汽车以及周边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更能够提高交通出行效率与安全性,具备节能减排、提升社会效率、塑造智能化城市的潜力。


    智能驾驶技术不断提升,自动驾驶为智能驾驶的发展方向


    智能驾驶可分为L0至L5六个等级。该标准由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提出,是智能驾驶行业对自动化程度进行划分的通用指标。例如L3等级要求车辆给定设计运行域(ODD)下完成所有动态驾驶任务(DDT),车辆负责对周围环境进行监控(OEDR),而驾驶员时刻准备对系统提示的意外状况进行支援与接管(DDT Fallback),以确保车辆的安全行驶。根据上述划分标准,智能驾驶的智能化程度由L0至L5逐级递增。L0等级无需智能驾驶系统进行干预,因此又称为人工驾驶。L5等级是智能驾驶的最高等级,要求车辆在任意场景下实现对任意突发场景的处置,是智能驾驶的终极目标,可称为完全自动驾驶。根据系统对算力需求的不同,智能驾驶还可以分为基于ADAS与AI人工智能两大类。L3以下(不包含L3)的智能驾驶系统可称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包括自适应前照灯、泊车辅助等,其系统复杂程度较低、对人工智能的需求不强,各功能较为封闭、协同性低。而L3以及以上的智能驾驶系统对探测的准确度、车辆自主决策的有效性、各子系统协同工作的要求大幅提升,因此需要综合判断能力更强、智能化程度更高、信息集成更复杂的人工智能技术。

    自动驾驶各等级定义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多方参与智能驾驶汽车研发,两大发展阵营齐头并进


    智能驾驶产业链与传统汽车产业链相比更加复杂,涉及的供应商更多。在实现智能驾驶的过程中,雷达、摄像头等作为信息的采集与接收装置,负责车外环境的态势感知。而信息的分析与决策的下达层主要依赖于算法与芯片,是智能驾驶流程的信息处理环节。因此智能驾驶的产业链上游在传统汽车整车基础上增加了智能感知、决策与执行系统供应商,以及对智能驾驶系统起全面支持作用的高精地图与V2X网络设施与服务供应商。智能驾驶产业链上游为感知、决策与执行系统供应商、整车硬件供应商以及Tier 1 供应商。若整车厂商选择与智能驾驶系统提供商合作,例如百度与一汽合作研发红旗自动驾驶汽车,则整车厂商扮演整车供应商的角色。但由于多数整车厂商为谋求长远的科技竞争力而对智能驾驶系统进行战略性布局,因此部分整车厂商既可以为上游供应商,又可以为中游智能驾驶车辆生产商。智能驾驶产业链中游为参与智能驾驶技术研发以及零组件整合的整车厂、互联网厂商以及初创公司。智能驾驶产业链下游为个人消费者以及行业应用、出行服务商等。在个人消费层面,中国消费者目前能够购买到的最高等级自动驾驶车辆仅为L2级别,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厂商都未能实现开放路面的自动驾驶,因此目前产业链下游仍严重受制于上游技术的不成熟。

    中国智能驾驶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新一代ICT基础设施开始铺设,智能驾驶行业加速发展


    智能驾驶技术的持续发展需要ICT基础设施作为保障。智能驾驶技术当前正从“人辅助汽车”阶段迈向“汽车辅助人”,各方正努力将车辆的控制主体由人转变为车辆。为实现这一目标,车辆需要通过车辆与其他车辆、交通设施、卫星、云端等终端系统进行大规模数据交换,实现该功能的系统称为V2X,即Vehicle to Everything,V2X帮助车辆通过网络实现智能优化路线或应对各类交通状况,包括华为在内的网络硬件厂商已布局该领域。5G网络设施是提高智能驾驶系统路况探测能力的关键一环。中国已于2019年6月正式启动了5G商用,5G基础设施的全面铺开将为V2X提供高速网络通信,未来高精地图与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将使智能驾驶汽车能通过V2X获取更精确高效的交通信息。在智能驾驶相关行业积极参与V2X方案研发以及政府积极推动ICT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智能驾驶技术在未来将发展得更为迅速。


    支持政策相继出台,智能驾驶车辆路测进入关键阶段


    2015年5月,中国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汽车被归类为十大“大力推送重点领域突破发展”之一。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智能驾驶汽车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地位。2018年4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共同印发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规范主要明确了测试主体、测试驾驶人及测试车辆应具备的条件,以及测试申请及审核,测试管理,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等内容。与此同时,各个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自动驾驶路测政策,根据各城市自身实际条件对路测的测试主体、测试车辆、测试人员、事故处理等主要方面都做出了要求。

    中国智能驾驶行业相关政策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发展理念存在巨大差异,智能驾驶行业分化为两大阵营


    智能驾驶已经形成了跨越式发展与渐进式发展两大阵营。跨越式发展阵营以互联网企业以及初创型企业为主。其中互联网企业包括百度、腾讯、阿里等,初创型企业包括小马智行等。跨越式发展阵营以实现特定行驶场景中的自动驾驶(即L4或L5级别自动驾驶)为愿景,使自动驾驶的功能在试点场景下得到全方位应用,更加强调技术的前瞻性与未来的商业化潜力。由于自动驾驶的实现高度依赖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等下一代车载软硬件设施,跨越式发展阵营的厂商与汽车厂商和零部件厂商进行广泛合作,并通过吸引投资来支持基础技术研究,在技术成熟、成本下降之前,其单车辆固定成本与运行成本都将保持较高水平。

    渐进式发展阵营以汽车厂商为主。其中包括奥迪、一汽、蔚来汽车等。渐进式发展阵营以实现全场景部分功能应用为发展路线,在确保已有功能普适性的基础上逐渐向更高等级智能驾驶技术发展,具体表现为在市场方面推动ADAS向大众车型普及、在技术方面向L3等级迭代。这一路线有利于稳步提高智能驾驶技术的市场渗透率,同步推动消费者教育与市场规模的增长。由于技术实现难度不高,依靠目前已有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其单车辆运行成本较低。

    中国智能驾驶行业两大阵营及其特点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智能驾驶是汽车产业转型的未来方向,中国在传统汽车领域发展较为落后,为在智能驾驶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中国政府已经积极推进智能驾驶行业支持政策的出台,并积极推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智能驾驶汽车的商业化还需多方面条件的成熟,软件与硬件技术的成本降低以及技术可用性提高,同时高精地图与V2X网络需要在具有充足的数据储备的基础上提供服务,5G与智能化道路等基础设施应广泛地建设。伴随着5G商用的开启,中国智能驾驶行业将加速发展,未来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变革。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