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乘用车发展迅猛
中国乘用车企推出高端化车型产品,自主品牌汽车步入快速成长。打造高端汽车成为自主品牌车企的重要战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从开发低成本的汽车起步,从强大的竞争对手手中抢夺市场份额,自主品牌汽车的成长令人瞩目。此外,新造车势力均以打造高端汽车为起点,绿驰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等新造车势力发布高端汽车产品,如蔚来发布的量产汽车售价均在40万元以上。
乘用车定义及分类
乘用车是设计目的和功能主要用于运载乘客及其随身行李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其座位不超过九个。根据乘用车的使用用途,可将其分为基本型乘用车(又称轿车)、多用途车(MPV)、运动型多用途车(SUV)、专用乘用车和交叉乘用车:
(1)基本型乘用车(又称轿车):用于载送人员和物品,座位分布于两轴之间,强调舒适性,以乘客为中心;
(2)多用途车(MPV):由轿车演变而成,通常采用轿车的发动机和底盘,前轮驱动,尺寸比轿车大,内部空间宽敞,可乘坐5至9人;
(3)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城郊实用汽车,拥有旅行车的空间功能及装配货车的越野能力;
(4)专用乘用车:用于运载物品和乘员并完成特定功能的乘用车,具备完成特定功能所需的装备,如,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等;
(5)交叉乘用车:在功能上,即可搭载乘客,也可运载货物。
乘用车分类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乘用车产业链分析
中国乘用车行业产业链可分为三部分,产业链上游涉及汽车零部件,主要参与者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业链中游环节涉及乘用车制造商。产业链下游涉及汽车消费者。
中国乘用车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上游:
中国乘用车行业产业链上游涉及汽车零部件,主要参与者为乘用车零部件供应商。外资公司在零部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零部件供应商主要为汽车集团旗下公司,如华域汽车是上汽集团旗下的零部件供应商,海纳川是北汽集团旗下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公司在核心技术上相对落后,在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高技术附加值产品方面缺乏竞争力。中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多为依附整车公司的发展模式。
下游:
中国乘用车行业的下游参与者为乘用车消费者。乘用车的主要销售渠道为特许经营专卖店(又称4S店)、汽车交易市场、汽车超市、网络营销等多种模式,其中,特许经营专卖店由于成本较低成为目前主流的销售渠道。在汽车普及阶段,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情况将会影响乘用车的销量。目前,南方省份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常驻人口数量总体上高于其他省份。南方经济和人口的繁荣使南方成为乘用车消费的重心。车企发布南方战略,重视南方市场。
中国乘用车行业市场规模
得益于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中国乘用车行业发展迅速,销量呈上升趋势。2014年至2018年,中国乘用车销量由2,349.2万辆增长至2,371.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为0.2%,销量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未来,中国乘用车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中国乘用车销量,2014-2023年预测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未来,中国乘用车销量将保持稳定增长,并于2023年突破2,800万辆。行业持续发展主要受到以下三点因素驱动:(1)宏观经济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带动乘用车消费。(2)中国汽车保有量低,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仍有增长空间,未来销量潜力大。(3)新能源乘用车表现亮眼,展现转型升级良好态势。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和巨大潜力,显著推动中国乘用车的发展。
中国乘用车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Ø 宏观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
2014年至今,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逐步提高,为中国乘用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2014年至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641,280.6亿元上升至900,30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9 %,这反映出宏观经济运行良好,中国经济发展蓬勃。此外,2014年至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20,167.1元上升至28,228.1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8%,收入的上升增加居民购买力。
Ø 中国汽车保有量低,发展潜力大
在中国居民人均收入上升的背景下,汽车的普及程度逐步提高,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截至2018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达2.4亿辆。2018年,中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约为170辆,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00至800辆水平。伴随着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仍有增长空间。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中国乘用车需求量大,居民对汽车有更新换代需求。
Ø 新能源乘用车表现亮眼,展现转型升级良好势头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持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发展空间,汽车电动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和巨大潜力,显著推动中国乘用车的发展。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经历行业初步发展和快速成长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行业规模。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由2014年的7.5万辆增长至2018年的125.6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为102.3%。加速发展新能源乘用车是促进汽车产业转型重要方式。在发展节能和新能源已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中国的乘用车行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以新能源乘用车产品取代传统燃油车的乘用车变革正在发生。
中国乘用车行业驱动因素
来源: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乘用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Ø 确立电动化方向,新能源汽车竞争加剧
乘用车公司确立汽车电动化的发展战略,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将加剧。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为中国乘用车发展带来挑战,新能源乘用车已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在新能源汽车上升到国家层面战略的背景下,众多汽车厂商宣布大力投资和发展新能源乘用车。
Ø 乘用车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
未来,汽车智能化程度将提高,ADAS系统将成为乘用车的标准配置。乘用车智能化水平将提高,从L1级别自动驾驶向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发展。此外,乘用车智能化的渗透率将增加,ADAS系统将从豪华车的标准配置变为中低端车的标准配置。未来,随着传感器等核心硬件成本的下降,智能汽车的渗透率将逐步提高,乘用车智能化趋势凸显。
Ø 自主车企产品高端化步伐加速
伴随着中国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中国民众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推动自主品牌制定高端化发展战略。为赢得竞争优势,提升产品含金量,迈向价值链中高端,自主品牌车企积极向高端化转型。
中国乘用车行业发展趋势
来源: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深度见解
乘用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2019年,汽车消费疲软,乘用车行业变革加剧。在此背景下,中国自主汽车车企业制定高端化发展战略,提升品牌附加值,抢占高端乘用车市场份额。未来,自主汽车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自主汽车品牌将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发展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