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疾病本因,病理诊断面临巨大增长空间

    2019-10-11 10:21
    头豹研报

    2019年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概览

    2022-03-02

    政策需求技术齐助力,病理诊断业务快速发展

    政策支持、需求增长、技术赋能是促进第三方病理诊断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为顺应市场需求,提高医疗水平,整合病理诊断资源,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的成立。病理诊断作为疾病的最终诊断,对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确认、治疗、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恶性肿瘤发病人数逐年上升,带来病理诊断项目需求端的增长。AI技术为病理医生提供智能化辅助诊疗工具,提高病理医生诊断效率。

    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定义及分类

    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是为各类医疗机构提供病理诊断服务、出具病理诊断报告的独立设置法人单位,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病理科)。在医疗过程中,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承担病理诊断工作,运用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特殊染色等技术,结合病人临床资料,对人体器官、组织、细胞、体液及分泌物等标本进行诊断并得出病理诊断报告,为临床诊疗提供明确依据。在中国,提供第三方病理诊断业务的机构有两种:(1)专注于病理诊断业务的独立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2)主营业务包含病理诊断的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产业链上游市场参与者为医疗检验资源提供商,包括:检验仪器生产商、检验试剂生产商;中游环节主体为独立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和包含病理诊断业务的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下游环节涉及为患者直接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及政府部门。

    上游: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产业链上游市场参与者是医疗检验资源生产商,可分为检验仪器生产商和检验试剂生产商。由于检验试剂的特殊性,试剂需要搭配相应诊断仪器使用,上游企业业务一般同时涉及仪器与试剂两个领域。目前上游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外资企业最先占据中国市场,在中国市场发展良好,但伴随本土企业研发水平和工艺水平不断提升,中国企业产品更具成本优势,国产仪器与试剂逐步具备进口替代能力。因上游企业产品利润较高,技术壁垒低,部分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将业务领域延伸至产业链上游,采取“产品+服务”一体化的模式,以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中游:

    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中游包括独立的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和涵盖病理诊断业务的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原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评估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数量增加至759所,医学检验中心下的病理诊断实验室数量增加至207所,但市场集中程度较高,金域医学、迪安诊断、艾迪康三家企业实行全国连锁经营,份额占据整体市场的70%左右,其余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规模较小,采取区域性经营模式,或依托自身资源与渠道优势专注于部分检验项目。由于独立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处于成立初期,受到可辐射地域范围内业务量的限制,各独立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的市场份额基本保持一致,平分除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业务以外的市场。

    下游:

    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下游涉及各类医疗机构与政府部门。62%的病理医生就职于三级医院,大型综合性医院对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的依赖度较低,一般只将成本高的分子病理诊断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二级医院、基层医院、民营医院不具备复杂病理诊断项目的诊断能力,为避免病患流失,有较强的病理诊断业务外包动力。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除承接医疗机构的病理诊断业务外,还将业务拓展到政府部门,承担部分政府部门的司法鉴定工作。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14年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市场规模为7.4亿元,得益于政策环境和需求增长的支持,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2018年市场规模增长至23.4亿元。2014年至2018年,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3.3%。未来五年,政策支持、需求增长与技术赋能将是驱动行业市场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年预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Ø 市场需求加速释放

    中国患癌人数不断增加,加速释放第三方病理诊断行业需求。病理诊断是确诊癌症的主要依据,中国患癌人群基数大,每年因恶性肿瘤治疗产生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恶性肿瘤发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渐上升,45岁以上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率显著升高,发病人群年龄主要集中在60~75岁。中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持续增加,导致患癌人数也随之不断增加,未来将产生更多的病理诊断需求。

    Ø 政策扶持促进发展

    国家颁布政策促进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发展。中央政治局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病理诊断机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为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标准与资源。国务院提出“远程病理诊断”概念,推进医疗机构与第三方独立检验机构之间检验结果的互认工作,帮助基层医院解决病理诊断能力不足的难题。同时,在检验控费的大趋势下,国家政策助力病理诊断项目收费提升。

    Ø 医疗资源供需不平衡

    优质病理诊断资源集中于大型三甲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缺少优质病理诊断资源,但病患数量与就诊量日益增加,病理诊断资源与病患需求不平衡导致对第三方病理诊断的需求迫切。基层医疗机构普遍规模小,病理检验设备、技术、专业人才匮乏,无法满足病患病理诊断的需求。为避免病患资源外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选择与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合作。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驱动因素

    来源: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发展趋势

    Ø 连锁化布局,实现产业化发展

    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的发展趋势是加快连锁化进程,铺设地域覆盖广泛的病理诊断中心网点。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多集中于人口数量较多、经济发达、医疗资源密集、医疗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伴随“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进,患者向基层医院下沉,基层医院迸发更大的病理诊断需求,外包动力强。未来,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的发展趋势是实现连锁化经营,根据基层医院分布情况,在几个基层医院之间设置病理诊断中心,共建基层医院病理科,助力医院病理科提升诊断能力,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强化对下辐射服务。现阶段,中国已涌现一批开展病理诊断业务的第三方医学检验连锁企业,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的连锁化发展为独立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产业化进程提供借鉴。

    Ø  人工智能助力,推进“AI+病理”行业升级

    AI技术在医疗领域内率先应用于病理诊断业务中,并为第三方病理诊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方向。“AI+病理”快速发展主要依靠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在政策支持方面:AI技术被列为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各国竞争的新赛道,“AI+病理”是国家重点培育的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应用;在技术进步方面:数据库样本量增加、算法逐步完善、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能力提升,为“AI+病理”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发展趋势

    来源: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深度见解

    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医院诊疗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病理科诊断水平,中国医疗机构愈加重视病理诊断在危重病诊治中发挥的作用,导致病理诊断业务快速增长。在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和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与地区相比,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的市场份额占总体病理诊断业务市场规模的比例低,医院病理科有较大的病理诊断业务外包需求,因此,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行业存在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