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手上缺一枚钻戒,你的七夕节缺一个我

    2019-08-08 10:08
    头豹研报

    中国钻石饰品行业概览

    2022-02-23

    受益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及借贷软件的普及,钻石饰品行业迅速发展。2018年,中国钻石饰品行业市场规模已超800亿元。



    01.钻石饰品定义及发展历程

    钻石饰品是以钻石为原材料,辅以金银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首饰。根据饰品类型不同,钻石饰品可分为钻石头饰、钻石项链、钻石耳环耳钉、钻石手镯、钻石戒指、钻石吊坠等。


    从第一枚钻石的发现,到第一枚钻戒的产生,再到如今钻石饰品的普及,钻石经历了数千年的洗涤。


    钻石的起源

    世界上第一枚钻石产于约3000年前的古印度克里希纳河谷,随后古印度人民用一种树籽的重量定义钻石的重量,“克拉”出现。从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十八世纪初,印度一共生产了约300万克拉的原钻。直到十八世纪之前,印度历代君王是世界上唯一的钻石供应者。


    第一枚钻戒诞生

    1477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第一枚结婚钻戒诞生。奥地利国王Maximilian一世在与法国Mary公主订亲时,将一枚镶有钻石的指环戴在公主的手上,成就了历史上第一枚结婚钻戒,由此钻石成为永恒爱情的象征。


    钻石大国的更迭

    1725年,巴西首次发现大型钻石矿藏,随即取代印度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大钻石供应国。但到1880年,巴西的钻石年产量下降到5,000克拉。1866年,一个男孩在位于南非奥兰治河岸的德克尔农场发现了一颗重达21.3克拉的钻石,南非首次发现钻石。随后在金伯利发现规模巨大的钻石矿床,1872至1903年间,从金伯利及周围开采出的钻石产量高达2,000至3,000万克拉,南非取代巴西成为新的世界第一大钻石供应国。1888年,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公司—De Beers公司在南非创立,开创了现代钻石产业的先河。


    中国钻石的发展

    中国钻石发展至今仅有几百年历史。清朝道光年间(1820-1850),湖南西部农民先后在桃源、常德、黔阳一带发现钻石。鸦片战争时期,人们开始用现代技术打磨钻石,将其用于点缀珠宝首饰。1937年,山东临沂郯城金鸡岭发现了中国最大的钻石,重达281.3克拉,被誉为“金鸡钻石”。1977年,山东临沂县的一位妇女发现了中国现今最大的“常林钻石”,重达158.8克拉,现储存于中国人民银行。20世纪末,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世界文化也交融互联,西方赋予钻石的永恒爱情文化概念逐渐被中国大众接受,中国消费者开始热衷于钻石的购买与投资。


    钻石饰品发展历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02.中国钻石饰品行业产业链分析

    钻石饰品行业产业链上游市场参与者涉及钻石开采企业与切割企业,产业链中游环节主体为钻石饰品加工与销售商,产业链下游为钻石饰品消费者。

    中国钻石饰品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上游

    钻石饰品产业链上游市场参与者为钻石开采企业和切割企业。钻石开采企业是原钻拥有者,其将钻矿开采出来之后,通过分布在全球的钻石切割企业分销钻石毛坯。钻石切割企业将毛坯切割后销售至中游企业。


    钻石开采环节被三大毛坯钻开采商:De Beers(英国)、RioTinto(俄罗斯)、Alrosa(澳大利亚)垄断,三者拥有全球50%以上的原钻。切割环节则被比利时、安德卫普、以色列及孟买四大世界钻石切割中心垄断。上游企业盈利能力强,平均毛利率水平高于20%。


    中游

    产业链中游环节主体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国际知名品牌、港资品牌、中国本土品牌,其中国际知名品牌与港资品牌在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国际知名品牌以卡地亚、蒂法尼、宝格丽等为代表,面向高端市场,悠久的品牌历史、卓越的品质与良好的口碑是其核心优势,后来者难以超越,门店主要设立在一、二线城市,地域覆盖面较小。港资品牌以周大福、周生生等为代表,成立时间较内地品牌早,成立之初主要面向一、二线城市,近五年逐渐布局三四线城市,拥有固定的客户群体,在渠道拓展方面,多采用直营模式。中国本土品牌如通灵珠宝、周大生、谢瑞麟等,在渠道拓展方面多采用加盟、经销模式,成长潜力较大。


    下游

    钻石饰品属于高价低频消费品,购买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而品牌知名度高、产品质量好、设计新颖的钻石饰品更受消费者青睐。下游消费者对中游企业的关注点集中在以下两方面:(1)密切关注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及畅销货型制定相应生产策略;(2)注重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品牌知名度赋予钻石饰品价值,因此通过营销提高知名度对钻石品牌尤为重要。由于千禧一代已成为钻石饰品的主要消费者,社交媒体是其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中游企业可将产品广告植入社交媒体,提高品牌知名度。


    03.中国钻石饰品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中国钻石饰品行业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571.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8年的849.2亿元人民币,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0.4%。得益于中国经济的继续腾飞,居民消费意愿的持续增强及政策红利的层层落实,未来五年内中国钻石饰品行业的市场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中国钻石饰品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年预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04.中国钻石饰品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消费能力增强,客单价提升

    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支付意愿提升,购买能力增强,在挑选钻石饰品时,对于克拉数及设计感的要求提高,对价格的敏感度降低,导致钻石饰品的客单价逐年提升。同时,钻石饰品厂商设计水平逐渐提升,钻石饰品造型愈发多样与新颖,钻石饰品营销投入增加,提高了钻石饰品的附加价值,亦会提升客单价。此外,中国钻石饰品平均消费克拉数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条件下,人们倾向于购买克拉数较高且单价较高的的钻石饰品,驱动钻石饰品行业发展。


    消费观念转变

    伴随着消费者审美需求逐渐转变,婚庆饰品由传统的黄金饰品转变为更具个性的钻石饰品。数据显示,前十饰品品牌中黄金饰品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下滑,从2011年的 28.1%下滑至 2018年的18.4%。传统黄金饰品受制于设计守旧等因素逐渐丢失份额,为钻石饰品发展带来机遇。同时,钻石的购买不再局限于纪念家庭或恋人关系的重要时刻,也不局限于馈赠爱人,自发购买占比逐年提升,使用场景更加生活化。部分年轻消费群体通常会购买多件钻石饰品以满足不同场景的衣着搭配需求,购买频次提升。


    “种草神器”催热行业发展

    “种草神器”的发展驱动了钻石行业的发展。以“小红书”为例,小红书是一个真实用户口碑分享的社区,用户将购物体验记载于该社区,整个社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用户口碑库。在小红书上,随意搜索即可见大量用户对于钻石饰品购买的经验分享,不仅有各类品牌的钻石饰品的种草,还有诸多钻石饰品搭配心得,让更多不了解钻石饰品,不懂得如何搭配的消费者有了更多关于钻石饰品的了解。以小红书为代表的社区购物分享软件,无形当中提高了包括钻石饰品在内的各类产品的知名度,促进了大众消费。

    中国钻石饰品行业驱动因素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05.中国钻石饰品行业发展趋势


    线下仍是主要渠道,线上线下逐渐结合发力

    珠宝电商的兴起缓解了钻石饰品消费者与品牌间的信息不对称,成为行业不可或缺的经营渠道之一。但大部分消费者对实体店更加信赖,钻石饰品消费重体验、价值高的特点,导致其难以脱离实体渠道。因此钻石饰品的销售中短期内仍将以线下渠道为主,线上线下逐渐结合发力。


    定制化将成为行业主流

    传统的钻石饰品均是批量生产,样式同质化严重,被认为是没有灵魂,缺乏生命力的,无法吸引千禧一代消费者。未来,钻石饰品行业竞争将越发激烈,在市场冲击下,钻石饰品厂商必须寻找突破的新思路。人们追求个性化消费的趋势逐渐浮现,个性时尚、充满艺术气息的定制产品将成为钻石饰品发展的主流。


    二、三线城市消费能力提升

    在一线城市,钻石饰品品牌竞争激烈,高端品牌林立,市场趋于稳定和饱和,新企业若要立足市场,需耗费以往几倍的投入,同时尽管一线城市钻石消费的渗透率较高,但是购买频次和客单将都有望提升。此外,近两年二、三线城市政府不断出台人才吸引政策,新涌入人才以收入较高的年轻人为主,这类人群对于轻奢或重奢类产品的消费能力较强,恰为钻石饰品的目标消费者。二、三线城市人才的增加,将拉动对钻石饰品行业的需求,二、三线城市的钻石饰品行业发展潜力可期。

    中国钻石饰品行业发展趋势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06.深度见解

    中国钻石饰品行业发展向好,在珠宝电商兴起的背景下,线下钻石饰品销售渠道将逐渐发展,但鉴于大多消费者对实体店更加信赖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钻石饰品消费重体验、价值高的特点,其难以脱离实体渠道,因此钻石饰品的销售中短期内仍以线下为主,线上线下逐渐结合发力。同时,钻石饰品行业竞争将越发激烈,业内逐渐趋于饱和,在市场冲击下,必须寻找突破的新思路。而此时人们追求个性化消费的趋势逐渐浮现,充满个性的定制产品将成为钻石饰品发展的主流趋势。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