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素质教育——促进孩童发展的“实用主义”

    2019-07-10 11:36
    头豹研报

    中国少儿素质教育行业概览

    2022-02-23

    全文字数:3354字 阅读时间:5分钟

    中国少儿素质教育行业的用户主体为3-14岁的学龄儿童,行业以提高受教育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及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素质为目标,匹配多种教育模式,从而达到提升青少年的身体及精神素养、思维认知、创造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的作用。素质教育的细分赛道主要包括艺术教育、科创教育、生活素养等教育领域,伴随社会的发展及消费者需求的升级,中国少儿素质教育行业的种类将更加丰富。

    少儿素质教育行业分类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少儿艺术教育

    中国少儿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艺术课程内容,中国少儿艺术培训市场可以细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等教育项目,其中表演艺术培训市场发展最为火爆,也是高考艺术生最常选择的艺术形式。造型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篆刻等课程,旨在培养少儿通过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以及手段,创造出可视静态空间形象来反应社会现实与感情。

    表演艺术:主要包括演唱、舞蹈、乐器演奏等课程,旨在培养少儿的艺术表演能力,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艺术表演的教育及宣传效果更加直观。

    语言艺术:主要包括戏剧小品、播音主持、演讲、辩论等课程,旨在培养少儿的语言能力,从而支撑语言类艺术形式的表达。

    综合艺术:综合艺术泛指不同艺术成分组合而成的艺术,其中的各类艺术形式相互制约、互相渗透。综合艺术中又包含戏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等艺术形式。

    少儿体育教育

    少儿体育教育根据体育项目规则的不同分为个人体育项目、团队体育项目以及部分高端体育项目。个人体育项目:主要包括射箭、田径、拳击、乒乓球、游泳等课程,旨在提高少儿身体素质,认识自身潜能,增强体育技能。团队体育项目:主要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等团队协作课程,旨在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以及社交互动能力。

    高端体育项目:主要包括高尔夫、击剑、马术等体育课程,旨在培养少儿的内在涵养、气质以及人格的塑造。

    少儿科创教育

    少儿科创教育大致分为机器人教育、创客教育、科学教育等细分赛道,该细分赛道的行业参与者分为两类,一种是硬件供应商,如越疆科技、优必选,另一种是以内容为主的企业,如编程猫。目前,中国少儿科创教育赛道较成熟的落地模式为创客教育、科学教育和编程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手段,以素质教育为依托,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观与价值观,进行科研基础能力训练和科学技术应用的教育。

    少儿编程教育:少儿编程教育行业是STEAM教育下的新赛道。STEAM教育是集科学、技术、工程学、艺术和数学五个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教育。编程教育是较注重科创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形式,强调学科综合运用力和创造力。通过STEAM教育的学习,儿童可建立理论知识框架,并通过结合各类创客教育进行理论知识的输出,提高儿童的实践能力。作为STEAM教育领域下的新兴赛道,编程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目前资本关注度较高。

    创客教育: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创客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的创新、视野、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行为。

    少儿生活素养教育

    中国少儿生活素养教育包括少儿礼仪培训、少儿思维启蒙教育、少儿情商培养等细分教育项目。少儿生活素养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想象力、认知灵活性、逻辑推理能力,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此外,中国少儿素养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具有较大益处。

    少儿研学教育

    中国少儿研学教育是学校教育衔接校外教育的创新形式,是中国少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增长见识和阅历、锻炼意志、感悟人生、修为人格。中国少儿研学教育以旅行为载体,根据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科学合理设计安排研学旅行,使学游相长,学游共进,从而达到研学的教育目的。

    行业利好政策推动中国少儿素质教育行业发展

    自2006年起,政府持续致力于优化少儿素质教育体系,关于素质教育的利好政策频繁出台,政策不仅覆盖素质教育方向、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等方面,而且积极探索少儿素质新模式,推动素质教育从补充走向主流。政府旨在建立完善科学的人格评价体系,注重考察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能力,促进少儿的全面发展。2018年,政府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再一次对于中国少儿素质教育进行了梳理。《规划》将公立学校作为开展少儿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同时鼓励民办教育、积极探索社会力量与公立学校合作办学的新型商业模式。

    中国素质教育行业相关政策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在少儿素质教育行业利好政策持续放开的背景下,中国各地区校内课后服务市场逐渐开放,为素质教育机构入校服务提供便利。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坚决防止学校及家长占用儿童课后时间对其进行集体教学或变相补课,鼓励儿童将课后服务内容安排为自主作业、自主阅读、娱乐游戏、拓展训练以及适宜儿童的娱乐影片等课余活动;第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补助,严禁单位及教师个人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目前,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课后四点半”活动成效明显,各地方政府积极推进活动的开展与政策的实施。少儿素质教育行业的利好政策不仅为优质素质教育产品入校开辟了渠道,并且激发了素质教育培训机构的To B服务的发展潜能。

    “人工+人工智能”将更好的为素质教育服务

    伴随大数据、人工智能、立体化等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技术赋能少儿素质教育领域将实现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全面颠覆。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加深,教育行业长期存在的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得到了改善。人工智能技术在少儿教育领域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人机交互等。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老师可以从作业批改,试卷阅读等机械、繁琐的工作中解放。部分教师资源可以回归到更有价值的教育行为中,例如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创造力、学习能力等,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目的。优质的教师资源难以规模化复制,其作用无法通过技术赋能完全取代,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优质师资分布不均的行业痛点。此外,个性化学习、智能学习反馈、机器人远程支教等人工智能技术也将逐渐加深其在少儿素质教育领域的应用。

    立体化课程是教育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成果,立体化课程形态结构多元化,课程取向具有多样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课程与教学过程的一体化和连续性。并且教育机构可以利用立体化技术为学生提供课程定制化服务,并且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且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目的性的训练,不断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开启可定义、可测量、可传授的个性化教育模式,教育的中心也将从教师资源转移到学生自身,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伴随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教育大数据体量不断增加,其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且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教育大数据通过个性化、移动化、智能化等新型学习方式获取海量、实时的教育大数据。少儿素质教育机构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挖掘,可以对教育服务提供者、学生等不同受众提供精准画像,通过受众画像为需求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少儿素质教育机构还可以根据受众画像进一步调整企业的资源分布、寻找资源需求,从而实现资源布局的合理化。技术赋能少儿素质教育行业助力行业发展,但人工在少儿素质教育行业的作用同样不容忽略,因此“人工+人工智能”将推动素质教育的收获最大化,成为未来少儿素质教育的最佳解决方案。

    受益于“全面二胎”政策的开放,中国少儿素质教育行业潜在用户基数较大。同时,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将为少儿素质教育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提供良好的发展背景。家长对于孩子综合素质教育的关注度持续上升,中国家庭在孩子素质教育方面的投入费用的逐渐升高,推动中国少儿素质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