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与重生:《资管新规》下的资管机构该何去何从

    2019-10-28 16:09
    头豹研报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概览

    2022-03-02

    本文援引于报告《2019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精品报告》,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您可进行邮件咨询。


    《资管新规》落地,中国资产管理进入严监管状态

    2018年8月,中国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资管新规》,中国资管行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从长远角度来看,打破刚兑、净值型转化对个人投资者影响最大,中国的个人投资者资产配置会因此主动或被动地发生变化,资管机构如何去应对上述变化对于《资管新规》发布后资管行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市场规模在过去五年间整体呈现稳定发展、平稳上升的趋势,由2014年的20.5万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09.8万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78.8%。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定义及分类

    资产管理是指资产的委托人将其资产托付给受托人(资产管理人),由受托人按照与委托人签订的合同,以约定的方式、条件对被委托的资产进行运作与管理。其中,资产管理人主要包括银行、信托、证券、期货、基金、保险等金融公司,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的管理服务。委托人资产主要包括动产、不动产、股权以及其他的资产。

    依据募集方式的不同,资产管理主要分为三类:定向资管、集合资管和专项资管。

    Ø 定向资管:受托的资产管理公司与某单一客户签订定向资产管理合同,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进行投资。定向投资的特点是需要在资产管理合同中约定具体的投资方向,按照约定方向进行投资。

    Ø 集合资管:投资者集合一部分客户的资产,对该资产进行统一管理。集合资管是资产管理公司针对高端客户开发的理财服务创新产品,主要将集合的资产投资于业绩优秀、成长性高、流动性强的股票等权益类证券以及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Ø 专项资管:投资机构针对客户的特殊要求和资产的具体情况,设定特定的投资目标,为客户提供特定的资产管理服务,专项资管要求证券公司应当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经常与客户沟通。


    中国资产管理产业链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产业链由上至下可分为上游资金端,中游资管机构,下游各类投资标的。

    上游

    资产管理行业产业链上游是投资人各类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这三类资产中,由于金融资产具有流动性强、收益性高的特点,所以金融资产占据资产管理上游的主体地位。数据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可投资金融资产规模从2014年37.1万亿元增长至2018年70.4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17.3%。根据预测2023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可投资金融资产规模将达到130.9万亿,不断增长的可投资金融资产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据招商银行发布数据,2018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一千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规模已超过100万人,中国个人总体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112万亿元,资产管理市场将持续释放客观的增长潜力和巨大的市场价值。

    中游

    资产管理行业的中游主体为资产管理机构,负责资产的配置、提供投资建议或执行投资计划。在资产管理的中游,银行、券商、信托、保险、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等都具备对资产进行配置管理的能力,各金融机构纷纷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形成了中国资产管理市场“大资管”的局面。

    下游

    资产管理下游为各类投资标的,主要以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房地产、基金等产品为主。各资管机构依据相关规定投资于规定范围内的标的,如券商资管根据《资管新规》要求,资管产品可投资于标准化资产和非标资产。


    标准化资产包括以下四类:(1)标准化债权资产;(2)上市公司股票,属于标准化股权类资产;(3)标准化的期货期权合约;(4)公募基金。


    非标资产则采用排除方式进行界定,包括两类:(1)除标准化债权、标准化股权、标准化期货期权合约之外的债权、股权类资产,均属于非标资产;(2)除公募基金外,其他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机构发行的各类资产管理产品。保险资管机构的可投资的资管产品主要包括公募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私募股权基金、银行理财产品、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券商专项资管计划、其他保险资管机构发行的各类保险资管产品和中国保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


    不仅如此,在当前“大资管“的金融环境下,一些金融公司将资金投资到其他的金融机构,从而在金融市场上呈现出互相投资的情况,通道类业务发展迅速,使得各金融机构之间联系紧密、交互性强。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资管行业通道类业务规模达35.7万亿元。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资产管理有三方面的发展趋势:(1)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模式发生转变;(2)业务差异化、专业分工精细化;(3)资产管理行业与金融科技共生。


    《资管新规》的出台对于大资管时代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1)将对中国资管行业进行全面统一规范,推动资管行业步入统一监管时代;(2)加强防范金融风险;(3)强化金融对实体的支持。针对该现象,行业内各大资产管理机构陆续开始转变业务模式。例如:中粮信托表示将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降低传统盈利能力较弱的通道业务规模、规范风险较高的分级产品。同时调整业务结构、扩大主动管理类业务,以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


    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专业的人才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各大型资产管理机构已经形成了以银行理财为代表的配置型资产管理人和以券商、基金、私募机构为代表的专业型管理人分工。随着资管市场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未来机构专业分工的趋势会更加明显,社会资金经由配置型管理人汇总并决策配置方案,再交给专业型管理人负责细分领域投资执行,科学的资产配置与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将带动资产管理行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中国金融科技飞速发展,并呈现与金融业务加速融合的现象。通过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精度、优化体验等方式,金融科技全方位地深刻改变了金融行为、金融模式和金融生态,不断丰富了金融内涵和外延,改善了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发了金融领域的新的变革和发展


    深度见解

    随着《资管新规》的颁布,中国资管行业在政策收紧的背景下进入了调整周期,中国各资管机构应积极发展主动管理业务,打破刚性兑付,去通道,去杠杆,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有利于资产管理行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推荐阅读:

    不良资产处置趋于多元化,行业面临发展新机遇

    数字科技助力,严防金融欺诈

    供应链金融: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产物

    监管统一与专业化发展并驱,中国融资租赁行业“乘势起飞”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