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供应链中的稳定上下游业务往来,通过整合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对整个供应链里的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合作的供应商、经销商提供融资服务。
按照不同风险控制点,供应链金融可分为应收类融资、预付类融资、存货类融资和信用贷款。
应收类融资以核心企业的采购订单的长期稳定程度为信用依据。由于上游企业提供了核心企业的生产原材料,核心企业的延迟付款造成上游应收款项增加,因此上游企业是融资方。以核心企业订单长期稳定为基础,市场上已经产生了应收账款的保理、商业票据和质押融资等应收类融资产品。
预付类融资以下游经销商完成商品销售的能力为信用依据。由于下游经销商收货前需要预支付货款,需要承担预订商品造成的可用现金短缺,因此下游企业是融资方。在核心企业的商品销量有保障的前提下,金融机构通过预付类融资产品为下游经销商募资,在下游经销商完成销售并获得充足现金流后予以还款,主要产品包括保兑仓融资、开立信用证业务、担保提货业务等。
存货类融资与预付类融资同样面向下游厂商的预付款项,以产品在仓储期间的价值流失速率为风控重点。由于预付款类融资产品假设下游企业能够及时销售产品以获得充足现金流,部分销售周期长、流通率较差的产品需要更具针对性的融资方案。存货类融资与预付类融资的融资方相同,都为下游经销商,存货类融资的信用不再以短期内销量为依据,而以产品在存储过程中的价值流失率为判断依据。商品价值流失过快的情况下,企业获得融资难度更高。目前的典型产品包括融通仓融资等。
信用贷款是当前供应链金融理想的融资方式,其根据供应链衍生的数据信息所反映的业务可靠度为信用依据的融资方式。在物联网、电子商务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供应链的信息逐步标准化、常态化,使得供应链信息能过够被收集与跟踪,便利了供应链相关业务的信用档案的创建,供应链上需要融资的企业无需依托核心企业进行信用支持,实现信用的去中心化,极大促进了信用贷款业务的发展。
供应链金融分类
来源:沙利文研究院编制
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便利
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供应链金融提升了中小企业的融资便捷性,促进了对供应链内外企业的互动,激发了实体经济活力。
供应链金融带来的便捷性体现在融资门槛降低、融资速度提升以及融资成本减少三个方面。传统融资方式以不动产作为抵押,或以企业信用评级作为贷款发放依据。中国中小企业由于资质不足,获得贷款的可能性极低,无法针对供应链业务进行有效融资。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在于融资只面向稳定可靠的业务往来,不以中小企业的自身资产规模为依据,因此极大降低了其融资门槛;目前,供应链金融竞争日趋活跃,资金供给端由银行向银行、核心企业、平台等延伸,各类资本利用自身在供应链金融产业中的优势开始争夺市场份额。如京东作为综合电商平台,利用其现成的物流信息与资金信息,提供给卖方供应链金融产品。市场竞争将推动竞争各方进一步整合物流、资金流与数据流,在金融科技成果完成转化后,供应链信息将实现标准化,从而帮助中小企业提升融资效率,融资所需的人力、时间和风控成本也都将大大缩减。
市场参与主体趋于多元化,融资渠道丰富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以银行和产业链中龙头企业为核心,将龙头企业的高信用分享给行业上下游中的中小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发展的驱动下,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不断创新,第三方支付企业、B2B电商平台、供应链服务公司、物流公司及 P2P 平台等纷纷展开供应链金融战略布局。
银行传统的贸易融资以信用证和票据为主,以在有效期内的信用证以及未到期的票据进行融资借款为主,单环节融资的信息连贯度低,风控的关键点在于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而供应链金融是通过对供应链企业客户垫付采购款以及提前释放货权的赊销方式来进行融资,风控的关键点在于供应链上下游的关联度。通过供应链金融可获得渠道及供应链系统内多个主体信息,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进一步优化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资金流及经营管理效率。
传统产业的龙头企业积累了深厚的行业背景和上下游资源,利用其行业的优势来发展供应链金融,能为企业拓展收入来源。同时,行业龙头转变为供应链金融服务商,能帮助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良性运营,带动产业的持续发展。电商平台积累了大量、连续的历史交易数据,包括交易对手、交易周期及履约情况等,根据交易记录进行风险评估,发展供应链金融具有天然的数据优势。电商平台可以多渠道的接入资金,资金可以来自于银行、P2P平台或是平台自有资金。电商平台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基于真实的交易数据,确保贷款资金流向与交易行为一致,明确还款来源,打造资金闭环。物流作为连接供应链上下游的重要交付环节,其服务价值已经从单纯的物流服务逐渐衍生到电子商务、金融等衍生服务,物流公司通过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结合,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形成囊括物流、采购、分销于一体的一站式供应链管理服务,在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的同时还提供采购、收款及相关结算服务。
供应链金融融资方式趋向于数据变现与流量变现
数据变现与流量变现是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目前,企业的实体或账面资产是获得供应链融资的核心参考标准。伴随着市场的稳步发展与大数据平台的支持,数据与流量将成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变成可供抵押的新型资产。以位于下游的分销商或零售商为例,由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强,分销商或零售商通常需预付部分账款才可获得商品的销售权,对下游参与者的资金链形成压力。下游参与者与终端消费者接触较为紧密,掌握消费端的市场数据与客流量情况。市场数据与流量不仅可为中游核心企业提供转型升级的切入点,更可体现下游企业的销售与运营情况,反映企业的借贷风险与偿还能力。下游企业可利用数据与流量资源作为贷款抵押物,实现数据变现与流量变现。数据的功能强大,形成“用数据说话”的金融体系将是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发展重点。
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全球市场战略规划副总裁兼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指出,供应链金融是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共同证明核心企业业务稳定可靠的情况下,供应链金融以其作为信用依据,通过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补充,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资金压力,规避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促进实体健康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