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蕴藏大价值,助力中国金融降本增效

    2019-10-21 14:39

    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凸显价值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冲击下,中国金融行业进入数字化运营的转型发展新阶段,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金融科技正在以迅猛态势重塑中国金融行业生态,与金融业务的融合持续深化。金融行业是中国各行业中数据资源最丰富的行业之一,拥有适宜开展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基础资源,大数据技术成为了许多金融机构投资和应用的首选金融科技技术。

    大数据技术在中国金融行业的应用定义及分类

    大数据是指具有体量巨大、来源及结构多样、生成速度快、单位价值密度低、多变等特征,且需要使用非结构化数据库等新型数据体系结构才能有效处理的数据。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大数据技术在中国金融行业的应用可以分为精准营销类应用、风险控制类应用、监管科技类应用及其他类型应用。

    大数据技术在中国金融行业的应用产业链

    大数据技术在中国金融行业的应用产业链由上游金融应用大数据提供者及大数据基础设施提供商、中游大数据金融应用提供商、下游大数据金融应用使用者四大类主体构成。

    上游:

    大数据技术在中国金融行业应用产业链的上游环节有两类参与主体,即为大数据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提供原始数据的金融应用大数据提供者,以及为大数据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提供基础硬件产品、数据处理框架及数据处理资源的大数据基础设施提供商。

    中游:

    大数据技术在中国金融行业应用产业链中游环节的市场参与者为大数据金融应用提供商,通过提供大数据金融应用工具、提供大数据金融应用解决方案两类商业模式开展业务。在下游金融企业技术水平有限的情况下,金融企业更倾向于直接购买大数据金融应用解决方案,仅提供应用工具的商业模式逐渐弱化。

    下游:

    大数据技术在中国金融行业应用的产业链下游环节涉及大数据金融应用产品及服务的使用者,即金融企业。金融企业中,互联网金融企业拥有丰富的用户场景数据及较强的金融科技自主开发能力,议价地位强势。


    大数据技术在中国金融行业的应用市场规模

    在全球经济数字化发展浪潮下,受到宏观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大数据标准化体系逐步完善、数字应用普及率提高、大数据相关技术进步与升级等众多利好因素的影响,中国大数据产业整体规模在过去5年中持续扩大。由于金融行业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效果良好,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及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等方面容易见效,金融企业对大数据技术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带动该应用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148.4亿元提高至2018年的471.0亿元,年增长率达到33.5%。未来5年,随着大数据技术与中国金融行业融合深度提升,中小银行等细分市场潜力被不断挖掘,大数据技术在中国金融行业的应用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扩大。

    大数据技术在中国金融行业的应用驱动因素分析

    Ø 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水平提升

    2014至2016年,百度、阿里云及腾讯云先后取得了此前被雅虎等国际企业包揽的数据排序基准评估大赛(Sort Benchmark)中主要子赛项的冠军,反映了中国企业在分布式数据处理领域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为大数据平台实现对流数据的实时计算分析提供支持,有利于大数据技术满足低延时的金融应用场景需求。

    Ø 金融数据资源丰富,非金融数据资源增加

    金融机构通常会部署多个应用系统,这些系统在日常经营中持续产生和储存数据,积累了大量高价值的数据。近年来,中国数据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来自可穿戴设备、GPS、摄像头等设备以及社交、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应用的各类结构化及非结构化的非金融数据大量产生并储存。

    Ø 大数据人才供给增加

    为了更好地支持国家大数据行业发展,满足行业发展对大数据相关人才的需求,中国教育部自2015年起陆续批准高等院校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据计算及应用”等本科专业,增加了具备广阔视野及全面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具有金融业务知识基础的人才供给,有力地支撑了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及大数据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在中国金融行业的应用发展趋势

    Ø 中小银行市场进一步拓展

    截至2019年9月,已有3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及6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先后在集团内部组建金融科技公司,持续加大对大数据应用的投入。未来,大型银行的大数据应用将多由自身的金融科技公司承接,第三方企业难以介入。随着中小银行加快对大数据应用的布局,大数据技术企业有望在中小银行的细分市场进一步进行业务拓展。

    Ø 大数据流通便捷化,非金融类数据利用率提高

    中国政府一方面带头着力推动政府数据公开,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各类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的建设。未来,随着中国数据流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中国金融机构将可以更方便地通过大数据供应商或直接从大数据流通交易平台等渠道获取信用、交通、医疗、卫生、社保等大数据,通过进一步提高非金融类数据的利用率,提高精准营销及风险控制等金融业务的有效性。

    Ø 多维度风险覆盖,全面支持金融风险控制

    2018年,由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组成的中国金融监管新体系形成。随着金融市场严格监管趋势的持续,风险控制及运营合规将成为中国金融行业未来持续关注的发展重点。未来随着数据筛选及分析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大数据技术可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维度为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工作开展提供全面性支持。


    深度见解

    纵观金融行业的发展史,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重大科技创新的出现及应用都极大地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变革。大数据技术作为新一代金融科技的代表性技术之一,在未来与金融行业的融合深度将进一步提升,对中国金融机构的营销、风险控制等业务环节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