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游戏指利用计算机模拟产生的三维空间,使游戏用户能够自由与该虚拟空间的事物进行互动的模拟游戏。与传统游戏相比,VR游戏的拟真度与代入感较为强烈,促进用户的沉浸式体验提升。根据游戏内容划分,VR游戏可分为射击、竞速、角色扮演、休闲、体育、场景体验、策略、冒险等细分类别。VR游戏设备主要分为输出及输入设备:(1)输出设备主要包括VR头盔、VR一体机和VR眼镜。VR头盔是一种头戴式显示器,设备通过在佩戴者的左右眼屏幕分别成像,使用户获取带有差异的视觉信息,从而在脑海中对于观察到的画面产生立体感。VR一体机是具备独立处理器的VR头显,设备具备独立运算、输入和输出的功能,设备无需外接连线束缚,自由度较高。VR眼镜利用头戴式显示设备封闭用户的视觉,引导用户产生身处虚拟环境的感觉。
(2)输入设备主要用于监测用户行为动作,设备主要包括红外线监测摄像头,万向跑步机,手势捕捉手套等。输入设备中的操作设备包括游戏手柄,方向盘,模拟枪等平台操作输入设备。
VR游戏输出设备分类
来源:沙利文研究院绘制
各类型游戏与VR技术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
部分移动类型游戏的玩家对于游戏沉浸感、视觉冲击感等方面的需求较高。VR设备在该类型游戏中的应用将加重游戏氛围的渲染,引领玩家跨越虚实的边界,获得更加优质的感官体验。VR设备的发展推动了部分类型游戏与VR技术融合程度加深,其中较成熟的移动VR游戏包括FPS、RPG、AVG、ACT和RCG等。▲ FPS(第一人称视觉射击)类游戏玩家借助VR头盔调整游戏中的视角,使用可穿戴设备跑步或者行走可以同步控制游戏中的角色,举枪瞄准射击等所有操作如同实战,基于VR技术,FPS向玩家呈现出更加立体化的虚拟画面、紧张刺激的节奏氛围及真实的参与感。
▲ RPG(角色扮演)类游戏
玩家借助VR技术呈现画面并营造氛围,通过简单便捷的操作强化角色代入感。RPG类型游戏对于角色的沉浸感需求强烈,玩家可以融入到剧情故事中扮演其中的某个角色,感受游戏世界。
▲ AVG(冒险)类游戏
AVG游戏通常是根据推理小说、悬念小说、及惊险小说改编而来的平面探险游戏。该类游戏的传统玩法是载入图片、播放文字、音乐、音效、然后循环的老旧系统,导致玩家缺乏真实的代入感。但AVG类游戏借助VR技术以及诡异神秘的背景音乐营造阴森恐怖的场景氛围,玩家通过完成阶段性任务拉动剧情发展,并获得真实的情结体验。AVG类游戏利用VR技术实现的体验效果远比PC端更加有代入感。
▲ ACT(动作)类游戏
通过玩家控制游戏人物,并利用各种武器消灭敌人完成关卡的游戏,较注重打击的流畅性和真实感。动作游戏与VR技术的融合,使其在画面效果,氛围营造及操作体验等方面提高玩家的融入感。VR化的动作游戏使得玩家自如的操控角色,从而真实的体验游戏中的打击体验感。
▲ RCG(竞速)类游戏
通常是通过模拟各类竞速运动的比赛场景。该类型游戏的玩家以体验驾驶乐趣为主要诉求,速度是玩家追求的唯一目的。传统的平面竞速游戏是根据玩家的速度值控制背景画面的卷动速度,玩家需躲避各种障碍,并且在限定的时间内赶到终点。RCG类游戏与VR技术的融合将打破平面画质的制约,让玩家真正感受到“速度”的真实感。
利好政策助力VR游戏产业发展
自2016年以来,国家对于VR行业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国务院在颁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指出,积极研发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以及发展自然人机交互技术将成为政府发展创新科技产业的首要目标,并且侧重电视智能感知与认知,虚实融合与自然交互,旨在形成虚拟现实在工业,医疗,文化,娱乐等行业实现专业化和大众化的示范作用,培育VR产业。在实施“互联网+”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中,政府明确指出,针对国家VR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合作,推动VR相关及相互理论、共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坚持整机带动、系统牵引,围绕VR建模、显示、传感、交互等重点环节,加强动态环境建模、实时三维图形生成、多元数据处理、实时动作捕捉、实时定位跟踪、快速渲染处理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VR视觉图形处理器(GPU)、物理运算处理器(PPU)、高性能传感处理器、新型近眼显示器件等的研发和产业化。政府在VR游戏领域引导和支持“VR+”发展,推动VR技术产品娱乐等行业领域的应用,创新融合发展路径,培育新娱乐、新业态,拓展VR应用空间。VR产业利好政策延伸至虚拟现实的各个应用领域,例如,《文化部关于推动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中指出政府将鼓励游戏游艺设备生产企业积极引入体感、多维特效、VR、AR等先进技术,加快研发适应不同年龄层,益智化、健身化、技能化和具有联网竞技功能的游戏游艺设备。政府在推进“VR+文化”的战略中明确指出,将致力于丰富融合VR体验的内容供应,推动现有数字内容向虚拟现实内容的移植,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升级需求。发展虚拟现实娱乐产品和内容,提供多感官体验模式,提升用户体验。建设虚拟现实主题乐园、虚拟现实行业体验馆等,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政府在虚拟现实技术产业及VR游戏领域的额利好政策将推动VR游戏产业蓬勃发展。
VR游戏将改变玩家的社交方式
在网络游戏领域,玩家在游戏过程中的信息交互方式依赖于“基于键盘的文字输入”。游戏玩家之间的交流需依赖即时对话框,单一的社交方式难以满足玩家的沟通需求。多人互动游戏的发展以及空间定位和多人交互技术的提高将激发游戏的社交属性,满足多用户间的协作和交流,有效解决单人VR体验的不足,提升娱乐体验。VR游戏的出现将改变PC端、移动端等依靠文字输入或语音的单一社交方式。玩家在佩戴VR设备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无法调用其他软件,导致玩家的社交过程必须在VR游戏中进行。同时,VR附属的体感游戏控制器及定位装置,可以真实模拟玩家的肢体动作和动作表情,结合语音交互功能赋予玩家生动而高度拟真的虚拟形象。VR游戏解锁“肢体语言”,使得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扮演真实的自己,用声音、肢体动作进行社交活动。VR游戏社交方式的更替将使玩家感受“返璞归真、剥离机器”的真实娱乐体验。
沉浸感、全景环境的运用将成为VR游戏的策划重点
未来,VR游戏策划将重点围绕沉浸感、全景环境的运营、基于相应操作设备的交互等方面进行创新。VR游戏与传统游戏的本质区别是其为玩家带来的真实沉浸感,因此沉浸感的营造将成为吸引玩家的关键。沉浸感的营造主要体现在游戏场景的美术设计和音效,通过逼真的画质、光影效果和匹配的音效将进一步强化玩家在游戏过程中的沉浸感。全景环境运用将为VR游戏玩家带来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传统游戏一般基于平面2D屏幕展现,画面区域相对固定,游戏场景的逼真程度无法让玩家产生较深的沉浸感。但全景环境的运用将为玩家提供360度的全景画面,将为玩家提供各个视角的画面展示,提升沉浸感获得优质的娱乐体验。
目前,中国VR游戏产业的操作设备并未设有统一标准,基于各厂商成本、技术实力的限制,硬件标准混乱的现象日益明显,导致人机交互体验出现延迟等状况。优质的VR交互体验应符合人体最自然的本能和动作习惯,解决玩家在娱乐过程中的不适应感。另外,交互和内容的匹配与契合较为重要,因此在游戏的策划中,设备厂商也将积极寻找与内容开发商的深度合作。
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全球市场战略规划副总裁兼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指出,伴随网络游戏技术的发展,玩家对于游戏的体验式需求逐渐增加,并且更加倾向置身于真实的游戏环境所带来的娱乐体验。虚拟现实游戏具有较强的的互动性和沉浸式的游戏环境,能有效丰富玩家的娱乐形式。虚拟现实技术使玩家与游戏角色合二为一,引领玩家跨越虚实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