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领下环保新型市场高速发展
在中国宏观经济快速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垃圾分类重要性日趋增强。垃圾分类可使更多垃圾资源化,缓解由垃圾填埋带来的占地问题及垃圾焚烧引起的环境污染难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自2017年开始,中国政府持续开展城市垃圾分类回收试点,推动垃圾分类运营行业高速发展。
垃圾分类运营行业定义及分类
中国垃圾分类运营行业包括垃圾分类服务、垃圾分类咨询、垃圾分类宣传、垃圾回收处理对接服务。垃圾分类运营通过将生活垃圾或工业垃圾进行具体分类进行回收利用获得收益,在中国是一种新兴行业。行业兴起得益于2017年3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颁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中“在中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要求。与政府合作开展的中国垃圾分类运营行业的商业模式包含以下三类:(1)垃圾分类及环卫承包一体化。垃圾分类运营企业通过收集、运输、处理、利用区域(通常以区或县为单位)内的生活垃圾,并承包路面保洁、厕所管理等环卫相关业务;(2)垃圾分类单独市场化。政府仅将垃圾分类投放业务单独外包给相关企业,进行市场化试点;(3)垃圾分类产业链化。垃圾分类运营企业整合垃圾分类中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通过回收及焚烧发电盈利,形成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新型运作模式。
中国垃圾分类运营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垃圾分类运营行业产业链主要可分为上游原料供应、中游分类运营和下游处置再生三个环节。
中国垃圾分类运营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上游:
产业链上游涉及垃圾收集企业、垃圾清运企业以及环卫设备制造企业等。上游行业内企业主要为垃圾分类企业收集垃圾、运输垃圾、制造垃圾收集装备等。
中游:
垃圾分类运营行业中游参与主体为垃圾分类运营企业,主要业务为对已收集的垃圾进行分类,并转交给垃圾处置企业。现阶段垃圾分类项目以试点项目居多,整区推进项目较少,服务金额低,年限短,一般在百万级,通过PPP模式进行。现今情况下,垃圾分类运营企业主要依托环卫一体化项目推广运营垃圾分类项目。
下游:
中国垃圾分类运营行业产业链下游主要包括垃圾处置及垃圾再生利用企业。中国垃圾处置主要依靠填埋与焚烧。当前中国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中,63.0%的垃圾依靠填埋处理,34.3%的垃圾通过焚烧处理。而通过垃圾分类运营企业,垃圾中以塑料、废纸及废电子产品为主的可回收垃圾运送往垃圾再生利用企业,达到回收利用的效果。
中国垃圾分类运营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垃圾分类运营的全面推行将重置生活垃圾处理产业链,其中前端收集、中端分类、末端处理回收等环节的社会及国家投入将呈现增长态势。由于垃圾分类当前普及度较低,全面推行仍存在一定阻力,短期内难以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中国垃圾分类运营市场规模从2014年至2018年间由67.8亿元增长至129.3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7.5%。
中国垃圾分类运营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年预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垃圾分类运营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Ø 中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激发了城市各方面对垃圾分类运营的需求,进而推动中国垃圾分类运营行业发展。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镇化率稳步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8年间,中国的城镇人口数量从64,512万增长至83,137万,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2.9%,城镇化率从48.3%增长到59.6%。城镇化进程加速,中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生活垃圾量也不断加大。在政策的推助下,垃圾分类处理率将进一步提高,带动整体垃圾分类运营行业快速发展。
Ø “互联网+”垃圾分类
“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新型垃圾分类运营模式有效推进垃圾分类运营行业发展。城市垃圾分类运营在物联网技术的加持下更加高效透明:在前端,垃圾分类运营企业通过鼓励用户垃圾分类并赠予可兑换奖品的APP积分,有效激励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在中端,通过放入回收箱前对垃圾的种类及重量记录,废品品类、数量、地点分布可达到全面数字化;在后端,垃圾流向及资源化利用等信息一目了然,便于下游企业制定商业策略。互联网最可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实现线上信息流和线下物流的统一。
Ø 社会积极配合国家推动垃圾分类
分类可使更多的垃圾资源化,减少由垃圾填埋带来的占地问题及垃圾焚烧引起的环境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自2017年始,中国政府持续开展城市垃圾分类回收试点,推动垃圾分类运营行业高速发展。在第一批垃圾分类试点的46个城市中,上海、厦门、深圳、宁波、广州、杭州、苏州、北京等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覆盖居民小区数已达70%以上。社会各界对垃圾分类的积极响应有效推动垃圾分类运营行业持续增长。
中国垃圾分类运营行业驱动因素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垃圾分类运营行业发展趋势
Ø 环卫一体化
随着垃圾分类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市场从社区试点逐步向收运一体化发展。环卫一体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作业方式一体化,垃圾分类一体化、城乡环卫一体化:(1)作业方式一体化指区域内的环卫服务作业,包括从分类、清扫、保洁、运输、中转、最终处理等的全过程,都由一家主体进行,有助于明确责任主体,减少不必要的摩擦成本,提升整体作业质量;(2)垃圾分类一体化指将垃圾分类与环卫服务结合进行,有利于打通环卫服务上下游的产业链,建立再生回收体系,完善与垃圾分类相衔接的终端处理设施;(3)城乡环卫一体化指将城市与农村的环卫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科学有序地开展环卫服务,对彻底解决农村“垃圾围村”、环境脏乱差起到引领作用。
Ø PPP模式引领垃圾分类进入新时代
PPP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模式,将PPP模式应用于垃圾分类市场化项目是垃圾分类运营的趋势之一。该模式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PPP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促使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广泛用于危废处理及生活垃圾分类运营行业。截至2018年底,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已开展垃圾分类PPP项目12个,以PPP项目也在持续增加。
Ø 厨余垃圾处置器的运用
中国厨余垃圾总量大且种类复杂,除常规食物渣外,时常混杂玻璃碎片、木筷、塑料包装等。中国厨余垃圾中食物垃圾含量约为86.5%,包含13.5%的塑料、金属、木料等杂质。中国厨余垃圾主要处理方式主要分为两种:(1)餐饮营业点将厨余垃圾运至城郊的小型饲养场,用以喂养家禽;(2)普通居民将厨余垃圾都混入生活垃圾,垃圾处置企业作填埋处理。利用餐厨垃圾来喂养家禽,有风险会将餐厨垃圾中的细菌传染给家畜,当家畜被烹饪后会使用餐者患病。厨余垃圾处理器不排放污水,不会对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系统造成额外的负担,有利于减少社会环保压力,同时也降低了厨余垃圾处置费用,是垃圾分类运营行业的新选择。
中国垃圾分类运营行业发展趋势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深度见解
垃圾分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需消耗大量人力物力配合完成。中国垃圾分类行业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巨大。在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的政策背景下,中国垃圾分类运营企业需要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抓住国内环卫和垃圾处理市场大发展的有利契机,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才可增强整体盈利能力,实现发展突破。
推荐阅读:
环保最强风口下,生物质能发电将迎来“最好时代”
环保政策趋严,工业废水处理行业进入重点发展时期
“你是什么垃圾?”——生物可降解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