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机器人走入家庭 ,个人消费者成市场爆发点
穿戴式康复机器人,又称外骨骼机器人,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用户体验、轻质便携、可定制等优点,受到个人消费者的青睐。 中国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数和老年人口数众多,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和居民医疗保健意识提高的背景下,个人消费者将成为康复机器人的市场爆发点。
康复机器人定义及分类
康复机器人指用于行动障碍治疗和辅助行动的医疗机器人。这类机器人是医疗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结合,工作原理为运用力传感器检测机器人和患者的身体部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对患者进行控制,在此过程中对使用者的肢体提供支撑或进行牵引,帮助患者恢复运动障碍或辅助替代身体机能。
康复机器人可按机器人的功能进行分为三类:牵引式康复机器人、悬挂式康复机器人、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康复机器人分类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康复机器人行业产业链分析
康复机器人行业产业链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产业链上游市场参与者主要为康复机器人核心部件供应商,主要包括硬件生产商和软件供应商。产业链中游环节主体为康复机器人研发、制造和生产商,是康复机器人设备的技术所有者。下游涉及终端消费群体,包括医疗机构、养老院、疗养院和个人消费者。
中国康复机器人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上游:
康复机器人作为一种高度技术密集型的机器系统,将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康复机器人对于核心部件的要求极高,不仅要求性能卓越还需具备高安全性。康复机器人的上游主要由三大核心部件构成,即伺服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
下游:
康复机器人的目标客户群体主要可分为两类:机构客户和个人消费者。机构客户包括私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私立医疗机构采购周期较短,采购流程相较公立医院短。公立医院大多以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环节较多且复杂,需要采购康复机器人的科室主要有骨科、康复科等。个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通过厂家直销或代理商销售的方式获取康复机器人的使用者及其亲属。
中国康复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中国的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医疗设备的行业规模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2014至2018年,中国康复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0.9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9.1%。康复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长很大。年复合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1)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医疗器械,中国康复机器人的研发、制造能力不断提升;(2)国产康复机器人较国外同类产品在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3)在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康复机器人行业也将不断向高端医疗机器人和世界领先水平发展。未来五年,康复机器人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中国康复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年预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康复机器人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Ø 不断增长的下游需求直接带动行业发展
公众不断增长的康复机器人需求使康复机器人市场潜力不断增加,将直接带动行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中国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数众多。根据2007年5月国家统计局和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发布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07年,中国残疾人口数为8,296万人,其中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数为2,297万人;(2)中国有康复需求的老年人口数增加。2015年,中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为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城乡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为15.3%,其中康复护理的比例为11.3%;(3)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和居民医疗保健意识的提高。2017年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451.0元,占比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7.9%,与上一年相比增长11.0%。
Ø 技术突破推动康复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
中国康复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使国产康复机器人的产业化和临床应用成为可能。中国产康复机器人的陆续上市促进其在机构用户和个人用户中的普及,国产康复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逐渐扩大。康复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核心算法一直处于保密状态,中国康复机器人厂商不断开发算法和系统并取得技术突破。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康复机器人的技术不断创新,产品会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价格性价比,进一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从而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Ø 不断增加的纳入医保的康复项目
医保覆盖的康复治疗项目不断增多,将对康复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针对康复机器人行业十六年从业背景的资深专家访谈中得知,2016年3月,中国人社部、国家卫计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是驱动康复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医疗改革在“十三五”期间进入全面深化阶段,未来频出的利好政策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康复机器人行业驱动因素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康复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Ø 产品易于操作化
中国康复机器人正朝着易于操作的方向发展。在科技的进步和外骨骼式机器人的发展的背景下,用户体验良好、轻质便携以及减轻治疗师工作强度方面成为康复机器人发展的趋势和重点。在用户体验方面,通过电机带动外骨骼机器人,患者在使用时无需承担机器的重量即可完成行走、上下楼梯等动作。新材料在康复机器人中的应用,使其更加轻巧。运动控制策略可帮助治疗师通过手持遥控器来控制患者上下移动,将患者从轮椅到康复机器人的挪动工作自动化,大幅降低治疗师的工作强度。
Ø 产学研结合助力行业发展
康复机器人企业与高校合作,推动产品创新升级。康复机器人企业借助中国高校创新性科研成果,生产自主研发的高端康复机器人,提升行业技术水平,推动技术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这种“产学研”合作模式下,企业借助高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加速产品产业化。这种模式可发挥双方的协同效应,同时也体现企业对于创新的重视和需求。未来,产学研合作模式将成为助力行业发展的趋势。
Ø 产品智能化趋势凸显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技术的推动下,智能化训练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未来,康复治疗师将从传统的一对一治疗方式中解放出来,智能训练的决策系统将会得到应用。在训练开始前,机器人可为使用者进行评估,得出定制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并根据用户自身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训练模式,如运动控制训练、主动或被动训练模式、肌肉功能训练、肌肉控制训练等。人工智能算法将会运用到训练模式的制定中,加速模式制定,帮助患者制定最佳康复训练方案。
中国康复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深度见解
康复机器人帮助使用者进行康复训练和实现行动功能替代。其中,外骨骼机器人同时具有辅助运动和训练治疗的功能,可通过模拟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同时可培养患者的自主运动意识,因为其具有便携性的特点,成为个人消费者的选择。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技术将进一步运用于康复机器人,助力康复机器人智能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