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2731字,阅读时间:5分钟
3C数码增长疲软,新能源汽车仍是负极材料坚强后盾
以智能手机为主的3C数码产品需求饱和,使锂电池负极材料厂商只能将目光投向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领域,大力发展高性能负极材料,试图抓住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机遇。然而,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潮让企业的焦虑上升,近日以来纯电动汽车自燃事件更是火上浇油,当前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企业不得不思考究竟如何把握新能源汽车这一炙手可热的焦点才能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维持稳健的成长。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定义及分类
锂电池负极材料是锂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在锂电池中起能量储存和释放作用,主要影响锂电池的首次效率、循环性能等。
锂电池负极材料根据其负极活性物质的不同可分为碳系和非碳系负极材料两大类。碳系负极材料具体可分为石墨、硬碳、软碳和石墨烯等负极材料,其中石墨材料可进一步分为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和中间相碳微球;非碳系负极材料包括钛基材料、硅基材料、锡基材料、氮化物和金属锂等。
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分类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产业链由上至下,可依次分为上游原材料、设备、外协加工服务提供商、中游负极材料生产商以及下游锂电池电芯生产商。
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上游: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的上游参与者是原材料、设备和外协加工提供商,其中,原材料种类繁多,供应商主要为石油焦、针状焦、沥青焦等石油、煤化工企业以及天然石墨、钛、硅等矿石材料加工企业。设备提供商主要提供球磨机、反应釜、窑炉、石墨化炉和粉碎机等设备。外协加工服务提供商主要为石墨化加工等炭素企业。
中游: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的中游为各类型负极材料生产商,目前主要分为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生产商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商两大类,天然和人造石墨类负极材料占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比例约90%。由于中国新能源纯电动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动力锂电池市场需求量显著高于3C数码锂电池,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需求量逐年升高,占中国负极材料市场出货量的比例达70%,显著高于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市场份额占比。
下游: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下游为锂电池电芯生产企业,具体可分为3C数码锂电池、动力锂电池和储能锂电池企业。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主要用于3C数码产品消锂电池领域,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领域。3C数码锂电池企业对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的需求主要由3C数码产品的市场需求驱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市场与下游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行业的关联性较高。
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其中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增量明显。新能源纯电动汽车产销量的爆发推动了动力锂电池相关行业快速发展,受动力锂电池市场需求的大幅上升,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市场需求显著增长。2014年至2018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规模从33.2亿元迅速增长至109.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4.8%。
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环境下,作为全球动力锂电池主要供应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中国锂电池企业销售规模将保持增长态势。此外,随着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3C数码电子产品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带动3C数码类锂电池需求量的增加,受益于锂电池下游需求的持续上升,未来五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规模(按销售额统计),2014-2023年预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Ø 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势头不减
随着全球能源供求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凸显,发展节能环保相关行业被各国予以重视,作为创建节能环保社会的关键一环,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共识。全球各国政府以及车企陆续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规划,引导和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锂电池作为理想的动力电池类型之一,受到各国政府和车企大力认可和支持,作为锂电池的核心部分,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
Ø 5G和物联网发展带来潜在增长点
智能手机作为3C数码产品锂电池最主要应用领域,近年来市场渗透率趋于饱和,智能手机销量持续下滑,市场进入存量替代阶段,这导致3C数码领域锂电池应用增长乏力。然而,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3C数码产品锂电池领域有望迎来潜在发展机遇。
Ø 新一代负极材料兴起,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提升
随着中国新能源纯电动汽车补贴力度的降低以及补贴门槛的进一步提高,纯电动车企对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需求持续增加,作为影响电池性能的核心材料之一,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和技术要求也随之升高。随着高端负极材料受到日益追捧,占领主要市场份额的头部企业有望改善负极材料业务的盈利水平,提高行业整体盈利水平。
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驱动因素
来源: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Ø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渗透率持续提高
近年来以智能手机为主的数码电子产品市场增长缓慢,而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需求大幅释放,适合于动力电池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占石墨负极材料的的比例逐年提高。随着全球范围内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销量的进一步释放,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应用比例有望在未来几年保持上升态势。
Ø 石墨化工序自主化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锂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一般委托炭素厂完成石墨化外协加工。石墨化外协加工费用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成本的30%以上,因此控制石墨化加工费用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厂商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不断成熟,负极材料厂商的成本控制意识和能力提高。为降低生产成本波动风险,自主建立加工配套、降低外协加工依赖成为负极材料厂商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Ø 新型负极材料发展需求升温
随着数码电子产品的升级和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对续航里程的进一步要求以及国家政策的引导,锂电池负极材料厂商对推出具有高容量、高倍率、高功率、长循环寿命和高充电效率等性能特点的负极材料的意愿更加强烈。发展新型负极材料,突破传统负极材料性能理论极限成为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企业占据未来市场领先地位的战略目标。此外,随着新一代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覆盖,数码电子产品的功能和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对电池容量、效率和续航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为充分满足新一代数码电子产品对锂电池性能技术的要求,锂电池负极材料厂商开发新型负极材料的进程加快。
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来源: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深度见解
受到下游锂电池应用的推动,发展高性能高容量负极材料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企业占据未来市场和赖以生存的关键。在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高涨的背景下,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企行业在享受丰厚发展红利的同时,也需牢牢把握未来发展趋势,持续提升产品技术水平,以应对未来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