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属于社区建设和发展相对高级的阶段,可以较好的平衡人与物、社会与政府、个人与组织、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各种需求。智慧社区是注重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概念,通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社区家居、社区物业、社区医疗、社区服务、电子商务、网络通信等整合在一个高效的信息系统之中,实现社区居民日常生活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互动化。
智慧社区特征:自动化、以人为本、公共性和内生发展
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服务管理智能化强、人性化程度高的新型社区形态。与传统社区相比,智慧社区具有以下特征:
与传统社区不同,智慧社区通过先进的感知技术全面感知与互联人和物的相关信息。各种传递感知系统、无线网络系统和移动终端系统等组成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智慧网络,在智慧网络的赋能下,传统社区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升级。
智慧社区较传统社区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人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智慧社区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更好的满足人们在“吃、住、行、娱”等方面的需求,让人们可以更好的参与社会,实现更有效的工作和生活,让各个社会层面的群体都可以享受到智慧所带来的便利性。
智慧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最重视的是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的需求,以人们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提高和改善公共服务能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内容更为丰富、使用更为便捷、成本更低、品质更高且人性化强的公共服务。
智慧社区是一种相对更为高级和科学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模式,与传统社区相比,其形成与发展具有不断持续创新的内生驱动力量,在该内力的推动下,社区内各个组成元素间自发的进行更新调节和自我完善以达到最优平衡状态。社区的不断内生化发展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同时保证了人类的生产活动可以处于环境可承载范围内。因此,智慧社区的发展体现了基层社区本身的内生需求,是一种由内而发的可持续性发展。
政策利好行业发展
自2012年来,智慧社区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带动下,相关联的政策和文件频频出台。短短的六年时间内,中国出台不少于20份与智慧社区相关的政策文件。其中2016年是智慧社区相关文件出台最多的年份,约占42.1%,智慧社区建设进程加速。从规划和政策制定的情况看,2012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智慧社区的建设提供了宏观指导。同一时期,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相继出台开展智慧社区建设的文件,引导行业智慧建设。
2016年9月民政部下发的《全国民政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应着重开展社区信息化和智慧社区等的标准研制”,从国家层面引导智慧社区建立相关标准,进而实现规范化管理,促进行业有序、健康、繁荣发展。另外,2016年9月住建部颁布的“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将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重点,促使智慧社区的建设成为各方投资热点,从而为建设和推广智慧社区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智慧社区重要政策文件
来源:沙利文研究院绘制
核心技术的革新助推行业发展
在互联技术不断革新的潮流推动下,智慧社区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系统安全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从而提供精准社区服务,提高社区的服务水平和综合能力,实现社区物业管理的高效运转,为业主提供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生活空间。
物联网具有万物相连,实现信息交换和通讯的技术优势。通过物联网将相关设备连接,可有效的将各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调度,如通过远程监控等设备了解社区内车辆的出入情况及人员流动情况等,从而实现社区高效化管理。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基于社区管理的要求,进行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分析工作,从杂乱而众多的各类数据中快速提炼有效的信息,从而实现数据化定制服务。采用大数据技术,社区能够打破信息孤岛的困境,实现大数据精准化服务,从而提高社区管理的准确性、实时性,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行业逐步转向多主体重构智慧社区治理模式
当前中国智慧社区建设是以政府为主导,由政府部门提供社区服务以及制定公共事务决策,而在政府主导模式下的智慧社区建设资源配置也由政府部门通过行政化手段完成,政府通过“单中心治理”模式承担智慧社区中的各类事务。但政府指导模式下的智慧社区建设关注重点为信息化在社区管理中的功用,而非居民生活实际需求,这导致智慧社区所提供的服务与社区居民实际生活需求脱节问题发生,使得社区居民很难对智慧社区产生认同感,智慧社区也难以发挥便民服务的真正功效。除此以外,实际上中国智慧社区中直接参与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以及民众四部分,政府主导型智慧社区模式不利于科技企业、研究机构、高校等主体在智慧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
未来中国智慧社区建设将由政府主导型模式逐渐向多主体合作治理模式转变。在多主体合作治理模式下,政府、科研机构、企业与居民之间以合作的方式共同治理社区,有利于提高智慧社区粘合程度与治理效率。
智慧社区多主体合作治理模式
来源:沙利文研究院绘制
智慧社区服务模式将持续创新
当前中国智慧社区普遍以效率为中心而忽视服务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但社区居民由于受到家庭结构、年龄、教育水平、收入水平以及职业等影响,除去一些共性生活需求更多的是个性化服务需求,同时社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将推动居民生活服务需求的多样化,未来智慧社区的服务需要更多的考虑社区居民的个性化需求,服务模式逐渐由传统的以效率为中心模式转向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即人本导向服务模式。
人本导向的服务模式下把握社区居民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为关键点。在人本导向的智慧社区服务模式下,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技术作为基础支撑,将社区中的居民、提供服务的企业、信息传输网络、信息共享平台以及数据存储网络各方相连接,实现居民需求信息与资源配置信息共享匹配,线上服务平台与线下实体运营互联互通,打造以人为本的一站式、个性化服务模式。
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全球市场战略规划副总裁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指出,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网络技术与互联网平台能够实现互联网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源共享,因此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各类产业以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作为基础支撑进行跨界合作已经成为新业态,而跨界合作也是智慧社区发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