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3470字,精读时间:6分钟
“双黄连”热度下降,患者对瑞德西韦寄予厚望
2月12日0-24时,湖北省新增14,840例新冠肺炎病例,截至2月12日24时,湖北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8,206例,累计死亡病例1,310例。全国范围内,2月12日0-24时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5,152例,现有确诊病例52,526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展,以及疫情期间隔离管制政策的施行,民众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特效药”的需求愈发迫切。
1月31日晚,一则《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文章刷屏,使得双黄连口服液在线上线下药店迅速被抢购一空,甚至连淘宝网售卖的兽用双黄连都被求药心切的人们买到下架。但截至目前对“双黄连能否有效抗新型冠状病毒”的验证,仅开展到了体外细胞水平的抗病毒活性测试,与临床试验仍差距很远。
2月6日晚,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在中国开始启动随机、双盲、对照III期临床试验,以确定瑞德西韦作为冠状病毒潜在治疗手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瑞德西韦是由国际知名抗病毒药物研发企业吉利德公司开发的抗埃博拉病毒药物,其第一次走入国人视线,便被“寄予厚望”。根据来自美国的公共卫生研究员Michelle L. Holshue等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论文,1月19日,一位在武汉探亲返华盛顿男子被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随即开始进行隔离治疗,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愈创木酚甘油醚等药物的支持治疗5天后情况持续恶化,医生决定在患者住院第7天开始使用瑞德西韦进行治疗,患者症状在使用瑞德西韦第2天(患者住院第8天)开始改善,患者退烧,并停止吸氧,氧饱和度值提高至94%-96%,肺部双侧下叶罗音也消失。但该患者正处壮年(35岁),无吸烟史,除血脂略高外无其他基础疾病,不排除自身免疫系统抵抗占主导因素的可能。
2月11日晚,中国药企博瑞医药宣布成功仿制开发瑞德西韦原料药合成工艺技术和制剂技术,瑞德西韦是否可以作为新冠肺炎“特效药”投入量产,还有待于进一步临床实验的验证。
新型冠状病毒临床研究中,阿比多尔、达芦那韦、瑞德西韦表现良好
冠状病毒是会引起人类呼吸系统疾病的一大类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患者表现从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不同,例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而此次在武汉爆发的是之前尚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COVID-19”。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一般症状为发热,乏力、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抗病毒治疗方案为:
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患者可使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或可家用利巴韦林。
随着对疫情研究的进展,在药品临床领域不断有好消息传来,与此同时,资本也随着这些消息涌入到推荐治疗药品的生产企业中。
2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公布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初步实验结果,体外细胞实验显示:(1)阿比多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李兰娟院士建议将以上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此后几天内,与阿比多尔、达芦那韦相关的概念股受到资本的强势追捧,相关生产企业多股强势涨停,甚至包括与阿比多尔、达芦那韦产业链无关的医药企业。连续两日涨停的人福医药于2月6日发布晚间公告,公司及下属控股子公司没有盐酸阿比多尔、达芦那韦制剂的生产批件,也未开展达芦那韦制剂的研发项目,次日公司股价应声回落。
临床试验注册信息显示,瑞德西韦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三期临床试验已经在2月10日入组。重症患者病例人数452人,根据临床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展开。据一般临床试验惯例,患者应先入组,再用药,此前新华社报道,瑞德西韦首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重症患者已于2月6日开始接受用药,首位受药的是一位68岁的男性重症患者。而在2月10日前,瑞德西韦的临床试验注册信息一直显示“尚未入组”。
2月3日起,瑞德西韦概念股获多方追捧,其中博腾股份作为瑞德西韦原研厂吉利德公司合作的中方企业在2月3日起强势上涨实现6连板。但截至目前,与瑞德西韦直接相关的中方药企仅11日晚发出公告宣布成功突破瑞德西韦仿制技术的博瑞医药。公告发出后,瑞德医疗股价连续两日上涨20%。
抗病毒药物可通过靶向病毒复制的任何一个步骤,发挥抗病毒作用
抗病毒感染的途径很多,如直接抑制或杀灭病毒、干扰病毒吸附、阻止病毒穿入细胞、抑制病毒生物合成、抑制病毒释放或增强宿主抗病毒能力等。抗病毒药物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病毒复制周期的某个环节而实现。
例如,瑞德西韦是一种核苷(酸)类似物,针对的是RNA病毒的聚合酶。RNA病毒复制过程中的RNA复制过程和逆转录病毒复制过程在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故而人体中也没有RNA病毒的聚合酶存在。因此RNA病毒如果要复制,必须用自己的聚合酶,而瑞德西韦这类核苷(酸)类似物通过选择性的抑制病毒的聚合酶来阻止RNA病毒的自我复制。
中国抗病毒治疗市场需求大、潜力大
随着中国医疗科学的进步及卫生保健工作的普及,抗病毒药物市场近年来稳定增长。过去五年里,整体市场驱动力主要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渗透率的提高,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病毒、孢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轮番侵袭,促进了中国抗病毒药物研发、生产及销售的迅速发展,为抗病毒药物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此驱动下,中国抗病毒药物行业市场规模以11.9%的年复合增长率由2015年262.4亿元市场规模(以销量计)增长至2019年411.7亿元左右。
2019年至2020年,随着新冠肺炎在武汉的爆发,将会带来大量抗病毒药物的需求,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截至目前,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预计在未来5-6月份将全面消除。伴随着疫情的结束,中国抗病毒药物行业市场规模(以销量计)将回落至正常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预计未来五年,将温和增长。
深度见解:中国市场起步晚,需求量大,市场有待进一步发展
医疗保健领域一直是备受资本青睐的领域,过去五年中,中国西药领域一级市场投资发生额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4.8%,2019年完成投资额297.3亿元。与投资额相比,投资事件数量连续四年下降,2019年,西药领域仅43起投资事件。投资机构对西药研发及生产的投资从分散到集中,单笔投资数额快速增长。
中国抗病毒药物的研制起步较晚,整体研发水平落后于国际领先药厂。随着病毒性疾病在全球的蔓延、患病人群的增加、预防意识的提高、当前国际领先药企产品专利到期及更好新药的上市,预计中国药企有望进一步发展。需求的扩张促使中国抗感染药物行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2月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与再审药物数为71,926种,其中抗感染药物数为44,222种,占比高达61.5%。
药物数量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抗感染领域也面临临床上能有效治疗病毒性疾病的药物较为匮乏的现状。对比当前利巴韦林高达808种获批药物数量,中国在阿比多尔、达芦那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等“特效药”领域尚显薄弱,研发水平全面落后于国际领先药企,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阿比多尔、达芦那韦、瑞德西韦在A股的概念效应一方面显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无序性与高投机性,同时也暴露了中国抗病毒药物领域优质成长型公司的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