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2673字,精读时间:5分钟
阻断病毒传播,个人防护用品优势显著
2020年1月20日前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型肺炎)被确认存在人传人情况,并且确诊患者已逐渐由武汉向全国扩散。口罩作为普通民众隔绝病毒、预防新型肺炎的有效产品,一时遭到疯抢,逐渐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随后,由于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数持续攀升,医疗压力不断上涨,除口罩外,医用防护服、医用护目镜等医用个人防护用品均陆续出现短缺情况。
个人防护用品不仅能有效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保护个人,还具有穿脱方便、成本低廉、生产便捷等多项优势,在此次新型肺炎防疫过程中优势显著。
个人防护用品类型众多,医用个人防护用品广泛应用于疫情防控
个人防护用品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使劳动者免遭或减轻事故和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而提供的个人保护用品,直接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根据用途,个人防护用品可分类为家庭用个人防护用品、娱乐用个人防护用品和医用个人防护用品,其中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医用护目镜等医用个人防护用品对于隔绝病毒,预防新型肺炎具有重要意义。
医用口罩一般由主体过滤材料如聚丙烯熔喷布等及其他材料金属(用于鼻夹)、染色剂、弹性材料(用于口罩带)等构成。医用口罩属于第二类或第三类医疗器械,其工作原理是使含有害物的空气通过医用口罩的滤料过滤后再被人吸入或者呼出。医用口罩按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可分类为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
医用防护服一般指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清洁人员等)及进入特定医药卫生区域的人群(如患者、医院探视人员、进入感染区域的人员等)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其作用是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碱性溶液、电磁辐射等,保证人员的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医用防护服的工作原理为采用特殊材质制造(如聚乙烯),使防护服轻质柔软,透气防水,同时具备防毒、防病菌的作用,部分防护服缝线处增加胶条密封,使防护效果更佳。
医用护目镜是供医护人员使用的具有抵御外界细菌、病毒等对眼部造成感染等作用的眼部护理用具。医用护目镜适用以下三种情况:
(1)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2)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3)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
产业链涉及企业类型多样,整体壁垒较低、供应充足
中国个人防护用品行业产业链分为三个环节。产业链上游参与者包括原材料生产商和生产器械生产商;产业链中游主体为个人防护用品生产商;产业链下游涉及个人防护用品的各类流通渠道,包括批发商与零售商、医院与药店、电商平台、劳保用品商店等。
产业链上游参与者类型众多。医用口罩上游原材料整体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只有熔喷布作为隔绝新型冠状病毒的重要材料,在疫情爆发期价格明显上涨。医用口罩生产器械中,本体制造机多为全自动生产线,价格最昂贵。医用防护服、医用护目镜涉及原材料多样,非织造布类医用防护服对新型冠状病毒防护性更强。
产业链中游个人防护用品生产商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医疗耗材生产商和专业个人防护用品生产商两类,前者产品防护力更强,后者产品价格更实惠。
产业链下游流通渠道多样,其中批发商采购量大,对价格较为敏感,通常与专业的个人防护用品生产商合作;零售商、医院及药店对个人防护用品的性能要求较高,通常与医疗耗材生产商合作。新型肺炎爆发后,电商平台由于可实现“无接触”购买受到终端消费者的喜爱,重要程度不断提升。
个人防护用品行业规模增长稳定,新型肺炎疫情带来小增长高峰
中国个人防护用品行业市场规模在疫情扩散前呈稳定增长趋势。2014-2019年,中国个人防护用品市场的市场规模(按终端销售额计)由542.5亿元增长至87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0%。2020年初,中国个人防护用品行业在突发疫情的短期内出现产品脱销与价格哄抬现象,迅速拉动市场规模与增速增加。伴随疫情扩散,供需缺口出现,行业增长速度大幅提升。但未来自疫情稳定后,供需紧张局面将缓解,市场规模与增速回落至以往的平稳水平。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化原料生产工艺成未来发展趋势
产品层面: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中国个人防护用品行业市场趋于饱和,企业加强产品的功能性与时尚性融合,关注新兴下游市场需求,提供具有垂直行业特色的产品,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培养差异化竞争优势,推动行业发展与升级,是未来中国个人防护用品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生产层面:优化原材料生产工艺
原材料选取和生产工艺优化为企业关注重点,原料复合和工艺复合成另一主要趋势。原料复合技术包括使用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原料取代传统原料,减少产品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负担,或利用新型原料进行复合提高产品性能,如添加氯化银粒子,提高产品的抗菌性。工艺复合如在口罩生产过程中,结合传统有纺粘熔喷技术和非织造技术,解决熔喷布中纤维取向度低、强力不高等问题。
深度见解:供给、需求齐拉动,产品、工艺共进步
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一步扩散,个人防护用品能够阻断病毒呼吸道飞沫传播、血液传播、接触传播等途径,是疫情重要且有效的防护物资,需求持续暴涨。受春节假期影响,目前个人防护用品产能恢复仅60%左右。个人防护用品有使用保质期,且日常需求稳定,因此库存量有限。现阶段个人防护用品成稀缺资源,严重供不应求,中国政府已采取多方措施提升与保障产能与供给力度。
此次新型肺炎疫情爆发,在供给侧对个人防护用品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需求侧提升了个人的防护意识与防护水平。未来在供给、需求两侧的同时拉动下,中国个人防护用品行业将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中国个人防护用品行业日益成熟,产品方面,中国个人防护用品企业不断加强产品功能性与时尚性的融合,关注新兴下游市场需求,提供具有垂直行业特色的产品,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培养差异化竞争优势;生产工艺方面,中国个人防护用品企业采取以下措施优化生产工艺:
(1)选用环保型可降解材料,减少产品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
(2)关注各类新型复合材料,通过优化原材料选取,提升产品使用性能;
(3)优化产品加工工艺,保证产品防护性能的同时,提升产品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