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O: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最后的“救命稻草”

    2020-03-20 17:02
    头豹研报

    中国ECMO行业概览

    2022-03-02

    全文字数:2247字,精读时间:5分钟

     

    ECMO治疗是国家卫健委建议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挽救性治疗手段之一

    2020年1月,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加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是当前疫情防控的突出重点。ECMO治疗在新冠肺炎的救治过程过程中凸显出重要作用。

    2020年1月22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首例用 ECMO 救治重症肺炎患者成功

    2020年2月6日,中国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建议对于常规治疗不佳的危重型患者可采用ECMO作为挽救性治疗。

    2020年2月19日,《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专家共识》,提出针对合适病例,ECMO可降低COVID-19患者病死率。

    截至目前,使用ECMO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抢救的成功病例已超过30例,ECMO在新冠肺炎的辅助治疗上疗效显著,引发市场关注。

     

    ECMO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

    ECMO英文全称为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又称体外膜肺氧合,业内俗称为“人工心肺机”、“叶克膜”。ECMO是体外生命支持系统(ECLS)的一种形式,是为衰竭的心脏和(或)肺脏提供暂时辅助支持作用的机械装置。ECMO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提供血液氧合和排除CO2 ,以维持患者生命。

    ECMO的工作原理是引流患者静脉血至体外,经过膜式氧合器(其作用类似人工肺,简称膜肺)、氧合器和二氧化碳排除后回输患者体内,承担气体交换和(或)部分血液循环功能。ECMO接入患者体内后,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功能。ECMO技术可在10-30分钟内快速建立体外循环,呼吸支持周期最长超过200天,中国詹元庆教授实现ECMO支持周期高达170天。

     

     

    中国ECMO行业产业厂商仍以外资企业为主

    中国ECMO行业产业链分为三个环节。产业链上游参与主体为ECMO设备材料供应商,主要可区分为ECMO核心材料的供应厂商和其它配件设备供应商。产业链中游参与主体是ECMO设备生产商,主要分为ECMO主体设备生产商和ECMO耗材生产商。中国ECMO产业链下游场景主要集中在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重症科室,未来随着国家对ECMO治疗技术的重视,ECMO治疗中心可能成为新兴下游场所。

     

    上游核心材料仅Membrana公司能独家供应

    中国ECMO行业产业链上游以ECMO核心材料的供应为核心。核心材料供应商负责提供用于生产膜肺的材料,当前膜肺材料已迭代至第三代固体中空纤维膜,仅有3M公司旗下的Membrana公司能独家供应,价格高达十万至百万级别,市场份额约为78%。其它配件设备提供商则负责提供生产ECMO设备的元器件和电子器件,保证ECMO器械的正常运行。

     

    中游ECMO主体设备依赖进口

    ECMO产业链中游的ECMO设备出售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主体设备、配套设备和辅助耗材。其中,主体设备是ECMO设备的核心资产,其生产技术要求高,中国尚未有能生产ECMO主体设备的企业,行业下游主要依赖于向美国美敦力、德国索林、德国脉维柯等企业购买,单台机器价格范围在80-100万元人民币。

     

    ECMO使用以常规专科治疗为主

    中国ECMO设备产业链下游为使用ECMO设备进行ECMO治疗的各级医疗机构。从2019年ECMO治疗案例分析,中国ECMO治疗主要用于常规专科的治疗,常规专科治疗案例占整体ECMO治疗案例数量比为68.9%。其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的ECMO治疗病例数量最多,高达198例,其次是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安贞医院等。儿童专科案例占整体ECMO治疗案例数量比为31.1%,以八一儿童医院所开展的44例领先于业界。


     

     

    疫情拉动市场对ECMO行业的关注,未来ECMO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15年-2019年期间,中国ECMO行业仍处于早期起步阶段,受限于ECMO的技术难度、高昂费用和使用风险,市场扩张速度较慢。2015年中国ECMO行业市场规模(按销售额统计)为2.1亿元人民币,2019年达到5.9亿元人民币。2020年后,由于ECMO治疗COVID-19疗效显著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未来ECMO的市场知名度将持续扩张,预计各级医疗机构开展ECMO治疗的项目数量将加速增长。



    中国各级医疗机构开展ECMO治疗的案例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随着中国ECMO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各级医疗机构开展ECMO治疗的案例数量持续上升,ECMO治疗技术逐渐适应中国医疗市场,ECMO治疗行业从市场磨合期逐步进入提速发展期。

    根据中国体外生命支持协会(ChECLS)统计数据,中国ECMO中心数量从2010年的52家,上升到2019年的297家,使用ECMO进行治疗辅助的案例从2010年的221例,上升到2019年的5,028例。此外,中国样本医院开展ECMO治疗的情况在近两年也有明显发展,ECMO治疗案例的中位数从2018年的6例,到2019年上升至13例。

     


    加强ECMO治疗中心的建设是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ECMO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ECMO治疗的技术难度、风险和高昂价格导致ECMO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快速发展。未来ECMO行业相关企业将在ECMO治疗中心建设方面加大投入。ECMO治疗中心的建立和落地,将实现ECMO医疗资源的集中,有利于技术的迭代发展,ECMO团队建设将在充足的临床试验中不断改进完善,ECMO治疗的科研工作也将有机会顺利进行。



    深度见解:中国ECMO行业将在短期内爆发

    在2020年中国爆发的COVID-19疫情中,使用ECMO治疗救治COVID-19患者的成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COVID-19患者,ECMO设备起到暂时代替人体的心和肺的作用,可为心肺的治疗和功能恢复争取时间。自2020年1月22日起,中国已有多家医院通过ECMO治疗成功挽救COVID-19患者。ECMO的治疗效果得到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预计在中国COVID-19疫情后,中国各级医疗机构将加大对ECMO设备的采购,而随着了解ECMO治疗的患者群体持续扩张,中国ECMO市场也将持续扩容。

     

    投资者应关注ECMO行业的投资风险。ECMO行业投资风险主要来自下游场景能否成功实现技术落地和技术的长期运行。中国各级医疗机构在开展ECMO治疗项目时,存在两大限制因素:(1)人力资源培训和投入成本高昂:ECMO治疗的运行要求专业医师团队的协作,因此要求医院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成本进行人力资源的建设;(2)价格高昂普及难度大:ECMO治疗的价格包括运行检测、设备更换等方面,定价高,可负担人群少,因此靠ECMO项目盈利难度较大。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