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2234字,精读时间:4分钟
牛肉消费市场量价齐升,牛肉供给高度依赖进口
自2018年起,全国牛肉均价出现明显上涨,在2019年12月创下了70.3元/kg的历史新高。与此同时,2019年中国的牛肉消费总量达925.0万吨,排名世界第2,仅次于美国,市场呈现量价齐升的状态。
中国牛肉的供给由国产与进口两部分构成,2015-2019年,中国牛肉进口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7.9%,与此同时,中国国产牛肉供给增速仅为2.7%。随着中国消费者需求量逐年增长,2019年中国牛肉进口总量为240.0万吨,进口牛肉占中国总消费量的比例逐渐提升,从2015年的9.7%快速提升至2019年的25.9%,牛肉消费对进口牛肉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加。
中国牛肉进口来源国高度集中,五大主要来源国为巴西、乌拉圭、澳大利亚、阿根廷和新西兰,占据全部中国进口牛肉的96.8%。随着中国牛肉进口需求的增加,预计中国与其在牛肉贸易的合作将继续增加。
肉牛行业正向专业集约化养殖模式过渡,行业上游原材料分类及标准较明确
肉牛是以生产牛肉为主的牛,增重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产肉性能好,可提供多种肉类食品及副食品。中国肉牛行业起步较晚,正逐渐从传统养殖模式以及牧区养殖模式过渡到新兴的专业化、集约化养殖模式。
中国肉牛种类包括进口肉牛、本土肉牛及杂交肉牛三种。由于成本较进口肉牛低,肉用性能良好,养殖效益较本土肉牛高等特点,杂交肉牛为现阶段养殖品种最多的种类。
肉牛养殖原材料主要包括:饲料如青绿饲料、粗饲料、能量饲料及蛋白质饲料等;饲料添加剂如矿物质、维生素、促生长剂等;疫苗如口蹄疫灭活疫苗、炭疽芽孢杆菌苗等。肉牛规模化养殖对原材料的分类及要求较为明确。
行业市场规模实现跨越性增长,受需求端驱动,未来将保持稳定增长
2015-2019年,中国牛肉总消费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9%,其中2019年中国牛肉总消费量净增加值为132.3万吨,其中进口牛肉消费量增长了93.3万吨。由于非洲猪瘟疫情还在延续,预计短期内牛肉需求将继续提升。
在2019年牛肉需求增长的同时,牛肉的价格也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全国牛肉均价于2019年12月增长至70.3元/千克。由于中国肉牛市场的价格与需求同时增长,促使中国肉牛市场规模明显增加,达到5,880.6亿元。
未来,预计下游消费者对牛肉消费量和消费品质的需求都将继续提升,中国肉牛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且增速保持稳定,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7,600.0亿元。
政策推进肉牛遗传改良进程,专项补贴助力肉牛行业发展
中国政府多次颁布肉牛行业利好政策,从遗传育种、防疫补助、畜牧业补贴等方向助力肉牛行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中国肉牛集约化体系尚未形成,供给增长乏力
中国肉牛行业由农户小规模养殖主导,专业化程度及出肉量水平较低。2019年,中国肉牛养殖方式以小规模散养为主,养殖规模在10头以下的散户数量占比高于50%,10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户占比不到20%,行业集中度较低,无法形成规模经济,肉牛整体养殖效率低下。
此外,肉牛肉源质量限制供给提升且长期缺少实质性突破。肉源质量对于肉牛行业的重要性在于:牛肉不同于其他畜禽产品,不同品种的牛、不同品种杂交的牛产出的肉质均不同,肉牛企业要长期、大批量供应高质量牛肉需要稳定的优质肉牛品种和充足的肉源供给。
目前,中国肉源紧缺现象严重,肉牛养殖散户对于母牛的保存意识不强,导致基础母牛群数量急剧减少,肉牛整体存栏量小幅下降,同时出栏量上升速度缓慢,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肉牛行业整体的集约化体系尚未形成。此外,结合肉牛生产周期长,一次性投资大,资金占用多、资金周转慢的特点,中国肉牛行业在肉源问题上缺少足够的资金投入,世界平均肉牛头均出肉量为217.6千克,而中国肉牛头均出肉量约为150.0千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肉源问题长久以来缺少实质性的突破,肉牛养殖技术亟待提升,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因此受到制约。
新养殖模式推动产业加速转型,规模化养殖成为趋势
中国牛肉产业链上下游目前呈两级分化的局面:上游养殖以散户为主、生产效率较低,牛肉产量增速缓慢;而下游消费者对牛肉品质需求显著提升,中国国内的牛肉生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供需矛盾比较显著。在市场供需现状的倒逼下,肉牛行业转型势在必行,肉牛行业也出现了新的养殖模式。
肉牛散养户组成合作组织开展自繁自育和屠宰加工,并与大型超市、餐饮企业直接对接的新模式将会在农区逐渐兴起。通过这种模式,肉牛养殖企业可有效分散肉牛养殖风险,养殖户也能提高标准化养殖的水平。
另外,当前社会资本强势注入中国肉牛行业,肉牛养殖企业海外并购现象加剧,“互联网+肉牛养殖”等具有互联网时代特色的肉牛行业模式随即诞生,通过互联网模式可有效解决企业现金流周转问题,有利于企业扩大规模。
受政策扶持,行业未来将实施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等项目,支持规模养殖场进行基础设施标准化改造,提高牛肉综合生产能力,同时研发推广牛羊设施养殖配套装备。规模化养殖的趋势将推动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及养殖效益增加。
深度见解:肉牛行业各环节稳步发展,市场尚存较大潜力
肉牛行业上游原材料分类及标准较为明确,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企业为主体,此类企业数量多、竞争激烈,产品附加值低,毛利率不到10.0%,依靠规模效应提升企业盈利空间。行业中游的主体养殖、屠宰、加工企业较为分散,养殖企业占比较低,原材料成本占比过半,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行业下游消费场景多元,超市与代理商为占比最大的渠道。
近年来,随着牛肉消费需求的增加,以及以牛肉为主的高档肉制品产品需求的增加,中国各地纷纷布局肉牛行业,出台了肉牛养殖业的相关鼓励政策。受消费市场量价齐升势头推动,中国肉牛行业增长空间乐观,其中高端牛肉产品市场近年需求量增速明显,产品市场尚存较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