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双边直接投资的“前身今世”

    2020-03-23 10:46
    头豹研报

    2020年中美双边直接投资概览

    2022-03-02

    全文字数:3327字,精读时间:6分钟


     

    美国对中国直接投资起步时间早,目前投资流量有下降趋势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放宽对外国投资者限制及要求,如税收减免、设立外商独资企业等,美国对中国投资流量便逐年攀升,虽然期间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中美关系的不稳定因素一直影响对中国的投资偏好,美国对中国的投资存量依旧保持一直增加,但投资额增速有所下滑。根据荣鼎集团的数据显示,美国对中国投资额从2000年的46.9亿美元上涨至2018年130.3亿美元,涨幅高达1.78倍,其中2008年达到209.2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美国对中国投资行业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

    美国对中国投资集中在信息及通讯业、汽车及运输设备业、化工、金属及材料业,目前倾向于消费、金融行业,对于基建和房地产投资较不稳定。

    美国对中国投资前三大行业——信息及通讯业

    信息及通讯行业是美国对中国投资额最大的行业,截至2018年底,行业占美国在中国总投资的16.3%。在1990年至2008年期间,由于中国较廉价的土地及人工成本,美国企业例如摩托罗拉、希捷、朗讯等主要以绿地模式在中国投资建厂进行通讯设备的组装。而后伴随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电脑及手机的渗透率不断上升,带动半导体需求增加,刺激美国企业在中国进行相关投资。较为著名的案例有2007年英特尔投资25亿美元的大连工厂,也是英特尔在亚洲的第一个晶圆制造厂, 2007年美光科技投资2.5亿美元的陕西工厂,主要进行半导体产品的封装测试。

    虽然2008年金融危机抑制美国对中国信息及通讯业投资热情,但由于中国中产阶级不断增加,对于软件服务的各类需求也不断增多。美国企业如高通、英特尔对中国科技公司进行战略投资,导致2014、2015年的投资金额迅速攀升。此外,美国企业在中国研发投资也出现增长,不再局限于低端的组装制造,包括苹果在内多家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目前受到两国监管政策收紧影响,美国对中国投资额大幅回落。

    美国对中国投资前三大行业——化工、金属及材料业

    化工、金属及材料行业是美国对中国投资额第二大的行业,截至2018年底,行业占美国在中国总投资的11.6%。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攀升,促使中国对水泥、金属、化工用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并于2006年达到历史最高值。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中国政府为刺激经济,促进经济快速恢复的十项措施,对于水泥、化工用品的需求再次攀升,因此美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再度加速,但伴随产能过剩的情况出现,以及政府向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近4年来投资出现减少。

    在中国投资的美国化工企业主要有陶氏化学、杜邦等。这些企业主要偏向在东部沿海地区进行战略投资,但随着中国开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振兴东北等计划的施行,这些企业便开始向中国内陆地区发展,以寻找更大的业务来源,例如2012年陶氏化学在哈尔滨开设办事处,以更好服务该区域的企业及用户。

    美国对中国投资前三大行业——汽车及运输设备业

    汽车及运输设备行业是美国对中国投资额第三大的行业,截至2018年底,行业占美国在中国总投资的9.5%。过去的20年内,美国是在中国投资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外商之一。相较于其他行业的变化,美国对中国在汽车行业的投资较为稳定,呈现一路上涨的势头。美国对中国投资主要集中于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其他交通设备投资较少。

    目前在中国投资较多的美国企业主要有通用、福特、江森自控等,这些企业多以绿地投资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凭借产品的优异性能及国际知名度打开中国市场。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规定了外资企业必须通过合资的方式进行中国汽车行业,以鼓励中美双方技术交流。

    2018年中国为开放中国汽车行业,政府宣布了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这些政策加快美国企业进入中国的步伐,例如特斯拉已在上海完成第一个外商独资的汽车制造厂,未来开放的政策将加剧汽车行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但更利于汽车行业成长。

    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起步时间晚,近4年来投资流量迅速下滑

    21世纪以前,中国受制于文化、建设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投资都较少。中国对美国投资仅局限于少量航运公司及金融机构。2008年以后,一方面,受到中国政府对外投资政策放松,企业全球化布局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资产由于廉价而吸引大量中国投资者,因此中国对美国投资额大幅上升。根据荣鼎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国投资额从2000年的0.96亿美元上涨至2018年53.9亿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对美国的投资额直线上升,并于2016年达到历史最高点464.9亿美元,随后快速回落。

    中国对美国投资行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转变

    中国对美国投资集中在房地产、能源、信息及通讯业。目前中国对美国投资行业向高新技术和服务业集中,倾向于对具有品牌、技术等高附加值的企业投资,但由于美国对中国投资审查趋严,信息及通讯业投资大幅下降。

    中国对美国投资前三大行业——房地产及酒店旅游业

    房地产及酒店旅游业是中国对美国投资额最大的行业,截至2018年底,行业占中国在美国总投资的28.3%,近两年从高点173.3亿美元下滑至2018年4亿美元。主要原因在于2016年底中国出台对外投资管理条例,明确对房地产、娱乐等行业的海外投资,并将针对已大规模进行海外投资,但自身负债过多的中国企业进行监管及审查。未来狂热的房地产及酒店旅游业投资不会再出现如2012至2016年样式的疯狂增长。

    基于中国企业的投资偏好,且企业已积累大量财富,需要在海外市场进行风险分散,因此相对稳定的美国房地产行业及酒店旅游产业吸引许多中国企业。从2010年开始,中国对美国的房地产投资便集中于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经济较为发达,地段升值潜力较大的地区。与此同时,中国投资者主要以并购模式进入美国市场,且有超过一半的投资者是为了中短期收益。其中较为出名的案例有安邦20亿美元收购华尔道夫酒店,中国银行6亿美金购买布兰恩公园7号等。

    中国对美国投资前三大行业——信息及通讯业

    信息及通讯业是中国对美国投资额第二大的行业,截至2018年底,行业占中国在美国总投资的11.8%,有94%的中国企业通过并购模式进入美国市场,绿地投资模式较少。其中联想集团的超大型收购案例在业内较为出名,分别是2005年以18亿美元收购IBM旗下的电脑业务部门,2014年收购IBM的X86服务器业务和29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

    2010年起,伴随中国对半导体产业的重视,国家陆续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并于2013年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带动半导体行业及相关领域的海外收购潮,著名案例如2016年华创投资、中信资本、金石投资以19亿美元收购美国豪威科技(CMOS图像传感器制造商)。2017年与2016年收购潮有所不同,2016年多数投资在硬件领域,但2017年多数投资在软件领域,如腾讯买入snap(以信息通讯业务为主的知名企业)12%的股权。

    美国基于国家安全及需要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过快的战略要求,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对中国在美国进行信息及通讯业的投资审查趋严,行业投资环境恶劣,中国企业难以对美国企业进行大量投资。


    中国对美国投资前三大行业——基础设施及交通运输业

    基础设施及交通运输业是中国对美国投资额第三大的行业,截至2018年底,行业占中国在美国总投资的11.5%,这十年内中国对美国主要投资集中于2016、2017年,其他年份的投资额均小于1亿美元。早先的投资者主要为国有企业,包括中国远洋海运,中海集运等,但这些企业对美国的投资规模较小。2016年和2017年的投资额突然暴增主要原因海航出于战略投资目的,在2016年以60亿美元收购英迈(美国IT物流供应链公司),2017年海航再以103.8亿美元收购美国银行控股公司的飞机租赁业务。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面,美国经济的稳定性较好,吸引了中国投资者通过投资项目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但由于美国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合同极其复杂,政府审批较为严格,美企实力也较为强劲,与此同时,政治环境的不利性也阻碍中国企业进行投资,因此未来中国对美国的基建方向投资难度较大。

    深度见解:中美关系对中美双边投资影响较大

    特朗普上台之后内外政策的实施令中美关系进入新的调整阶段,也促使双边投资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从双边关系发展而言,中美双方已进入长期摩擦阶段。目前两国各领域合作加深,彼此利益相互交融,中美合作共赢的利益远超分歧,整体而言仍处于竞合并存的局面。随着中国综合实力向美国逼近,预计中美关系的不稳定性将会继续上升,中美双边投资审查依旧严格,从而影响双边投资计划与偏好。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