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3075字,精读时间:6分钟
随电力体制改革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服务模式价值凸显
中国供给侧改革及电力体制改革(电价市场化)持续推进,能源体系各产业融合信息技术程度加深。能源服务突破传统单一能源价值链,向多要素融合的智能化、数字化能源服务模式转型。
2019年09月,基于国家电网天津电力“全面完善电网架构,加速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战略背景,为充分满足天津港未来能源服务需求,国家电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与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智慧能源服务绿色智慧枢纽港口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智慧能源楼宇建设等项目,集中打造绿色港口。
2019年12月,顺应电力能源与经济社会产业跨界融合扩大的趋势,国家电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冀北电力”)于北京启动“泛在电力物联网虚拟电厂”示范工程。该示范工程遵循冀北电力“打造智能运营管控平台”战略方针,以实现电网“秒级感传算力”、“亿级用户能力”、“多级共享生态”三级跨越为目标实施多项跨产业项目。冀北三级跨越实践依托百万投入创造亿级平台,创建泛在可调资源多方参与的新型电力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
通信能源行业产品是信息技术、数据技术与电力电子领域融合的成果
通信能源是支持室内、室外各类场景通信用电需求的电力能源,可通过分布式、集中式、嵌入式等多元模式支持不同场景供电、储电、备电需求。
智慧城市万物互联体系建设在即,传统通信系统面临大数据、大流量、大能耗三重挑战,通信能源数据资源集中管理有助于推动能源数字化进程,助力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新型通信能源系统覆盖固网、无线全场景智能站点,可为边缘端、云端提供全面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实现传统电力电子应用系统向5G能源系统的平滑升级。
中国通信能源行业产品品类覆盖嵌入式电源、站点电源、机房电源、混合供电、通信能源网管等,可为通信网络各层级(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提供多元供电服务,模块化系统可有效提升通信能源供应效率、通信能源使用效率、网络能源监管效率。
通信能源行业产品及其特点简介:
(1)5G电源(室内外):高效储配电、智能削减峰值负载、远程在线维护、备电系统梯级利用;
(2)5G室内刀片电源:电源结构紧凑、干接点和串口远程管理、模块热插拔便利维护;
(3)分布式电源DPS:末端站点供备电、抱杆或挂墙安装、交直流供备电;
(4)嵌入式电源:多能源输入、多制式输出、智能配电单元、电池精细化管理;
(5)中心机房电源:大型汇聚站点、通信网络核心机房、远程精细管理、超宽高效容量;
(6)一体化视频站点:小功率设备供电、供电快速部署、远程网管智能管理、站点故障减少、运维投入降低;
(7)室外一体化智能站点:无线覆盖站点、系统结构紧凑、智能网络能源监控、平滑升级;
(8)室外电源:室外站点汇聚、支持动态升压、功率密度高、全面数字化、用于企业通信网。
通信能源行业环境细分体系包括工业联网、能源云计算、能源大数据等
(1) 通信能源网络工业联网体系:
5G技术条件下,高连接速率、超低网络时延、海量终端接入、高可靠性等优势可充分满足工业互联网需求,拓展工业场景网络接入可行范围。此外,5G超高带宽、边缘计算技术可支持工业互联网智慧生产场景拓展。2020年起,5G通信资源将助力工业互联网进入发展快车道。为明确数据要素价值,政府部门发布《工业大数据发展指导意见》,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纳入分配制度。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工业大数据资源体系、产业体系以及治理体系,于数据共享、数据融合应用、数据技术、数据产品、数据治理之间建立发展闭环。工业大数据价值突出,数据生产要素将成为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2) 通信能源网络云计算应用体系:
能源互联网本质是互联网形式电网,微网(电子网络“局域网”,负责局域新能源发电、微能源采集、储能、用电消纳等)、大电网(电子网络“主干网”,负责能源运输工作)构成能源互联网。电力能源互联网化可将原有集中式、单向电网转换为消费者可自由互动的电网。能源互联网建设有助于端到端直接沟通,能源互联网系统可根据电力系统运行情况向电力供应侧传递需求指令,消费者可依托能源互联网了解用电情况、电价信息,进而实现能源、信息在供给及需求端之间高效流动。云计算作为能源互联网核心应用技术之一,进入成熟发展阶段,覆盖金融、物流、政府、军工、人工智能等多元领域。由政府主导的公有云计算项目推动城市云建设。城市级云计算中心可作为物联网处理核心,对接各类感应终端能源消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和供需匹配。
(3) 通信能源网络大数据应用体系:
随电网复杂度提高(网内电气联系紧密、系统电压等级提高、设备输变电容量增高)、可再生能源接入、互动用电频率提高,智能电网建设对电力信息通信能源提出更高要求。智能电网以实现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电力能源运营为目标,需依托信息平台建设、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能源互联网采用大数据技术,可实现用电预测、运行负荷预测、新能源需求预测、设备故障预测等,减少非技术性损失,降低能源互联网运营成本。此外,大数据可基于公众能源消费习惯,为节能减排、能源跨域调度提供信息支撑,提升能源互联网对动态负荷、价格信号的反应准确度,进而改善消费者电力能源消耗习惯。
电气企业积极参与泛电力物联网建设,深度挖掘电网能源内部大数据资源
为响应国家“三型两网”电网战略(“三型”指打造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企业,“两网”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大型电气企业积极参与泛电力物联网建设。电网能源数字化进程有助于用户于任意时间、场景、对象间实现数据连接、共享、交互。基于用户碎片化数据,电网企业、供应商、发电企业可提供智慧数据资源服务,提升电力能源使用效率。
5G极简基站一站一柜方案有助于运营商降低通信能源运营成本
5G基站高度整合,推动通信能源节约趋势
5G基站架构高度整合中央单元模块、分布式单元模块以及远端射频单元模块,整合完成后,中央单元可与多个分布式单元模块实现分离连接,进而完成对分布式单元的统一、集中化管理,降低通信电力能耗成本,中央单元与分布式单元整合有助于降低时延,满足特殊场景需求。
全制式基站极简方案助力运营商节省通信能源运营成本
极简5G基站方案具体可以全制式全频段设备为代表。全制式设备通过融合射频、全频段天线实现站点极简,进而降低铁塔租金及电力损耗。
移动通信终端锂电池需求持续走高
2020年或为锂电池销量拐点。受移动通信、智慧汽车等行业市场增长驱动,2020年至2025年锂电池面临确定性市场需求,锂电设备市场将逐步回暖。2020年至2022年为第一回暖阶段,中国锂电设备市场规模有望实现100%增长。
中国通信能源行业市场竞争参与者以中兴、华为为代表,与传统能源电力企业、新能源企业、使能企业全面开展合作。电信企业本质为生态跨界企业,在通信能源行业具备自然优势。通信能源行业产品及解决方案技术研发壁垒较高,头部企业牢固把握超80%以上市场份额,中小型电源供应商产品研发能力有限,较难介入高端市场竞争,多依托低价政策争夺低端、小功率市场。低端产品市场竞争分散,利润空间较低。
5G极简基站全制式设备在结构上包括极简天面(包括多端口天面、存量天面、5G 3D MIMO独立天面)、多频合一模块(多频模块、射频模块)、全制式基带,极简基站采取一站一柜方案,多通过智能室外机柜实现零机房模式,大幅节省铁塔租金、机房投资,助力运营商降低通信能源运营成本。
数字化电网能源对接国家工业互联网,有助于大型统一数据中心建设。远期,数字化电网建设推动下,电力能源领域投资将向通信侧倾斜。2020年,电力行业系统解决方案、电网数字化、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项目投资或可实现超60%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