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区块链技术助力支付清算业务降本增效

    2020-04-23 14:31
    头豹研报

    2020年区块链技术在中国支付清算领域的应用概览

    2022-03-02

    全文字数:2255字,精读时间:4分钟



    互联网巨头、央行竞相布局,区块链技术在支付清算领域有何魔力?

    2019年6月,Facebook向全球正式公布旗下加密货币项目Libra的白皮书,其目标在于发行一种无国界货币,构建一个全球化的通用底层金融基础设施。该消息标志着互联网巨头进军区块链支付清算领域,令全球金融界瞩目。不久后的8月,中国人民银行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表示,人民银行早在2014年便启动了对数字货币DC/EP的研究,目前人民银行数字货币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

    基于分布式对等网络、数据不可伪造或篡改、规则透明可信等关键特征,区块链技术在支付清算领域有着透明、安全、可信的天然优势。根据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2008年发表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支付清算在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最初被提出时即为首要的目标应用领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等相关信息技术构建一个新型的国际支付清算网络已经成为诸多企业和国家的共识。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有超过20个国家政府投入建设分布式记账系统,逾90家跨国企业加入不同的区块链联盟。

     

    区块链是一种事务管理模式

    根据工信部直属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主管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在2017年5月发布的区块链标准《区块链 参考架构》(CBD-Forum-001-2017),区块链是指一种在对等网络环境下,通过透明和可信规则,构建不可伪造、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块链式数据结构,实现和管理事务的模式。其中,事务包括但不限于可信数据的产生、存取和使用等。

    根据是否使用通证及通证使用方式的不同,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可以分为:(1)涉及公开发行的通证;(2)涉及非公开发行的通证;(3)不涉及通证等方向。

     

    区块链应用通过多层次架构实现

    区块链应用的基本架构可以使用一种分层框架描述,其中包括基础层、核心层、服务层、用户层4个层次。

    基础层:为区块链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数据处理(储存与计算)资源、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

    核心层:基于基础层提供的硬件及网络服务基础,为服务层提供各项功能服务,是区块链系统的核心功能层次;

    服务层:通过调用核心层的功能组件,提供统一的接入管理、节点管理等服务;

    用户层:面向用户的终端,区块链服务的使用者使用该终端与区块链服务及服务提供方进行交互。

     

    上游基础设施供应集中,下游应用突破可期

    中国区块链支付清算应用产业链分为三个环节:(1)产业链上游参与者包括底层架构、服务器及云计算服务等基础设施提供商;(2)产业链中游参与者为区块链服务提供商;(3)产业链下游参与者为以银行业、跨境电商业为代表的终端应用行业。

    据在金融科技领域有5年以上从业经验的专家分析,区块链技术在中国支付清算领域应用服务的提供成本主要包括人力成本、基础设施成本、以及办公场地租金等其他成本项目,占比分别为50%、20%、30%。基础设施方面,服务器与云计算服务的供给集中度均较高。2019年,中国出货量排名前三的浪潮、戴尔、华为合计占有的市场份额超过55%;2019Q3,中国公有云市场前五大提供商市场占比合计超过70%。

    银行业、跨境电商行业是区块链技术在中国支付清算领域应用的代表性终端行业,在机构间清结算、跨境支付等场景均有应用落地。根据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发布的《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19)》,61%的被访银行正在通过与外部资源合作、内部搭建技术团队等方式应用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技术对其IT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

     

    全球区块链产业生态初现,中国金融区块链布局快速发展

    随着区块链核心技术成熟度及社会各界对区块链集成应用关注度的提升,全球新增区块链企业数量在2014及2017年出现了两波高峰。在中国,一批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的科技企业投身到区块链产业中,各领域区块链技术创新成果涌现,带动中国金融行业区块链支出规模、区块链支付清算应用融资规模分别由2015年的0.6亿元、0.7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5.3亿元、4.1亿元。受到金融行业去杠杆、中美贸易摩擦等宏观因素影响,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在2018-2019年持续降温,互联网投融资市场活跃度低位运行。在市场紧缩的背景下,中国区块链支付清算应用融资规模在2019年回落至3.0亿元。


    非主权货币存在信用风险,宜与央行数字货币结合发展

    尽管以Libra为代表的全球稳定币在理论上与一组全球性的储备资产进行挂钩以稳定币值,但由于缺乏主权信用担保,非主权加密货币的币值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发行运营方的商业信用,一旦出现风险事件,币值能否保持稳定是存疑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是中央银行直接对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发行的电子货币,属于法定货币的一种形态,其币值得到主权信用的支撑。由央行数字货币与全球稳定币组成的联合支付体系有利于应对非主权加密货币的信用风险,是区块链技术在大规模支付结算业务中推广的潜在发展方向之一。

    深度见解:区块链支付大幅推广时机仍不明朗

    尽管现有的中心化支付清算系统有效率及费用方面的缺陷,但经过多年的发展,该系统在对B端、C端的服务上都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系统。区块链技术目前只能对支付清算业务起到优化的作用,而这暂未成为一种刚性需求。短期内,区块链技术的推广节奏可能不及预期,导致该领域企业难以突破传统型支付企业的市场优势。

     

    根据工信部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中国区块链产业相关公司的融资事件有89%都集中于A轮及以前的融资,仅9%顺利进入到C轮及以后轮次。这从侧面反映出相关的区块链应用落地程度不足或渗透率不高,商业模式的市场潜力尚未得到资本认可。

    观察区块链支付清算应用领域近5年的融资项目,除蚂蚁金服得到战略投资外,大多数项目的融资轮次均集中在A轮及以前。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