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湾区名片

    2020-04-28 16:38
    头豹研报

    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分析概览

    2022-03-02

    全文字数:2358字,精读时间:4分钟

     

    粤港澳大湾区介绍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城市组成。根据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的指示,粤港澳大湾区要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极,将成为改革开放领导着、产业升级引领者、科技创新先行者,世界级城市群。由于粤港澳属于不同关税区,经济制度、法律体系及行政体系存在差异,各类要素无法完全自由流动,部分领域存在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目前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湾区建设协调较好,这有助于聚焦破解体制障碍,畅通人流、物流。未来大湾区基础设施连通将更为通畅,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和轨道交通网的建成有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三大湾区比较

    根据世界各国城市群发展程度来看,由沿海湾区组成的城市群发展条件较好,竞争力较内陆城市群更强。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全球经济总量60%来自于港口海湾地区及相邻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首个国家明确战略意义的湾区,并于2017年被中国正式命名为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经济实力位于中国城市群前列,但与国际湾区相比,未来发展水平将有很大提升空间。

     

    工业湾区——东京湾区

    东京湾区是依托东京湾建成的,主要依靠人工规划和填海造路组成。东京湾区包括“一都三县”,分别是东京都、琦玉县、千叶县和神奈川县,拥有东京港、横滨港、千叶港、川崎港、横须贺港、木更津港六大港口,并与新干线、机场和高速公路一起构成了完善、便利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此外,东京湾区拥有京滨、京叶两大工业带,优势产业如钢铁、冶金、石化等产业助力东京湾区成为世界知名的工业湾区。

    金融湾区——纽约湾区

    纽约湾区由纽约州、新泽西州、康涅狄格州等31个县共同组成。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纽约湾区开始逐步发展,并随着美国工业化、现代化推进,纽约湾区的优势产业也显露。纽约湾区发达的金融业、高端制造业以及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居住环境吸引了众多人才,囊括2,900余家商业服务机构、证券机构等,近60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总部,约60所世界知名高校汇聚此地。目前纽约湾区是美国经济的核心区域,也是世界知名的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和航运中心。

    科技湾区——旧金山湾区

    旧金山湾区主要由旧金山、奥克兰、圣荷西组成,是仅次于洛杉矶地区和加州的第二大都会区。自20世纪40年年代起,淘金热潮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发展。随后美国基础建设实现了旧金山湾区的联通,依托硅谷强劲的科研能力、科教文化在湾区的盛行、丰富的科技人才储备,目前旧金山都会区是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创新中心,包括苹果、谷歌在内的多家世界500强科技公司总部汇聚于此,人均GDP位列四大湾区首位。

    综合湾区——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是“9+2”的11个城市,这11个城市按GDP规模可分为三个等级,第一层级为深圳、香港、广州,GDP总量均超过2万亿元,与中国排名中间的省份GDP总量相当。第二层级为佛山、东莞,GDP总量接近1万亿元,相当于中国经济规模较小的省份。第三层级为剩下的六个城市,GDP总量在2,000亿元到4,000亿元之间。

    广东省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也是制造业、科技产业最发达的地区。根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在广东的九座城市占据广东省经济总量的83.3%,占据中国经济总量的8.8%。粤港澳经济总量相当于世界第十大经济体加拿大。根据中国国际交流中心预测,到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将达到4.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一的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且多年来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近3年来,广东九市区域发展差异较大,香港、澳门经济增长乏力,深圳发展迅速。从2015年起,中国GDP增速逐年走低的背景下,广东9市的GDP总量却逐步上升,但6成的经济总量均由广州、深圳创造,其他城市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同时缺乏发展特色。

    在产业结构方面,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产业占产业结构的62.2%,远超中国和广东省的平均水平,但与其他三大湾区有较大差距(纽约湾区为89.4%,旧金山湾区为82.8%,东京湾区为82.3%)。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城市产业结构也参差不齐。例如香港、澳门第三产业比重超过90%,几乎没有第一产业,但广东九市中除深圳、广州外,其余城市第三产业占比均低于广东省和中国平均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产业种类较多,但目前产业划分仍缺乏协调性,分工较为模糊,各城市间产业发展存在恶性竞争,资源争抢、错配的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协调规划,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的作用,实现整体经济结构优化目标。

    深度见解: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融合加深,各市产业发展协同效应显现,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升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地位提升,竞争力将显著增强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仍存在法律法规、社会文化、地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区域发展复杂程度远超其他湾区。未来随着区域沟通协调合作能力加强,粤港澳三地行政壁垒被消除,并逐步开始探索多元化合作模式,同时民众交流活动增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将深度融合。

    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级生产制造中心,在各市产业协同发展,叠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科技的逐步渗透的背景下,湾区内制造业将会逐步转型升级,从低端向高端转变。与此同时,得益于区域要素流动更为顺畅,金融业及服务业发展也会更为迅速。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世界一流城市群雏形,作为中国对外交流、贸易的重要窗口,粤港澳三地将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对外开放程度会进一步提高,成为中国开放型经济的主要力量。

    另一方面,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在生产要素流动效率加快,产业升级加速、科技创新能力加强、金融开放程度加深,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与此同时,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量提升,综合实力继续增强,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