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偏光片:乘风破浪正当时

    2020-06-03 14:34
    头豹研报

    2019年中国偏光片行业概览

    2022-03-02

    全文字数:2622字,精读时间:5分钟

    本文援引于报告《2019年中国偏光片行业概览》,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中国偏光片行业面临国产化机遇期

    下游面板行业快速发展,吹动中国偏光片行业国产化风口。中国偏光片行业起步于1995年深纺织从美国引进的第一条产线,2011年中国本土偏光片企业才进入TFT-LCD用偏光片业务领域,同日韩偏光片行业相比,中国本土偏光片行业发展起步晚、技术积累薄弱、产能规模低。长期以来,中国偏光片行业以外资在华企业为主导,本土企业发展受限。受益于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电子消费升级等因素,全球面板厂商陆续在中国布局面板产线,全球面板产业加速向中国转移,带动偏光片产业向中国转移,中国偏光片行业面临国产化机遇。



    偏光片定义与结构

    偏光片是一种由多层聚合物材料复合而成的光学功能薄膜。偏光片通过将入射光线分解成两个相互正交的偏振光分量,并只让一个偏振光分量通过,另一个偏振光分量被吸收、反射或折射,将自然光变成偏振光。偏光片最基本的结构是中间一层PVA膜两边各附一层TAC膜,下层TAC膜涂覆一层压敏胶,最外侧被贴上保护膜和离型膜以保护偏光片,这即是基础的普通投射型偏光片结构。



    中国偏光片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提升

    偏光片行业作为中国政府扶持的显示面板上游关键原材料行业,得到中国政府的重点规划、税收优惠等多项政策支持,叠加光学膜材类行业毛利水平高等因素,吸引众多企业布局偏光片业务,带动中国偏光片产能增长。此外,中国显示面板市场持续繁荣发展,刺激偏光片市场需求增加。多项因素综合作用下,中国偏光片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加。2014-2018年,中国偏光片市场规模(以下游企业偏光片采购金额计)由127.2亿元增长至28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2.7%。未来五年,中国偏光片行业市场规模有望以17.0%的速度保持稳定增长。


    偏光片上游原材料依赖进口

    偏光片上游核心原材料为TAC膜和PVA膜,日韩企业主导全球TAC膜和PVA膜市场,中国偏光片企业中高端产品用原料采用日韩企业货源,中低端产品用原料采用台湾货源,国产TAC和PVA膜仅初步导入偏光片市场,竞争力远落后于日韩及台湾产品。(1)TAC膜供应方面,日本富士、柯尼卡及韩国晓星主导中高端产品市场,台湾达辉光电主导中低端产品市场,国产TAC膜仅能满足部分中低端偏光片产品需求;(2)PVA膜供应方面,日本可乐丽、日本合成化学主导中高端产品市场,台湾长春主导中低端产品市场,中国企业如皖维高新初步进入PVA膜业务。


    下游需求带动中国偏光片行业市场持续扩容

    全球面板产能持续扩张,中国加速高世代面板产线建设。显示面板高世代生产线是生产32英寸以上大尺寸显示面板的产线,高世代线投产代表面板产能的增加。以中国面板企业为例,京东方已投产的4条8.5代LCD线以及1条10.5代LCD线,可贡献月新增产能达54万片,带动上游材料需求扩增。此外,显示面板产线的高世代化带动显示面板平均成本逐步下降,叠加全球家庭消费电子产品持有量增多等因素,全球显示面板出货量持续提升。

    以液晶电视面板为例,2014-2018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为由248百万片增长至284百万片。


    内在供需不匹配,国产偏光片迎来机遇

    受中国高世代产线产能释放有利因素影响,全球显示面板产业加速向中国转移,带动偏光片产业向中国转移。受益于下游显示面板行业需求驱动,日韩及台湾主流厂商陆续在中国布局偏光片产线,如韩国的LG化学、三星SDI,日本的日东电工、住友化学,单家布局产能均可达3,000万平方米以上。此外,中国本土企业如三利谱、盛波光电加快产能扩张步伐,市场规模占比亦稳步增长,2018年中国偏光片市场规模达4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规模比率达34.1%。

     

    当前中国偏光片市场需求与产能供应存在严重不匹配现象,刺激中国本土企业加强业务布局。2017年中国显示面板产能份额占全球比率为47%,考虑到中国显示面板企业加快高世代产线布局,同时日韩厂商逐步退出高世代线竞争,未来中国显示面板产能占全球份额将持续上升,进而带动偏光片需求增长。但当前中国偏光片供给有限,2017年中国偏光片产能和中国本土企业偏光片产能全球占比分别为20%和5%,存在偏光片供需缺口,为偏光片国产化配套带来发展机遇。2017年盛波光电与日东电工、诚美材签订150亿日币偏光片技术授权合作案,2018年兴飞科技拟投资100亿元在成都兴建偏光片超级工厂。在偏光片供需失衡背景下,中国偏光片市场产能正快速增加。

     

     

    偏光片上游原材料企业探索国产化

    偏光片上游薄膜技术壁垒高,造就行业高毛利水平,但上游薄膜行业长期由日韩及台湾企业主导,在中国偏光片产业加速国产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积极布局探索偏光片上游业务。皖维高新在PVA膜上游材料业务基础上,向下游布局PVA光学膜业务。乐凯胶片、东氟塑料、新纶科技在2015年实现TAC膜量产,东材科技已于2016年达到PET膜量产。当前,国产偏光片上游材料在技术上仍落后于日韩及台湾企业,但在多家企业的探索下,上游材料国产化将逐步实现。

     

     


    深度见解 

    中国偏光片行业起步较晚,技术及产业链配套落后于日韩及台湾企业。(1)从全球行业竞争格局看,中国企业缺乏竞争力。2018年,韩国LG化学偏光片出货面积全球占比最高,约29%。日本的日东及住友化学,出货面积占比均是20%左右,韩国三星SDI出货面积占比接近10%,台湾明基材料出货占比接近8%,中国偏光片龙头企业如三利谱、盛波光电、胜宝莱等企业产量加总占比不足8%;(2)从中国行业竞争格局看,中国本土企业落后于外资及合资企业。中国偏光片行业第一梯次是日韩在中国全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如LG化学南京有限公司,三星(无锡)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等,偏光片行业第二梯次是台资企业,如昆山奇美材料科技公司,中国本土企业仅能排在行业第三梯次及以下。

    在当前全球面板产业加速向中国转移机遇下,中国偏光片行业拥有广阔市场需求,迎来行业及上游原材料国产化机遇期,中国企业加速布局偏光片相关产业,未来,随着中国偏光片行业国产化的深入,中国偏光片企业竞争地位将有所上升。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