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现状观察:多维度评价中国宏观经济

    2020-06-30 23:03
    头豹研报

    2019年中国发展现状观察及与主要经济体对比启示

    2022-03-02

    全文字数:2642字,精读时间:5分钟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中国发展现状观察——观察框架介绍及对比国家

    以2018全年的GDP总量(按美元计价,现值)排名,前十名分别为美国、中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印度、意大利、巴西、加拿大。GDP总量前十名经济体共占全球GDP总量的66.5%,通过中国自身基础条件和各领域发展现状与世界主要领先经济体的横向比较,并以自上而下的模式,可寻找中国各行业潜在增长点及发展趋势。

    中国宏观经济稳定性较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债务水平总稳定

    新中国成立70余年,特别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领域飞速发展。中国自2010年以来连续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位,并且距离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差距逐渐缩小,对世界经济贡献率持续上升。

    得益于中国政府刺激性财政政策的实施,以及央行中性偏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降低。目前中国正处于“减速增质”时期,虽然经济速度下滑,但经济质量上升,经济结构优化,城镇化程度提升,通胀温和,居民消费能力也逐渐增加,但企业税负水平较重依旧制约企业盈利能力,未来对于企业的减税降费依旧存在巨大空间。且目前政府债务的透明化程度提升、限额管理加强,企业债务管理能力提升,中国债务水平总体可控。

    尽管中国经济体量已达到世界第二,但人均GDP水平在前十大经济体中处于靠后的位置。2019年中国人均GDP10,276.4美元,突破人均一万美元大关。若以2018年人均GDP为参考,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人均GDP约是中国的6.4倍。根据世界银行标准,中国目前属于中高等收入国家。2020年是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第19年,距离高收入国家标准尚且具有一步之遥。依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发展经验,中国在逐渐改变原有的粗犷性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的背景下,目前经济发展已迈入“减速增质”阶段。在中国政府实施减税降费等一系列稳经济的财政政策及央行中性偏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下,未来二、三年间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保持稳定,并有望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

    中国人均资源匮乏,民生相关领域与发达国家尚存差距

    中国人均资源匮乏,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2018人均水资源量为1,972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的33%;2016年人均耕地面积0.09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自然资源的缺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18年中国人均水资源是近五年来最低水平,水资源相当匮乏。前十大经济体中加拿大人均水资源最高,约为中国的41.8倍。此外,世界人均水资源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其中中国从1962年4,225立方米下降至2018年1,972立方米,近50年下降约60%。

    2016年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在前十大经济体中仅超过日本,距离第一名加拿大相差1.12公顷。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从1961年0.156公顷下降至2016年0.090公顷,下降幅度约42%。且随着近年来城市化速度加快,人均耕地面积下降速度有所加快。

    中国森林覆盖率在前十大经济体中排名第九位,仅高于英国13.1%,是排名第一的日本(68.5%)的三分之一,远低于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30.7%。 得益于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加大,中国森林覆盖率在近30年间不断上升,自1990年16.7%上升至2018年22.1%。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及城镇化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建市场之一,基础设施进步明显,但与世界主要经济体比较,仍有改善空间。此外,在民生领域,医疗与高等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依旧维持较大差距,但随着政府及民众对这些领域的中重视程度提升,追赶发达经济体的速度或将显著加快。与此同时,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且接近深度老龄化(65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4%),人口增长明显减速,未富先老的问题突出。“人口红利”的消失和老龄化加剧导致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并促使消费结构的变化。

    金融市场发展良好,与国际接轨程度逐渐加快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紧密。在金融业监管趋严的背景下,2018年中国金融业占GDP比重为7.7%,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处于前列,伴随中国直接融资发展,储蓄率下降,金融业规范力度加大,中国金融业占GDP比重会继续下滑,以匹配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沪深两市的股票账户近2亿户,伴随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资本市场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加深,国际资本涌入中国市场,中国金融业将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迈进。

    与此同时,股票市场的交易额可从侧面反应国家经济运行情况,体现了社会对于预期经济状况的信心程度。在2018年全球经济疲软的背景下,美国依旧处于第一的位置,并遥遥领先其他经济体。与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的股票市场交易额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匹配度仍有提升空间。中国股票市场交易额受到金融监管政策趋严及国内外宏观环境波动剧烈影响,近3年来中国股票交易额占GDP比重快速下降,但随着国内经济逐渐平稳,预计近期占比会出现显著提升。

    政府对科技创新日益重视,中国科研水平提升迅速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研水平与经济水平一样,发展迅速。例如中国专利授权数占世界总体比重从1990年0%上涨至2018年25.2%,并中国政府及企业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较大,因此科技研发与创新投入产出总量较大,专利数量也保持迅速增长,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日渐缩小,未来中国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指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帮助各领域企业转型升级,实现自主可控能力提升。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等领域较发达经济体仍存在差距,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城镇化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助力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运输方面距离发达国家仍存在提升空间。未来伴随“一带一路”,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为重点的政策落实,基建领域需求将被继续释放。

    医疗领域

    目前中国医疗水平与世界领先国家存在较大差距。随着中国人口增长明显减速,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会愈发严重。在此大背景下,需求端的市场将是增量。未来医疗行业将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细分领域如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将受益更明显。

    教育领域

    中国人口数量庞大,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市场之一。目前中国基础教育进步显著,高等教育距离发达国家还存在上升空间。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人口红将逐步转化为人才红利,教育行业的细分板块如学前教育、职业培训、高等教育、考前培训等细分市场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深度见解: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短板领域亟需加强

    中国成立70余年,各领域均出现翻天覆地变化,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着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虽然中国人均基础自然资源匮乏,但得益于政府及民众的不懈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中国GDP增速仍旧较为平稳,经济稳定性较好,经济结构改善显著,但仍有发展空间。未来,随着政府对于各领域创新研发的重视程度加大,中国将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